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祥鲁 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字子鱼,因排行为长子,又被称之孔甲。在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孔甲携带礼器投身到起义军中,被陈胜聘为博士、太师。 孔鲋(前264年?-前208年),鲁国曲阜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隐居于魏国,与魏国名士张耳、陈余友善。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宰相李斯始议焚书之事,魏国人陈余告诉孔鲋:“秦将灭先王之藉,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孔鲋回答说:“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遂收其家所藏《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旧宅的墙壁中,而后隐居嵩山,教弟子百余人。 孔鲋博通经史,文采绝妙,善论古今。陈胜在陈郡(今河南淮阳)称王后,曹咎大力推荐孔鲋为魏文侯国相子慎之后(陈人或称子鲋,或称孔甲),被聘为博士、太师,留在身边,以备咨询。 在人们*惯的认知里,孔学推崇王道、仁义、秩序,反对暴力,怎么会投身到农民起义军的大潮中呢? 首先需要明白“起义”不是犯上作乱,是得民心、顺民意、推翻暴君统治的正义战争。所以,称之为起“义”,这也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设《陈涉世家》的政治标准。懂得陈胜起义的正义性,孔鲋投身于起义军、服务于推翻暴秦统治的战争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陈胜吴广在起义的筹划时,就把临危 “起意”与推翻暴秦统治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为义举。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而死行吗!这是何等的壮烈!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民心所向,人心可用,“起义”必胜的客观规律。为天下人打天下而谋,孔鲋附之有理。 第三,秦焚书坑儒,燃起天下读书人的共愤。陈胜举诛暴秦之义旗,天下读书人扬眉吐气。孔鲋投身于农民起义军,是读书人为反暴秦不仅说说而已,而付诸以行动。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吹响了推翻暴秦统治的号角。这号角像一股强劲地狂飙,吹散了笼罩在人民心头让血染成的污云。顿时,污浊的天空露出一角晴空,洁净的阳光照耀下农民起义的星火,迅速燃遍祖国的大地,鼓舞着国人用热血点燃了沸腾岁月。此时,起义之火在各郡县点燃,但也暴露出战略上的迷茫:乱纷纷的起义军诛暴秦的战争应往何处去?时代需要各阶层的人为之做出贡献,更需要读书人挺身而出指点迷津。 《史记•陈涉世家》说:“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攻?、?、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攻陈,陈丞战死。陈涉乃入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孔鲋作色曰:诚然。但,暴秦肱股未伤,将威未立,何处为王?义军所到之处,解民之倒悬。但,众将各怀其私,人心未凝,何处为王?当今亟待施恩义,立军威,缓称王。陈涉弗听,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赵王不西兵,而遣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市军败,还,定魏地,陈王乃立宁陵君曹咎为魏王。 周文,陈国之贤人。自称为楚项燕参军,曾为春申君宾客,自幼言*兵书。陈王信以为真,与之将军印,令西击秦。孔鲋献计与陈王:秦,虎狼之国。战,有所备。陈涉不以为然。孔鲋谏之再三,陈涉固执依然。 秦令少府章邯发郦山徒,以击楚军。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馀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史记•儒林列传》记,孔鲋与陈涉俱死,卒年57岁。而《孔子世家家谱》记载,孔鲋计不见用而隐居嵩山。 孔鲋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在教书育人、保存古籍,为国家复兴储备了人才,留下了思想的火种。孔鲋所藏书籍到死也没有取出,所幸躲过了兵燹战祸。《论语》、《尚书》、《孝经》、《逸礼》等书,在秦朝末皆失传了。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宅侧建宫室,破孔宅旧壁,遂得见其所藏之书,皆篆文书写。因此,被称为“壁经”或“古文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