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遍访大师寻年味
 
 
修改时间:[2020/02/03 14:07]    阅读次数:[246]    发表者:[起缘]
 

   今天是正月初九,新年刚过,心里品咂着淡淡的年味,觉做不出年的文章来。正踟蹰,忽奇想。何不遍访大师们,看他们是如何过年?

   作家白薇先来了个开场白,说起了《我的家乡》:“一、拜天地。每年大年初一,这朱姓的户族所有的长老及好家庭的少年壮年,都穿起清朝的大礼服,戴红缨铜顶礼帽,对祠前陈设的祭坛尽拜,两边有读词章的祭司,大家对着横陈狭长的祭坛三拜九叩,拜了一次,把祭坛移向前些再拜,总共不知拜三次还是几次,这叫做‘拜天地’……三、唱大戏。大戏就是京戏,从省城到外省聘来的班子演唱的。乡下人一面把大戏看成敬神最大的典礼,一面把大戏看做最高的娱乐……”

   著名作家老舍,打开了话匣子,畅谈《北京的春节》:“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片,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紧接着,作家郑超麟说出了自己的《岁月记》:“正月初五,街上店铺一律开门营业了。恰好这日开始‘迎佛’……一队旌旗走在前面;接着来的是‘戏坪’,即一块大木板,四周有矮栏杆围着,中间扎着石头、花木之类,二个至四个小孩子坐在花石下面,装扮戏曲人物,大体是才子佳人之类。四个壮汉抬着走,‘戏坪’多至十几个至几十个;‘戏坪’后面还有‘大鼓’,那是从祠堂和大宅搬出牛皮鼓来装扮的……”

   作家罗念生接上了话茬,说起了他的《龙灯》故事:“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向你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在乡下,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裳的村姑娘,这日更着上她新绣的花鞋,手上提着一篮‘黄粑’和‘茶食’,走过一块开满了金黄油菜花的土畔,又转过一方开遍了杂色豌豆花的田角,一直走到外婆家贺年,趁这机会好看龙灯。在镇上,店门是掩着的,里面透出‘当当啾’的锣声,这是儿童在练*龙灯锣,准备接龙灯的;有时更吹起‘呜嘟嘟’的竹筒号,这新年的号声一响,大地立时回到了春天……”

   作家楼适夷说他写的《岁暮杂景》里有这样的庆年故事:“‘谢天地’的日期没有一定,过了二十,可以任人们的方便随意选定一日。时间则大抵傍晚或深夜,要看江里涨潮的时候,因为这典礼除了感恩之外,还寓有希望之意,潮涨,即象征财来也。先向大门排上方桌,桌上香炉烛台,一排杯筷,几道菜肴,中间放上猪头三生—一个猪头,一只鸡,一条大鲤鱼,猪头也有代以一方肉的,鸡则原只煮熟,尾上留毛一簇,口中含葱数条。巨商豪富家,则有用全猪全羊的,平常不易见到。桌边上围一条红的桌围,桌围上挂一张神像,红纸印上木板画,是天地三神。全家老小,依次行礼。然后把神像放到预先安在门外的一个燃上白炭的锅子里焚化,由家主执壶向地洒酒,要洒成一个心字形,以表诚心。最后,有的人家放爆竹,即所谓‘爆竹声里除旧’,但也有人家不放爆竹的,则叫‘默声发大财!’就算谢过了年……”

   著名诗人臧克家则用诗外的方式说了《乡土情深》:“唱戏的日子以正月为最好,天气渐渐的暖了,这时候人也有了个闲心,如果是因为丰年唱戏‘以答神庥’的话,那么新正大月更是吉祥。对于社戏说,‘听’不对,应该说是看。观众多得像海,人头攒动着,你拥我,我拥你,就像波浪,拥来拥去的结果,是来一个骚动,声音真像海涛。四围全是车子,大车小车。每个大车都有棚子,表示着华贵,又表示着神秘。贵族的人家都扎着看台,看台竹帘中透着朦胧的女人面影。在这样的情况里,耳朵变成了废物,只能用眼远远地看一些彩人儿在戏台上乱动。晌午停了戏,各人忙着和不容易见面的亲友去喝酒。还有姐夫领着小舅子,姑父领着妻侄到饭摊上去吃饭—烧肉、火烧……”

   好不容易轮到作家李健吾说话了,他只说了《梦里家乡》的一件事:“还记得,又是过年,全村人在一起玩儿乐。临时搭了秋千,还踩高跷,我都玩过。我直害怕,可是又高兴玩,脸上还搽了粉什么的,头上还包了块布什么的……那么远,又那么近,都像梦似的……”

   最后,作家徐铸成说了总结性的《元宵戏》:“元宵戏是新年活动的高潮……第一天,先闹台锣鼓,接着就是跳加官,跳财神,还要有扮十二月花神们出来‘掉花’,这些,都是最引起小孩们喜欢的。然后是正戏,第一二出大抵是吉祥戏,比如钱庄出钱那天,照例要演《珠帘寨》,绸缎业那一天则演《龙凤呈祥》。第三出以后,才演拿手好戏。那时,京剧以外,还有《梆子戏》,如《阴阳河》等武旦应功的重头戏。最后一两出,还夹杂着内容颇不健康的小戏如《杀子报》、《海潮珠》之类,很引起广场观众的阵阵叫好……”

   欣闻大师们说过年,说出了天南海北的年,说出了不同时代的年,大师们奉献给我们一个多么美好的年啊!让过去的年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走来,传递到我们的脑海深处,与现如今的年接续,让年俗传承,不再丢失。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