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愿瘟疫带来的不只是生命的伤痛,更应有思考和改变
 
 
修改时间:[2020/03/11 08:07]    阅读次数:[196]    发表者:[起缘]
 

  愿瘟疫带来的不只是生命的伤痛,更应有思考和改变

   文/廖超国

  2020年的这个春节,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它太无比奇特了。传统的春节,是中华民族凝聚着文化象征意义的最隆重的佳节,本该是欢乐详和的快乐时光,却被一场凶神恶煞的瘟疫搅翻,封城闭户,处处禁足心惶惶,阻乡隔村,人人蒙面凄凉凉,更有无数家庭,相互感染爹去娘走、儿难送,妻亡夫死,孩孤悲。更甚者因疫灭门,一个“惨”字了得,历史肯定是不会忘记了的,就像有人已替史家拟定的文稿那样,百年以后,炎黄子孙会在历史的故纸堆中看到这一页。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然外狼亦动,唾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幸龙魂未泯,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邻邦,献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月余,终胜。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但我们活在当下的人,经历了这场重疫,被禁闭在家长达一月有余,揣着手机,看到每日刷屏不断往上窜的感染增加的人数,看到因看不见的被专家称为2019-ncov新冠状病毒快速传播而感染死去的那么多人,那种紧张、恐惧、担心、焦虑,无助、悲惨、凄凉,让我们经受了一次心理的煎熬。也给我们上了一堂从未有过的生命课。面对生死,我们对生的渴望是那么强烈,亲临死离,我们不能作最后的告别是那么凄楚。我因一直处在疫区中心的武汉,那心情和在别处又不一样,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身处疫灾肆虐的武汉人,就像餐馆蓄养的一笼鸡,每天老板要拎出去宰两只,但不知什么时候轮到自己。那种不测的恐慌,让人感到无奈而绝望。

  封城的日子,有人说,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有人说,静下来正好“冷思考”。他们说得都不错。但我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于思考和总结,并从中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才是最重要的事。我们有幸躲过一劫还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应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遭受这次历难,从中我们应该反思,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作出何种改变,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但也正像某些人调侃的那样,人的记忆只有6秒,比鱼还短。2003的非典,也才过去了17年,就历史的长河而言,短得不能再短,可以说只能是岁月的一瞬间。但当我们面对新冠状肺炎袭来的时候,我们显得依然那么手脚慌乱,依然那么笨拙无力,依然那么心力焦虑。难道真得应验了哲学老人黑格尔的话吗?他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吸取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经历了生死历练的我们决不能让他的话一语成谶,我们真的长点记性,再不能小视这小小的却足以可以毁灭人类的病毒。若当下一次它变异而来时,难道我们还只是像现在一样慌乱无助吗?瘟疫不应只带给我们的恐惧和伤痛。还应该有思考和改变。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导致人类毁灭最大的风险可能不是战争而是瘟疫,任何一次新瘟疫都是我们还没认识的病毒带来的烈性传染疾病。当它来临的时候,以迅猛的速度,肆虐横行,所到之处,人就像地里的麦子,瘟疫却像镰刀一样,平扫而过,成片倒下,瘟疫比战争杀人更迅速,比天灾夺命更广泛,足以可以造成生灵涂炭,文明更迭。

  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瘟疫,并没有遗失于历史的记忆。每当新的疫情到来的时候,人们又会去翻检。无论是发生在古罗马的“除了废墟和森林什么都没留下”的安东尼瘟疫,还是“死亡的人比活着的人多”的查士丁瘟疫,抑或是薄伽丘亲历了记载在《十日谈》的佛罗伦萨的人间地狱疫情,以至我们经历过了的2003年的非典,当我们翻及历史那一页时,依然触目惊心,后背生凉,直冒冷汗。

  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公元6世纪的那场鼠疫,杀死全球大约一半人口。它席卷整个罗马帝国长达60年,全球1亿人因此而伤生。

  公元14世纪的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疫灾,给欧洲人造成的心理阴影至今都还留有痕迹,以至“黑”这个字成了他们谈论倒霉不祥之事代名词,比如“黑色星期五”。它不仅在短短几年里,就杀死了欧洲大陆3000万人,而且持续时间长,若隐若出,怪模神异。三百年间,在欧洲大陆肆忌横行,灭掉了一半的欧洲人。后来它甚至影响我国朝代的更替。据说,当年李闯王之所以轻易拿下北京城,除了其他因素外,京城内爆发鼠疫也有很大的关系。《崇祯实录》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

