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386 南泉斩猫 这是一桩禅宗公案,历来众说纷纭。南泉,即唐代普愿法师(公元748—834),俗姓王,是禅宗南岳系怀让禅师的二世弟子,是高僧马祖道一的得意门生。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6年),普愿法师来到密县(今河南省新密市)大鸿山下,填塞土地,砍伐树木,建造寺院,名南泉禅寺,自称“南泉禅师”。 公案说,有一天,南泉禅寺跑来了一只猫,东西两堂的和尚都想拥有它,东堂说是东堂的,西堂说是西堂的,两方争执不下。这事正好被普愿法师撞见,他一把抓过猫,对两堂和尚说:“大家说得出道理,这只猫就得救;如果说不出道理,我就把这只猫杀了。”众和尚面面相觑,沉默无言。普愿随即将猫杀死。晚上,普愿法师的弟子赵州从外边回来,普愿把杀猫的事对赵州说了。赵州听后,什么也没有说,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顶在头上,转身离开。普愿感叹地说:“如果你在场,这只猫就得救了。” 作者感言:一千多年来,不管是佛教界还是世俗界,肯定、赞许南泉斩猫一直是主流声音,说南泉此举,是为警醒众僧。众僧见猫又欲得猫,并为此争执,说明他们尚执迷于虚妄幻相之中,与僧人追求明心见性、得道成佛的目标背道而驰,是求小利而失大志,南泉一刀斩猫,是斩断幻相,收回众僧惑乱之心;而其弟子赵州和尚顶履,寓意众僧争猫实为“本末倒置”,一只猫,系鸡零狗碎之事,与修佛大相径庭,而众僧头足倒置,不在学佛上下功夫,却向外驰求,忘记了正事,其看法与老师相同,隐含着对老师行为的赞许。 南泉告诫弟子,学佛须消除杂念,用心专一,不执著于外物,本是为师的本分,无可非议,但以血淋淋的斩猫来教育学子,未免太过残忍。佛教历来珍惜生命,力戒杀生,南泉之举,实为佛门之罪过;无辜猫之殒命,实为千古奇冤。似想,如果斩猫是一个普通和尚所为,他无论怎么解释,也不会得到饶恕,弄不好可能被逐出佛门。因为南泉法师是大师,是当时的著名僧人,又是寺院的住持(一把手),此事不仅没有遭到谴责,反而还成了一件美谈,由此可以看出名人崇拜的流弊。 不过,这个小故事还是给我们两点提醒: 提醒一:不管做事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要因一些小事干扰了大目标。世界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是做不完的,人总要放弃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情,如是,才能成就大事。 提醒二:凡事,不及不可,过犹不及,什么事情做过了头都不好,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南泉的做法不可取。如果南泉法师讲明道理,把那只猫送出寺院,既可以达到教育弟子的目的,又遵循了佛法,珍惜了生命。其实,赵州和尚的想法,也许和我们一致,佛家对他顶履的解读,是循着南泉的心思推出的,我们亦可以做如是解读:弟子们争猫,只不过是一件踩在脚下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何必把它顶在头上,看成天大的事情,老师,您是小题大做了,白白害死了这只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