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339 司马相如的数字家书)
 
 
修改时间:[2019/10/30 06:07]    阅读次数:[246]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339

    司马相如的数字家书

  我们在本书《“陈三和五娘”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文中,讲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两人一见钟情,卓文君深深被司马相如的潇洒风度和横溢才华所打动,一首《凤求凰》,撼动文君芳心,夜奔相如。

  两人结为夫妻后,一开始并没有过上优裕富足的生活,而是家徒四壁。他们卖掉车马,开了一家小酒作坊,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在作坊里干杂活和清洗器具。后来,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上林赋》深受汉武帝赏识,便被召到京城做官,从此夫妻天各一方,千里相隔。几年后,司马相如成了京城里炙手可热的大名人,随着地位和环境改变,他与文君情浓似火、相濡以沫的感情在悄悄发生变化,正如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白头吟》里说的那样:“相如不忆贫贱日,位高金多聘私室。茂林妹子皆见求,文君欢爱从此毕。”

  据传说,司马相如准备另娶,给卓文君写了这样一封家书,上面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字。卓文君是个才女,立刻看出了所有数字中缺少了一个“亿”字,这明明是告诉她,他们之间已经“无意”(无“亿”),即没有了夫妻情义。

  读罢来信,文君一腔悲愤,愤然提笔用大量数字写了一封回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思,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千言语道不尽,孤独愁叹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全信巧妙运用许多数字,义正词严又缠绵多情地表现了一位才女对薄幸丈夫的思念、义愤、斥责和渴望丈夫回心转意的复杂心情。

  相如读了回信,心灵受到深深震撼,惭愧不已,立即亲自回乡,高车驷马,把文君接到京城长安,从此夫妻厮守,白头偕老。

  鲁钝生感言:司马相如一封家书,通篇十三个数字,没有一个表示计数、计量的意思,而是委婉地表达了他与卓文君夫妻情义已无,想就此分手。卓文君针锋相对,回信也用了大量数字,形象生动地述说了夫妻分别后她对相如的一往情深和苦苦思念。

  我们讲这则小故事,是想借此说说数字除了计数、计量之外的其他功用,了解这些功用,对生活、工作也有帮助。

  两封信里的数字,饱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都超越了数字计数、计量的基本作用。数字为什么会有如此奇妙的作用呢? 主要原因有二:

  原因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这十四个基本数,除了作为确数计数、计量外,还各自含有多种引申义和隐含义。如“一”,还有专一、专注等含义,“一如既往、一往情深”里的“一”,就是专一的意思。又如,“三、六、九、十、百、千、万”等,都可以作为概数使用,在具体的语境中,都各自隐含有“多、重、深、广、高、厚、长、久、远、难”等潜在意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并非确指“三年”,而是表示很多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九死”,不是指死九次,而是表示不管死多少次都不后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山、万径是表示大地广阔无垠;“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中的三千里、二十年分别表示离家之远和入宫之久。

  原因二:汉语中有一种修辞叫谐音,即借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隐喻事物。如司马相如信中没有“亿”这个数,就是借“无亿”隐喻“无意”、“无情意”。

  数字是记录事物数量的符号,现世界通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它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中国传统的计数符号是十四个,分小写和大写两种,小写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大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亿”。数字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会无数次使用它,特别是简单的计数、计量,我们运用的时候往往都不假思索,但使其超越计数、计量的基本用途而借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情感,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一定的学养做根基。所以,想学会妙用数字,则应丰富阅历,增进知识和提高艺术修养。下面说几个掌故,以便使读者更多体会数字的妙用。

  掌故一: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这是坊间流传的故事,故事说,有一年,乾隆皇帝带着吏部天官刘墉去安州微服私访。那时候村与村相隔几十里,村里也没有饭馆。两个人走了一天,又饥又渴。当他们俩来到柳庄子村时,正赶上村里的一个老者过寿日。刘罗锅灵机一动,对乾隆说:“皇上,咱们也上一份礼吧,这样咱们就有饭吃了。”乾隆点头表示同意。

  刘罗锅上礼的时候,前来庆贺的人都走了,只剩下礼房和帮灶的人。写礼单的人问:“贵宾是何方人氏?”

  刘罗锅说:“京城皇村的。”

  “怎样称呼?”

  刘罗锅想了想说:“姓乾名刘。”

  这时,房东老寿星出来了,他上下打量两位来者,虽穿平民衣服,象似小商人,但看神色气度,绝不是一般人,于是不敢怠慢,热情邀请两位到上座一同就餐。

  吃饭的时候,老者说:“今天是我一百四十一岁大寿,活到我这个年龄的不算多,有今年,可能就没有明年了。看你们都是读书人,给我留个纪念吧!”

  礼房的人插嘴问:“留个什么呢?”老者说:“给我留副对子吧!”说着便让人准备笔墨。

  文房四宝拿来,乾隆皇帝略一沉思,提笔写了上联: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然后把笔交给刘墉说:“你写下联吧!”刘罗锅接过笔,马上写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

  这幅对联写得十分高妙:

  上联,“花甲”,就是六十甲子或叫六十花甲子,是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循环,正好六十年,古人也用“花甲”表示六十岁,“花甲重逢”就是一百二十岁;“三七”就是三个“七”,即三七二十一,“又增三七岁月”就是又增加了二十一岁,一百二十岁加二十一岁,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下联,“古稀”在中国古代表示七十岁,它源自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古时候人的寿命相对较短,活到七十的人很少。“古稀双庆”就是一百四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也是一百四十一岁。

  上下两联的含义都是:祝贺老人家一百四十一岁高寿!