  与我国直接关联的是,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三次鼠疫,从云南开始,一路北上,迅速扩散到其他大陆,威力虽不及黑死病那么凶猛,而且在人们制定了防护措施控制的条件下,还是夺走了1000多万人的性命。历史记载,爆发于中国的这场鼠疫,最后能得到有效控制,得力于一个叫伍连德的人,他时任天津北洋陆军医院副监督,被后人称为“国士无双”,也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先驱,中国检疫、免疫学的创始人。当时,他克服万难,说服当局,调动所有资源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对死去的尸体焚烧。推翻了日本人的研究结论,并于1911年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较大的瘟疫,应该是2003年的非典,我们稍作回忆就记忆犹新。2002年11月16日一个广东佛山人吃了混合的鸡肉猫肉和蛇肉的饭,然后生病,出现了肺炎症状,伴有咳嗽、发烧和呼吸困难。这就是非典的源头,很快形成疫情开始传播。一个孙逸仙纪念医院感染了的退休教授到香港去参加亲属的婚礼,把sars病毒带进香港,他入住九龙维景洒店,同一楼层的其他旅客16人被感染,这16人把非典传向了世界。非典疫情遍及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8096人感染,死亡774人,其中,中国内地感染5327人,死亡774人,中国香港感1755人,死亡300人,

  这次的新冠状病毒肺炎比非典更胜,还没结束,感染人数仅中国内地就已过7万多人,死亡2千多人,其中疫区中心武汉,感染人数4。4万人,死亡1497人。冰冷的数字后面都曾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次疫情源头据说来自于武汉市区内的华南海鲜市场。

  面对当下的疫情,翻检过去的历史,我们应明白,面对的形势更为严峻,正如威廉.麦克尼尔所说的“人类在改进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加大了自己面对疾病的软弱性,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力量是有局限性的。应当牢记,我们越是取得胜利,越是把传染病赶到经验的边缘,就越是为灾难性的传染病扫清了道路。我们永远难以逃脱生态系统的局限,不管我们高兴与否,我们都处在食物链中,吃,也被吃”。作为普通的生命从中该有哪些反思,从反思中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呢?

  我们必须有敬畏之心,对自然要有更多的理解。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得到报复的终将是人类。自然可以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须臾离开不了自然,自然界曾有比人强壮得多得动物,由于自然的阻击,让它轻易而举,种族灭绝,销声匿迹,到现在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

  我们应该明白,人和自然以及万物的关系,都是一种共生平衡的关系,如果人为打破了这种平衡,枪声响起,没有谁是赢家。就说带来瘟疫的病毒,它是比人类还早就来到地球的微生物,据估测野外的病毒共有160万种,我们知道的约3000种,还不到0。1%,人类与他们的战争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就从未停止过,但我们与其朝夕相处,从来都维持着一种平衡,守着各自的阵地,只要不去破坏固有的边界,也能相安无事,可偏偏有人,为饱口腹之欲,去吃那些不该吃的东西,为病毒搭起了桥梁,打开了病毒侵袭人类的入口,为我们带来了灾祸。

  我们呼吁应尽立法,规范野生动物的猎杀、养殖、买卖、食用等环节的行为。历史已经证明,人类每一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在自然这堂课上,我们学到的永远应该是“敬畏’二字。

  我们必须有珍惜之情,对人生要有更多的明白。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洞悉。

  人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个人很渺小。当瘟疫袭来时,不分老小,不分男女,不分贫富,不分职业,从医院门口做小生意门店老板,到大学著名的美术教授,从有权有势的公司董事长,到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甚至从医生到院长,都无一能幸免,活生生的生命就变成了疫情报表上冰冷的数字。

  疫情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人生没有永远,来日并不方长。平日那些熟悉的人,没来得及告别,就永别了,连送一程的机会都没有。疫情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体会到了,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钱财买不回生命,利益换不回健康。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免疫力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普普通通,身体健康,一世平平淡淡也是了不起的成就。长长久久,无病无灾,一辈子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疫情改变了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原来父母康健,儿女安吉就是幸福,

  瘟情让我们深切的感到,亲情、友情、家人、朋友都要格外珍惜。今生相遇,来生难求,以后若有告别的机会,一定要用力一些,能多说一句要尽情多说一句,那可能是最后一句,能多看一眼应尽力多看一眼,那可能是最后一眼,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到,除了珍惜之外,我们别无他选。

  我们必须有睿智之思,对人性有更多的懂得。疫情是一面镜子,每个人的灵魂在其面前显现出原形。人和人竟是那么的不同,

  高尚的人,人格的光芒闪耀,那位一边呼吁“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逆行”登上高铁,挂帅出征,第一时间赶赴战场的的国士;那位鲜有人知患着渐冻症,双腿的肌肉早已萎缩,走路一瘸一拐,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不幸感染正隔离治疗中,却仍坚守一线的院长;更有那86岁的本该颐养天年老教授,武汉封城后的第一天,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坐着轮椅出诊,接待病人。他们是医者,善术仁心,他们是天使,大爱无疆。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全国驰援的3万多名以及本地无计其数的医护人员,以生命赴使命,用自己的坚守和无畏,付出和牺牲,筑起了护卫生命的长城。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顶风冒雪,除夕开工,千台挖掘机同时会战,日以继夜,一个花了10天,一个花了半个月,建成了2500多张床位的收治新冠肺炎的专科医院,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还有那些民警,他们值勤、护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着。更有那些自愿者,不为名不计利冒死,做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平凡的人,关键时刻也显不平凡。那位靠拾破烂捡废品养活自己和瘫痪在床的老伴的湖州83岁的大爷,为抗击疫情捐出了自己1万元的血汗钱。那个把工厂发不出工资抵发的价值2万元的口罩也捐了出来的小伙子,还有那个为送别医生妻子支援武汉喊出“你要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的四川男人。他们都是平凡人,但危难之际,他们表现了最大的善举,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听从安排,自觉宅家隔离,特别是疫情中心武汉的市民,各自在家约定时间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和《我和我的祖国》,为自己鼓劲、武汉加油,用行动为抗疫做贡献。

