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347“杀死一个修车匠”和“只看见一个黑点”
 
 
修改时间:[2019/11/03 10:06]    阅读次数:[251]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347

    “杀死一个修车匠”和“只看见一个黑点”

  “杀死一个修车匠”的故事说,2003年3月20日凌晨零点,美国空军开始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接着,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对外宣布,美国和盟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打击正式开始,其理由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战争爆发后,一天上午,布什在自己的办公室对身边的一帮要员们宣布,战争结束后,他决定杀死200名伊拉克战俘和一名路边的修车匠。所有在场的要员都非常惊讶,纷纷谴责布什不应该杀死一个无辜的修车匠,而对另外200名战俘的处决则无人关心。良久,布什心情沉重地说:“我只是跟大家开个玩笑,但很遗憾,你们为什么不对要处决的200名战俘提出异议呢?为什么忽视了绝大多数而只关注一个修鞋匠呢?”大家忽然明白了老布什的用意,默默无语。

  “只看见一个黑点”的故事说,在一所大学的教室里,心理学老师走进课堂,他告诉同学们,这是一节讨论课,在给出讨论题之前,他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说完,他从提兜里拿出一张白纸,白纸中间有一个小小的黑点。老师把白纸高高举起,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回答:“一个黑点。”

  老师很沮丧,抖一抖手中的白纸说:“这么大一张白纸,你们谁都没看见,只盯住了一个黑点。”

  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讨论题:“一张白纸与纸上的一个黑点——找准观察视点”。

  作者感言:第一个故事,老布什想告诉那些具有决策权的要员们,在做出某种判断或决策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体出发,全面把握,千万不要被某一物象中极少数另类现象干扰而忽视了全局,从而导致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第二个故事,心理学老师用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黑点,引出讨论题,是想借此和同学们讨论“观察视点”问题,其中也含有教育学生要关注整体和大局的意思。

  这两则小故事启示我们,当我们观察、分析事物或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观照全局和整体,而不应该被某一个新奇的、另类的点所吸引而偏离了大局。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新奇的、另类的点上而丢掉了整体,就会做出错误判断或把事情搞砸。似想,从人权出发,作为战俘,除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极个别者外,是不应该被处决的,可由于无辜修车匠的存在,转移了要员们的视线,对杀掉那200人似乎没有异议。当然,这是老布什开的玩笑,要是真的,那200人就命丧黄泉了。

  为什么会导致忽视整体而专注整体中某一个点的现象呢?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我们只能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点线索。

  从主观上说,由于观照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人生经历、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惯特长、道德人格、利益诉求、思维取向、情绪心境以及当时所处的自然、社会条件等的不同,其对观照客体的着眼点和兴奋点就会不同,此所谓“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所谓“同读《红楼梦》,有人看得是历史,有人看得是艺术,有人看得是佛性,有人看得是爱情,也有人看得是淫性”。

  从客观上说,世界万象纷繁复杂,同一整体也非毫无差别和完全同一,总会有其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这些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在整体中具有另类性、独特性、新奇性、突出性。如老布什要杀的二百人中,修车匠就是一个另类;一张白纸中,那个黑点就十分突出。

  而人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对新奇的、凸显的事物格外关注,于是,某一整体中个别现象和特殊现象,首先抓住了人的眼球,吸引了人的目光,引起了人的关注,转移了人的视线,从而导致了对整体的忽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个团队以至于某个民族、国家,以及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偏见性批评或“一好百好”的过分性褒奖等,都与过分关注整体中的另类性现象有关。洪洞县里有为富不仁的沈燕林、蛇蝎心肠的贼皮氏、贪赃枉法的县令和狼狈为奸的衙役,但不能认定“洪洞县里无好人”;中国共产党中有腐败分子,但不能因此认定中国共产党就是腐败政党;中国的改革开放有许多失误,但不能因此认定改革开放一无是处。

  不受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干扰,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也是一种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