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423书生灭火)
 
 
修改时间:[2020/01/06 07:06]    阅读次数:[225]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423

   书生灭火

  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位书呆子,晚间秉烛夜读,不小心碰翻了蜡烛,烧着了脚上的鞋子。作为非常尊重知识、相信书本的他,不敢妄加动作,急匆匆地翻书,想在书里找到灭火的方法。好不容易从一本药学著作中找到了一句“陈皮,性凉,可去火”。大喜过望,忙找来一大堆桔子狂吃,并将桔子皮扔到燃烧的鞋子上。桔子皮越积越多,终于压灭了鞋子上的火。但由于耽搁的时间太久,鞋面和鞋帮均已烧透,脚被烧起了许多大泡,疼痛难忍。可这位书生忍着痛,不无得意地自语道:“还得多读书呀!”

  鲁钝生感言:这是一则讽喻小笑话,生活中绝没有呆傻到如此地步的读书人,但类似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小故事起码给我们三点启示:

  启示一:不能唯书是是。凡事都要到书本上寻求答案和寻找解决办法,这是一种典型的视书本为圣经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它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此,古人早有提醒: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说的“书”,指的是《尚书》,意思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后意义引申,书,泛指一般意义的书。读书、阅读经典和学*、理解、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要学会变通,要与实际结合,这是读书学*的要义。

  启示二:读书须求甚解,力避望文生义。书呆子对“陈皮,性凉,可去火”的理解是典型的望文生义。陈皮的“可去火”,是中医术语,中医认为,正常人体阴气和阳气是平衡的,当阳气过高的时候,人就上火了,陈皮这种中药,能让人过高的阳气降下来,所以叫“去火”。陈皮绝无灭火焰的作用。望文生义是对文句意义的曲解,是一种不自觉的无知,是阅读过程中不求甚解的表现。努力消除望文生义现象的做法有二:一是,读书时态度要认真,要字斟句酌,一旦发现有疑问或不解的地方,要认真核对辞书或向人请教,特别是研读理论性、科技性书籍,更应如此。二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把握文句的含义,许多词语都具有多义性,在不同语境中负载不同含义,所以,读书时必须依据具体语境来辨明词语的确切意义。

  启示三:力避错而不知。不能像书呆子那样,错了却浑然不觉,吃了苦头还自鸣得意。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错,因为知错是改错的前提。如何知错?建议有二:一是,学会经常反思和总结,人只有通过反思和总结,才能知得失,才能吸取经验教训;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感知,人只有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才能发现不足,进而改之。

 
 
 
上一页:秀色可餐
下一页:又见黄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