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跟父亲一起去了位于江苏长江北部的一个温婉的城市——扬州。我们是从安徽芜湖先坐高铁到达南京,再从南京转火车到扬州。记得当初我们到达南京后,意外发现火车站广场似乎走错了,有南北广场之分;于是我看见父亲正在马不停蹄的小跑地赶往另外一个广场。他轻快的小碎步向前冲,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还不服老;因为需要20分钟左右才能到,他怕赶不上火车,所以才会卖力的小跑,显出努力的样子。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莫名的流了下来…… 我们顺利坐到火车后,开往了扬州,大约1小时不到的样子就到了。说到扬州,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虽然我们已经超过农历三月去扬州了,不过扬州一年四季都比较美。我印象中的扬州,应该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样子;然而当踏上这座千年古城,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我的心灵。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是南宋大词人姜夔眼中的扬州,一个受到金兵洗礼的孤城。 扬州还是京杭大运河的发源地,有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是古时候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有超过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在大唐的时候,它成为了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和成都齐名,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与洛阳。当时就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然后它还有月亮城的美誉,传承千年的赏月文化,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在中国除了扬州还有个绍兴被称为月亮城,自古以来享此殊荣的城市真罕见。去年十月底,扬州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为世界美食之都,今年它又有幸成为了东亚文化之都。 我们到达扬州已经是傍晚了,我们晚上逛了一下扬州的古城东关街,还是个美食街,我们在那边吃了饭,感觉到古典的气氛扑面而来。市井繁华、商铺林立;青砖黑瓦,青石板路,好不热闹!夜晚的东关街还挺有魅力,特别是高高在上的城楼,上面镶嵌着一排排彩灯,显现出城关的彩色轮廓,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扬州市博物馆,有电梯直达,我们直接到了三楼,欣赏了那些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这是个元青花,一个瓶子居然能独占一个展厅,价值连城。它是景德镇烧制的瓷器,听说景德镇专门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这种精美的梅瓶由于其图案的特殊性,只允许收藏于皇宫当中。成批的瓷器烧制成功之后,品质较为完美的被直接运往京城,那些稍有瑕疵的就会被当场砸碎,因此这种梅瓶的产量在当时就比较少。现在存世只有三件,还有2件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法国。 下午我们去了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江南传统古典园林,盐商建造的大规模私家花园——个园。个园清秀典雅,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之为“万竹园”的后花园,个园得名于主人爱竹之意。竹子虚怀若谷,有正义的心态,而且扬州在南宋就有竹西佳处的说法。我想起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擅长画竹子,也很喜欢它;君子似竹,竹像君子。做人当君子,君子当如竹!临风不曲折,欲立天地间。竹子很坚韧、刚烈,正如他所说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们还去了扬州八怪纪念馆和马可波罗纪念馆,受益匪浅,涨知识了。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内部构造很有意思,它是明代的楠木大殿,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馆内保存有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曲径通幽。至于马可波罗纪念馆,它是为了纪念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威利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来到扬州,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故事。 最后,重点来介绍一下,扬州最具盛名的瘦西湖景区。瘦字用的比较妙,我们知道杭州有个西湖,而那个西湖不瘦也不胖,无锡有个太湖,是个胖西湖;而唯独扬州这个西湖,又媚又俏。瘦西湖山水相间,天人合一; 江南园林,讲究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泛舟船上,感觉到惬意,很美好。当船路过二十四桥的时候,我想起了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路上船上的游客和船夫小姐姐有说有笑,船夫小姐姐当起了导游,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水面上波光粼粼,还有不少鸭子和白天鹅在水中游来游去,好生可爱。瘦西湖还有个白塔,让人想起北京也有个白塔,至今还流传着扬州盐商“一夜造白塔”的故事。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时,去瘦西湖游玩发现景色很像是京城一公园,遗憾的是缺一座白塔。第二天,他再次坐船路过瘦西湖的时候,就有了一座白塔。他还以为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乾隆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隋炀帝杨广也很喜欢扬州,那个时候叫江都,他坐龙舟浩浩荡荡的前去游玩,正好就是他开凿大运河感受成果的时候,他去世后还葬在扬州,所以他与扬州有不解之缘。 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留下的不只是这些古迹、名胜、风景,更多的是历史,是文化,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