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骄傲笔记第21篇 回避型依恋人格
 
 
修改时间:[2019/12/21 14:07]    阅读次数:[258]    发表者:[起缘]
 

  我先通俗解释一下什么是性单恋。性单恋就是我喜欢一个人,但是我不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一旦对方也表现出对我的爱意,那么我的爱意会因为对方的回应而消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你,但是我不希望你爱我。

  从20岁左右,我就希望身边有一个可以让我一直追,但是永远得不到的男人。

  但是对方一旦开始表现出对我也感兴趣,或者离我稍微近一点,我就想要溜了。

  我喜欢狩猎,喜欢追着一个人满世界的跑,我希望他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他自己的追求。偶然可以回头来看看我,然后继续他的征程。倘若他停下来等我,表达出对我朦胧的爱意,我立马就不喜欢他了,那我可能就要去寻找下一个猎物了。

  他夸我也好,怼我也好,只要别让我得到就行。

  当初我单纯的以为,我只是喜欢心动的感觉,喜欢追求一个人的过程。甚至对方是谁可能都没那么重要,只要他的某个特质吸引我,我可能就想去追求他。

  后来我想,与其说是追求他,倒不如说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某种心理。我不是因为他的回应而兴奋,而是在追求的这段时间里,我可以时刻保持热忱。我把追求他当成一项事业,但是一旦追到手了,这份事业就完成了,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大多可以追溯到童年,于是我开始深入挖掘自己这种心理的形成原因。

  我的家庭在外人眼中非常美满幸福,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我父母确实很恩爱,但是由于他们两人出身不同的缘故,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导致两人经常吵架。他们的吵架往往伴随着嬉闹,两个人吵着吵着可能就绷不住开始笑了,然后一方妥协,就这样吵架结束。

  他们可能吵完就没事了,可是从一个孩子眼中看去,吵架是可怕的,孩子是会有不安全感的,并且觉得家庭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从而导致我也不想结婚,甚至是恋爱。

  因为恋爱、结婚、家庭生活意味着要与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要负责任。我不怕一段关系的开始,而是怕在这段关系里也会出现争吵,更怕这段关系会结束。与其担心结束,那么就不如不要。

  不是不想要,而是怕被拒绝,怕伤害自己。

  我小时候,是感觉不到自己有母亲的。母亲总是很忙,她并没有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任何痕迹,我现在也记不得任何与母亲相处的事情。直到八岁那年,全家人都在忙着装修新房子,没时间顾及我,有次母亲在听见我说饿之后,立马带我去小卖部买了包泡面,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还有个母亲。

  童年时,父母总是很忙,每每答应我周末出去玩,十次有九次爽约。我隐约记得自己在被拒绝后大哭,一次次的哭闹导致责骂,然后就不会去打扰他们,也不再相信他们的承诺,也不会去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因为希望之后总是失望,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倒不如一开始就别有希望。

  我三四岁的时候就自己住一间房间,至今为止也没有住过宿舍,也没有跟其他人一起合租过,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住。我对自己的房间了如指掌,每样物品的摆放都是我的风格。我只有在这个房间里,才感觉自己是安全的。我不欢迎任何人进入我的卧室,我也不想去别人的房间。外加独生女的缘故,导致我是一个很自我的人,我对所有人都不亲近,似乎只有自己一个人时,才能感到自由与放松。

  因为我父母不允许我有社交,他们喜欢掌控我的那种感觉,我小时候的每次反抗,都会招致痛苦,渐渐也就*惯服从。

  长期的压抑造成了即便我现在有能力离开原生家庭,但是他们对我思想的控制依旧在束缚我。他们并不愿意将我推到另一个家庭,当我提起两性话题时,他们出于管不住我的恐惧心理,采用各种方式排斥我恋爱,以至于封锁我的社交。

  之前有次开麦玩游戏,我父亲立马从楼上跑下来,责问我与谁说话,恶狠狠瞪着我,那种眼神简直就是要杀了我。

  我也懒得计较,也不会在家与其他人通话,只是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默默承受孤独。

  我差不多就是生活在一个桃花源里。家庭关系不稳定让我痛恨婚姻生活,家里人的态度推进了我不恋爱的想法,也导致了回避性依恋人格的形成。

  得了病,就要治。多亏了几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现在也积极寻求思想的解放,至于何时能将性单恋从我的生命中连根拔起,交给时间吧。

  我逐渐尝试接受两性关系中必然会出现的矛盾,也学着相信别人,并且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我发现性单恋不是天生的,每位“患者”都有段自己咬着牙扛过来的日子,真的很可怜。不过倘若不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种可怜将会持续一辈子。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在修复自己之后,携带一身伤疤,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