关键字
文章内容
范仲淹为吾乡蔡齐写墓表
 
 
修改时间:[2020/05/21 19:07]    阅读次数:[654]    发表者:[起缘]
 

   在山东平度,只要一提起蔡齐来,大凡上了些岁数的人都知道,都惊叹于他的传奇经历,而更为惊奇的是,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竟为他写了墓表。这蔡齐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范仲淹为他写墓表?

   蔡齐(988-1039),字子思,谥文公。他的曾祖父蔡绾原籍洛阳,宋初任胶水(今平度)县令长达9年,他为政宽和,与当地人民相处甚好,晚年在胶水安家占籍。蔡齐的祖父和父亲都“博通经史、善为诗文、乡党称其孝友。”蔡齐生长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28岁的蔡齐以莱州贡士身份赴汴京应中央礼部试。这次考试,首次实行严格保密的“誉录”法,考试的题目是宋真宗亲自拟定的《置器赋》。从1万份答卷中初选的优秀答卷送呈皇帝,宋真宗看到蔡齐卷中有“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的语句,大加赞赏,认为有“宰相器”,见蔡齐“堂堂英伟,进退有度”,当即亲自定为第一,并连称“得人”,特地下诏金吾卫士7人,“清道传呼以宠之”。后世状元照例得到这种“跨马游街”的殊荣,就是从蔡齐开始的。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他刚刚两岁时,父亲范墉突发疾病身亡。范仲淹的母亲改嫁为山东长山(今邹平)县令朱文翰,范仲淹便改姓名为:朱说(yue)。范仲淹从小不愿虚度光阴,以至于后来,“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27岁时,以朱说的名字前去应考。这一年的进士第一名(状元),就是蔡齐,所以这一年的科举榜单也叫“蔡齐榜”。范仲淹考得中乙科第九十七名,与蔡齐为同科进士的同年关系,这里所说的同年关系,并不是指同龄人,蔡齐比范仲淹大一岁。在宋代,同年是士大夫之间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同时登第者,指呼为同年。其情爱相识如兄弟。”这种感情深切程度,可想而知。何况范仲淹与蔡齐同居住在山东,只相距几百里,这样的同年关系就更深了一层。蔡齐考中了状元,范仲淹从内心里对他佩服有加,在他后来为蔡齐写的墓表里就自然流露出来。

   蔡齐登第后,历任将作监丞、兖州和潍州通判、右司谏、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给事中、起居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为官刚正廉明,不避权贵,多谋善断,荐贤举能。在潍州任上时,蔡齐果断地清理了一起已经拖延十余年、株连成百人的“刻伪税印”的积案,使十余人得免死罪,大批无辜者得到释放。公元1018年,蔡齐被召回京城,任集贤院著作郎。公元1035年,蔡齐升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成为朝廷重臣。这时黄河溃决北流,朝议多主张堵塞决口,恢复旧道。蔡齐则认为旧河道以北地势低洼,如果顺水势疏导,既可长久避免黄河的溃决,又能把贝州、博州(今冀南、豫北一带)等广大地区改在黄河以南,这于国于民都十分有利。蔡齐的主张被采纳,并收到了预期的效益。

   蔡齐还是当朝的“伯乐”,《元史》本传说蔡齐“生平喜荐士”。他所引荐的杨偕、郭劝、庞籍等都成了北宋时期的名臣,都在北宋朝廷中发挥了杰出的才能,也显示出蔡齐选贤用能的博大胸襟。

   史称蔡齐“精学博文”,平生所著诗文很多,憾之所失。仅存《小孤山》七律一首,有“月生西海初三夜,潮到东吴第一关。安得扁舟多载酒,放歌击楫浪花间。”彰显了一位政治家宏大的气魄,展示了“魁星”蔡齐的文采。

   北宋宝元二年(1039)农历四月四日病逝于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任上,赠兵部尚书,享年51岁。这是平度乃至胶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他是北宋一位立朝守正、远见卓识的名臣。论科举功名,他考中状元;讲仕宦职务,他位至宰相。立身行事光明磊落,政绩功业彪炳史册。蔡齐病逝时,范仲淹执政为南京留守,甚为悲痛,亲自为蔡齐写了1500多字的《蔡文忠公墓表》。

  范仲淹在蔡齐《墓表》中写道:“宝元二年岁次己卯四月,前参知政事户部侍郎蔡公薨。天子悼之,卿大夫忧之,国人伤之。上命三公举行典礼,赠兵部尚书,谥曰文忠……”从范仲淹写的墓表中看出了上至天子、下至国人的痛悼悲伤之情。

   墓表通篇展示出了一位杰出文学家的风采,文中真实而全面的评价了蔡齐,详细记载了他考中状元的情景:“大中祥符八年春,真宗皇帝临轩以文考天下之士,公中第一;及引对文陛,堂堂英伟,进退有法,上大悦,顾谓寇莱公曰:‘得人矣!’……”

   从墓表的字里行间看出了蔡齐在范仲淹心中的形象,无不充满赞誉褒美之情。赞美他是一个“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杰出政治家。墓表的下半部高度评价了蔡齐的高尚品格和节操:“在政府,浩然示至公于内外,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见佞色则疾,闻善言必谢。孜孜论道,以致君尧舜为心。与大臣居,和而不倚,正而不讦,无亲戚之间,有方大之量,朝廷为之重,刑赏为之平。及其出也,未逾岁时而天子思之,公遽不起……”

   最后,范仲淹在目标中十分痛惜地写道:“呜呼!公之生也,天有意也。公之亡也,天无矣乎?使在位而寿,则道德功名非竹帛之可胜矣!铭曰:泰山之东,齐鲁同风,厥生我公。我公堂堂,观国之光,亨于真皇……”

   这不就是后来《岳阳楼记》中的主要思想吗?《岳阳楼记》中所赞美的古圣贤中蔡齐。墓表中的“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底蕴在延伸吗?从范仲淹写的《蔡文忠公墓表》中悟出了《岳阳楼记》中的深切内涵。

   从范仲淹为蔡齐写墓表,就可以看出俩人都非一般人。一位是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一位是大中祥符八年头名状元、朝中重臣。能请范仲淹为其写墓表的一定非凡人,能为蔡齐写墓表的人也一定非凡人。从中也可看出这也不是一般事,为“天子悼之,卿大夫忧之,国人伤之”之人写墓表,堪称是当朝大事,也应是范仲淹写作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令人深思,值得记载。

   范仲淹为蔡齐写墓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范仲淹的文采,自然流露出同科进士、同年关系的感情,揭示出范仲淹对蔡齐的“知根知底”。惟范仲淹为蔡齐写墓表才写出真性情,也写出了北宋当朝招牌。

   乔显德

 
 
 
上一页:一群酒“神”
下一页:不再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