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媳妇过河的事,村里的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是四十年前的事,然而,当时的场面太热闹了,太神秘了。假如当年的新媳妇——如今已是老太婆。能看到此文的报道,不知她是哭,还是笑,还是哭笑不得呢?很难设想。 这是改革开放前的事,那时候,每到连雨天,围绕村庄的洳河,泛滥成灾,冲毁桥梁,淹没良田。由于当时经济困难,村里只能用木板,在河上搭一座一米多高的小桥。洪水超过一米五的深度,行人只能趟水或游泳过河了。 记得村里有一家娶媳妇,新媳妇走到了河对岸。面对的确是十多米宽,四,五米深的滔滔洪水,大惊失色。这可怎么过去呀?幸亏婆家早有了精神准备。新郎找了一只做豆腐用的笸箩(注:一米五见方,簸箕柳编织,浸泡后里边装水而不漏,今已是古懂),又找两个游泳能手。把水笸箩当做船,新娘子坐在笸萝里。两个水手一个推,一个拉,把水笸箩拉到对岸去。这新媳妇应该是个胆大的。因为这要冒极大的风险,万一一个大浪打来,把水笸箩打翻,或者两个水手推拉的不协调,笸箩漫进了水,新媳妇就有被冲走的危险,那可就惨了。 后来,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大家把结婚的日期,定在洪水退去的季节。可哪里知道,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躲过了洪水,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记得有一年,大概是正月初三。说来也巧,又是一位新媳妇,她不是来结婚,而是新媳妇回娘家拜新年。 大约早晨九点钟,新媳妇骑着毛驴,驴背上驮着礼品。丈夫牵着毛驴,向我们村的木板桥走来。当毛驴前腿刚踏上木板桥,驴看见了桥下的河水,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尽管丈夫用力往前拉,驴却不肯向前迈一步,僵持了一会。突然,啪的一声,等着过桥的本村二黑子,照驴屁股打了一掌,本想促使毛驴马上过桥。可他那里预料,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驴受到了惊吓,愤怒地挣脱了缰绳,退到了桥下。连踢带蹦,把新媳妇和礼品,全部甩到了地上,自己光溜溜的跑向了回家的路上。只听得新媳妇嚎啕大哭,礼品里的核桃,苹果一个个往河里滚。看到这一片狼藉的场面,在场的人们,纷纷放下自己的工作,参加了救援的战斗。二黑子跑去追毛驴,岸边洗衣服的女士们,有的急忙打捞漂在河里的核桃,苹果,有的来看望新媳妇。幸亏她穿的是棉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再看看摔在地上的礼品,可就惨了。点心盒里的桃酥,全成了碎渣渣,一篮子柴鸡蛋,没有一个幸存者,变成了一堆鸡蛋汤。 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才收拾好惨局。二黑也把毛驴找回来了。可他看看小两口垂头丧气的样子,不忍心离去。 于是,他又动员了几个小伙子,帮助小两口,制服小毛驴。 大家认为毛驴不敢走桥板,那就让它趟水过河吧!于是,两个人在桥上拉,驴在桥下走,后边的两个人用木棍,打驴的屁股,强迫驴过河。哪里知道,驴看到大河,宁可被打死,也不迈一步。大家都说“黔驴技穷,”北京的驴,也技穷了。它没有了办法,只能忍受着挨打了。 折腾了半天,二黑子他们,也是‘黔驴技穷’了。都没办法了,大家坐下来,抽起了闷烟。 正在这时候,村里走来一个老头,是个赶骡马大车的车把式。二黑看见老头走来,急忙大声喊道:“老爷子,帮帮忙吧,这头犟驴,气死我们了。” 老头笑了笑,走到毛驴的身边。只见他摸了摸驴的鼻子,嘴巴。然后,脱下自己棉袄上的外衣。用外衣把驴的眼睛蒙住,并把两只衣袖,系在驴的头上。这样,毛驴就成为睁眼瞎了。老头牵着这头睁眼瞎,在地上转圈圈。转了一圈又一圈,也不知转了多少圈,大概老头自己也迷糊了。只见他悄悄地牵着毛驴往桥上走,驴乖乖地跟随在后边。当驴走到桥的中间时,突然站住了,好像知道自己上了当,又想耍花招了。后边的人大声吆喝了几声,毛驴无奈的,吧嗒,吧嗒的走到了河的对岸。 这时候,大家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就听一个人高声喊道:“姜,还是老的辣呀!” 像这样的毛驴,不敢走木桥,不敢涉水的事例,并不新鲜。凡是山沟里成长起来的毛驴,许多都如此。它们未经过大风大浪,对新生事物总有畏惧感。 然而,几个小伙子,面对倔强的毛驴,却败下阵来。而这个老头,不打不骂,犟驴却乖乖地走过了木板桥,这里到底有什么奥秘呢?还是留给大家去研究,去探索吧! 大家把毛驴牵过了桥,小两口感激不尽。又要送钱,又要送礼品。喜欢助人为乐的社员们,全都拒绝了。就听老头说:“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有困难大伙帮吗!” 这是在我们村桥头发生的故事,千万不要忘记呀! 这正是: 忆往昔:洪水泛滥,交通堵塞,“蜀道难于上青天。” 看今朝:四通八达,飞机,高铁,迅速可到海角天涯。 望未来:卫星神速,飞向月球,与吴刚同饮桂花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