  但相比之下,我也看到了一些人灵魂的卑劣,人格的低下。不作为的官员之损,令人愤慨;拎不清的红十会之怂,受人指责;不负责的隐瞒行踪之蠢,被人举报;钻钱眼的哄抬物价之奸,遭人鄙视;恐不乱的造谣之阴,受人不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难当头,才现人格高低。相信每一点高尚,都是杀向瘟疫的一把利剑,每一份爱,都是温暧人心的火种,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不希望,用道德去绑架普通的平凡者,但他们仍然是我值得最敬重的人。我致敬这些平凡的伟大者,感谢这个时代,感恩这块大地,这是我们不幸中的万幸。

  我们必须有明辨之眼,对世事要有更多的明白。疫情狂虐的日子,宅封在家里,紧张焦虑的情绪与日俱增。每日只能通过手机刷屏了解外面的世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发声的权力。网上各种信息满天飞了,让人眼花缭乱。关于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种种说法不绝于眼,充斥于耳。“阴谋论”、“泄漏论”是最主要的两种说法。阴谋论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病毒是美国人进行的生化战,依据是美国人到武汉来参加世界军运会成绩平平,就是专门来投毒的,指责美国人的惨无人道。泄漏论则说这次引发新冠肺炎的病毒可能是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的某病毒研究所实验病毒的泄漏。两种说法都振振有词,言之凿凿,对“泄漏论”甚至还有人实名指证,愿意公开对质。

  我不想谈论他们说的真假与否,是非对错,因为事实总会水落石出,历史总会给出结论。我想说,面对互联网时代,泥沙巨下,鱼目混珠的信息,我们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列宁曾说过“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说,保持定力,有一份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人家怎么说是人家的自由,你不能不让人家说,但自己怎么听却是自己事,也是检验自己水平的事。当你把各种说法都当着一种存在,只是为丰富自己的思考提供素材时,思考才找对了方向。

  不要相信人们所说的讨论问题的客观性,包括我们自己,所论述的也是自认为的客观。这世界上除了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只要经过人的头脑加工了的表述,是很难真正客观的。所有的结论都来自于角度,即或排除人们感情色彩的影响,角度不同结论也不同。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对人的认识的客观性作了最好的阐述。他说“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世界里,我们都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世界里,再客观的事实也需要主观解读“。所以不仅是对信息,就是对世事,我们除了肩膀上要有自己的脑袋,还必须有一双明锐的慧眼,这样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

  我们必须有变化之举,对自己要有更多的改变。经历这次刻骨铭心疫情,通过宅家近两月的闭门反思,我相信,我们的意识和行为都会有很多改变,小到个人的生活*惯,大到社会应对机制和办法都会从这次疫情中吸取教训而发生变化。

  我们会更注重个人生活行为的改变,衣、食、住、行更突出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注意改进个人卫生,出门戴口罩,少聚集;在家勤冼手、常通风。注重居家环境清净整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运动是最好的建康保险。疫情让我们知道了建康体魄的重要性,免疫力是我们的护身符,有了这块护身符,病毒就难以轻易放倒我们。而免疫力直接来自于我们建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再也不要轻易放纵自己,抽烟、喝酒、打牌、熬夜,游戏无节制,坐着久不动。要利用业余时间出去多走走,增加健身运动,徒步、爬山、游泳、打球。加强体育运动,增加个人抵抗力,只有身体“强”起来,病毒才会“少”机可乘。

  拒吃野味,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17年前的非典和这次新冠肺炎都是祸起于野味,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尽快从法律的层面进行规范,同时倡导拒绝野味成为公民的自觉。认清“人”在大自然的位置,构建人与自然的正常关系。我们还应改变一些传统的陋*,少进行一些无意义的聚会,即或聚会也应实行公筷制或分餐制,注重公共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加大公共应对疫情反应机制和处置预案的完善,督促和监督政府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战略储备,形成完备的预警应对措施。控制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我们遭遇了一场无妄之灾,多数人为少数人滥吃野生动物之贪的卑劣行为集体买单。灾难唯一的积极意义,在于反思和吸取教训,并做出改变。经历了这次瘟疫,我们会反思,我们会改变。正像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暴风雨,你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是的,但愿我已不是疫灾之前的我,你也不是先前的那个你,但愿瘟疫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恐慌和伤痛,还有需要改变的我们。

   2020年3月1日

   写于武昌南湖之畔水域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