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394 误 会)
 
 
修改时间:[2019/12/04 01:07]    阅读次数:[239]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394

   误 会

  很久以前,在华成顿郊外,在一个山脚下,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不幸的是,太太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不久就得病死了,男人自己带着孩子。他忙着在外边做活,又忙着家务。因为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他就训练了一只狗,那狗非常聪明而且听话,他能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并能用爪子轻轻的抚摸孩子,完全象一个保姆。

  一天,他到别的山村去办事,因遇到大风雪,当日没能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刚赶到家,狗就叫着出来迎接他。他打开房门一看,到处都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却不见了。狗站在他身边,满嘴也是血。见此情景,他立刻意识到,是狗兽性大发,将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他没有多想,操起身边的一把锄头向狗的头上砸去,一下子就把狗打死了。忽然,他听到了孩子的声音,看见孩子躺在床下,于是抱起孩子,孩子身上虽然沾满了血,但一点也没有受伤。他感到很奇怪,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它一条腿上的肉没有了,他向四周查看,发现墙角下躺着一只死狼,狼的脖子下流了一滩血,嘴里还含着狗的肉。他忽然明白了,是狗为了保护孩子,将孩子拖到床下,并与狼搏斗,咬死了狼。他追悔莫及,抱着狗嚎啕大哭,然后厚葬了它。

  作者感言:忠诚的狗救了孩子,却被主人误杀了,这是误会酿成的悲剧。我们说这个小故事,就是想借此谈谈“误会”这个话题。

  误会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现象,它如影随形,伴随着人生,在生活中,谁都误会过别人,也常被别人误会。误会的害处多多:它有时象一堆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说也说不清楚,它扰乱人的思想,左右人的情绪,让人压抑、憋闷、烦躁、焦虑、苦涩、痛苦,甚至麻木;它有时似爆发的火山,岩浆四射,把友情、亲情烧毁,面对误会,知音摔琴,父子反目,甚至酿成上边小故事一样的悲剧。

  什么是误会?误会就是错误理解了他人的言行,是人认识的错位。导致误会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有二:

  原因一: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许多黑箱和盲区,人不可能无一遗漏地了解他者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在与他者交往时,人只能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和日常对他者的了解做出判断,所以难免带有主观臆断色彩。

  原因二:由于防范意识的存在,人思维中有一种消极思维取向,总*惯于从坏的方面去思考别人,而生活中的许多表象,很容易为这种消极思维取向提供证据。故事里的主人回到家,第一眼没看到孩子,而是看到了地上、床上和狗嘴上都是血,于是,从“狗兽性难改,饿了会吃人”这一消极思维出发,做出了错误判断。

  那么,怎样尽可能少的误会别人或不被别人误会呢?

  就误会别人而言,要想尽可能少的误会别人,要努力做到两点:

  做法一:不要匆忙下断语。遇事要尽可能多的了解事情当时的情境和别人的所作所为,尽量缩小盲区,在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再做出判断,结论一定要在调查研究之后做出。这样,误会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上边故事的主人,就是犯了匆忙判断的错误,如果他能忍耐一下,看完了全部情况之后再下结论,悲剧就不会发生。

  做法二:养成积极思维取向的*惯。遇事要多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和定位别人。尽管人人都有私心,人人都可能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还是有理性的,是善意的,是顾及人际交往和谐的。天下还是好人多,人还是做好事、做善事的多。上边故事的主人,就是犯了消极思维取向的错误,他的第一思维就是“狗发兽性会吃人”,如果他的第一思维是“我忠诚的狗可能曾与谁搏斗”,悲剧也不会发生。

  就被别人误会而言,要想尽可能少的不被别人误会或尽快消除别人对自己的误会,也要努力做到两点:

  做法一:坦诚大方。要坦诚做人,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尽可能多地展示真实的自我,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同时,一旦知道被误解,要寻找适当机会做出解释和说明。要记住,不被别人误解和消除别人误解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实践。

  做法二:宽容大度。北京卧佛寺有一副写给卧佛的对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人真得有点佛的肚量,常言道:“君子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行船。”学做佛、学做君子、学做宰相,不计较别人的误解,亦无不可;退而求其次,实在消解不了,“仰天长笑随汝去,我自从容诗酒歌”,不理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