  老者看后惊叹不已,拱手连连说:“这幅寿联太好了!这幅寿联太好了!谢谢!谢谢!”

  乾隆、刘墉走后,人们都很纳闷,这两个人才气这么大,到底是什么人呢?后来才知道,是乾隆皇帝和吏部天官刘墉刘罗锅。

  掌故二:飞进芦花皆不见

  这是乾隆皇帝与纪晓岚之间的一段轶事。据说,一天,乾隆皇帝退朝后,来到大殿外,见漫天飘着纷飞的雪花,偶发诗兴,慢慢地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等吟道第三句,灵感顿然消失,正不知所措,背后有人接着吟道:“飞进芦花皆不见”。

  乾隆回头一看,原来是《四库全书》总编大学士纪晓岚,于是微笑赞道:“爱卿续得好!爱卿续得好!正合朕意。”

  这煞尾句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句,前三句就根本算不上诗。前三句是一串数量词,从少到多依次铺叙,好像是一片一片地数着雪花的数量,毫无诗意,可一句“飞进芦花皆不见”,使全诗意境陡起,空无的禅意顿生:漫天的飞雪,飘飘洒洒,可一旦与芦花融为一体,便立即化为空无。

  这是一首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这种诗一般起句平常,甚至十分粗俗,毫无诗意可言,可结尾部分却语义陡转,别开生面,而前面的粗俗恰恰成了最好的铺垫。我们在本书《修也知道你,你却不知修》一文中所提及的“路边一枯树,两个大丫杈。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 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白翼浮清水,红掌踏绿波”和“ 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这三首诗,就是这类诗的典范。

  掌故三:山村咏怀

  宋朝哲学家、著名卜士邵康节有一首《山村咏怀》,诗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人外出郊游,不知不觉已经离家有两、三里地远;抬头看去,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炊烟袅袅;信步走来,又见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停下脚步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已经有花儿开着,细细数来,八枝、九枝、十枝……,竟有许多树枝上都开满了花,叫人赏心悦目。

  掌故四:朱淑贞的《断肠词》

  朱淑贞,南宋著名女词人,号幽栖居士,后人将她与蔡琰、卓文君、班昭、谢道韫、薛涛、花蕊夫人、李清照、柳如是、顾太清等并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十大才女。她出身仕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工于诗词,擅长丹青,且精通音律,但婚姻十分不幸。她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薄情的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外出经商,久居异乡不归,并另谋新欢。朱淑贞苦闷幽怨,郁郁寡欢,诗词多哀怨之作。其《断肠词》是其代表作之一。

  《断肠词》是一首以“拆字”修辞方式为谜面的谜语诗,每一句诗都是一个谜面,全诗共十句: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怨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却无下交;

  皂白何须有;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言相思一撇消!

  第一句,“下”失落了“卜”乃是“一”;

  第二句,“天”没有“人”就成了“二”;

  第三句,“王”去掉中间的一笔直竖,就是“三”;

  第四句,“詈” 下半去除“言”宇,只剩下“四”;

  第五句,“吾”失了“口”为“五”;

  第六句,“交”字没有下面交叉的撇捺就是“六”;

  第七句,“皂”字上部一“白”扔下不管,就是“七”;

  第八句,“分”字分开,不用了“刀”,遂成为“八”;

  第九句,“仇”旁的“人”不要,为“九”;

  最后一句,“千”消去上面一撇,就是“十”。

  同时,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了谴责。尤其有趣的是,每个谜面“拆字”后的谜底,竟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掌故五:赞颂诸葛亮和赵云的一幅对联

  据说,某地有个诸葛亮和赵云的合庙,庙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板桥边战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对联用了许多数字和准数字。

  上联28个字中,巧妙利用一到十十个数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大事和思想抱负:“收二川”,指收复川东、川西,一说“二州”,即荆州、益州;“排八阵”指诸葛亮摆下八阵图,将东吴大将陆逊困在其中;“七擒”指为平定南疆,安定后方,七次擒拿彝族首领孟获,终于把他争取过来;“六出”指为了伐魏兴汉,诸葛亮不辞劳苦,六出祁山,多次与曹魏较量,试图统一天下;“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指诸葛亮积劳成疾,他不甘“壮志未酬身先死”,在五丈原头点亮七七四十九盏星灯,向老天祈寿;“一心只望酬三顾”,是说,他一心一意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下联28个字中,巧妙利用孤、重、匹、单、数、独这一串准数字和百、千、两三个数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赵云长坂坡救阿斗的故事:在长坂坡千军万马中,赵子龙浑身是胆,单枪匹马,闯入曹营,救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在糜夫人投井后,赵云怀揣阿斗刘禅,杀出重围。短短28个字,再现了当时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和赵云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