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422 “六岁孩童代父驾车”与“这条在乎,还
 
 
修改时间:[2020/01/05 07:07]    阅读次数:[252]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422

   “六岁孩童代父驾车”与“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也在乎”

  “六岁孩童代父驾车”的故事发生在美国。据美国媒体2009年5月23日报道,5月20日晚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北普拉特市的菲利浦•梅恩斯开着自己的雪佛兰小货车,带着6岁和3岁的两名儿子外出到餐馆用餐,当菲利浦用过晚餐开车带着两个儿子回家时,患有糖尿病的他由于体内血糖过低,突然陷入了昏迷。

  当时,6岁的图斯汀正和3岁的弟弟坐在汽车后座上,他看到父亲突然在驾驶座上昏过去,先是吓呆了,但片刻惊慌之后,他立刻意识到,不能由着没有司机的车子这样跑下去,于是,他从汽车后座爬到前座上,紧紧抓稳方向盘。为了看清方向,他坐在父亲的腿上驾驶汽车前行。但他人实在太小,小腿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这辆人货两用车的刹闸,或许他根本就搞不清哪个是刹车,哪个是油门,他只能牢牢地把握着方向盘。车子驶向他不认识的街道,他竟能打舵转个弯。过路司机和路人看到这辆汽车上的司机竟是一名儿童,而他身后的成年男子显然陷入昏迷,纷纷打电话报警。

  警官罗杰•弗里兹接到报警后,在该市北河桥附近追上了这辆车。汽车车门被紧锁,无法打开,所幸汽车车窗还开着,弗里兹一手吊在行驶的汽车上,一手伸进车窗扳动变速排挡杆,终于使汽车停了下来。

  图斯汀代父驾车的行为化解了一场可能酿成的车祸,从而拯救了父子3人的性命。

  “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也在乎”的故事说,在刚刚退潮后的海滩上,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不停地忙活着,她小心翼翼地又全力以赴地把困在沙坑里的一条条小鱼扔到大海里,一条一条……

  有人不解地问:“你做这些,谁在乎?”

  小女孩抬起头,认真地回答:“这一条在乎,还有这一条也在乎。”

  作者感言:小图斯汀临危不惧,果断出手,令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小女孩拯救小鱼的义举和认真的回答,更令许多成年人汗颜。小图斯汀未必懂得大人们称颂的“镇定、果断、勇敢”,小女孩也未必知晓世人所称道的“关爱生命”的大道理,他们的行为是出于人最纯美的天性,没有一丝一毫世俗社会的污染,这也许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深层积淀和历史遗传。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美好的天性随着人的成长却渐渐淡化,非极力倡导而不能彰显。儿童成人的过程就是“人化”的过程,就是“文化”化人的过程。为什么这些美好的东西在“人化”的过程中“流失”甚至被“删除”了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问题,在这里权且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大家,时不时地想想,或许有助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意在说明,请不要小看孩子们,儿童,是我们的另一种老师,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大量宝贵的真理颗粒。儿童强烈无边的好奇心、刨根问底的劲头、敢于直面人生的勇气、丰富的想象力、纯洁的心灵、坦诚的表达、天真无邪和不存偏见等,正是我们成年人失落需要找回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类似“他什么也没穿”的无忌童言,有的时候一句话往往就是一句真理,直指本质,远比大人更纯真、透彻、深刻。在对儿童的体认方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们的楷模,他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歌曰:“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想必也包括孩子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