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雨游三清山
 
 
修改时间:[2019/10/19 08:04]    阅读次数:[280]    发表者:[起缘]
 

   雨游三清山

   谈笑在指尖2019。6。2

   游三清山,有雨。

   雨细细的,很温柔很超脱很抒情。

   石径两旁是密密的灌类,蔓蔓藤萝,轻风过处,几星无名的白花在款款的摇曳,透出一股出于自然的神韵。

  我们沿石径盘山而上,几株古柏颤巍巍地在半山上迎接着我们。树因为年岁已高,原本挺拔的身躯已成龟裂状伏趴在那里,岁月的脸谱深深地嵌陷在里面,而枯笔似的枝干又有些些滋润,是大山中雨水充分的缘故?抑或是任何生命都具有的欲望?

   三清山位于江西东部玉山县境内,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景区内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

   立在那高接天宇,一览众小山的境界里,不觉生发出一种融然漾然的灵异。峰峦峥嵘诡特,云绕雾萦,烟海缥缈,不禁叫人自问,或许这就是“仙”的感觉? “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果然名副其实。难怪葛洪等人借此山一脉灵气而得道,也难怪后人会蚁涌而来,怀着各自的心态 或虔诚礼拜,有求于山;或醉心其中,被其美所迷;或宏志在胸,有借于山。无论谁,他们的心里都怀着对大山的一种敬畏罢了。

   风,鼓荡着衣襟,透来阵阵舒畅的凉意。人说三清山主要在于美和秀,可我总觉得它更刚、更雄。立于山顶身心总被大山的一股雄风所紧紧裹着,以致一时竟捉摸不透山和人的区别。是山,怎会有一股正气咄咄而来?非山,谁又能耐得住那恒久毒酷的刑苦?瞧,那苍黑而无言的巨石,在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时光和风雨的销蚀鞭挞后,更承受着比任何苦刑更残酷万倍的无边无期的孤寂。它们曾是更陡峭,更高峻的山峰,不知何时也不知何故倒塌了,只剩下了这断肢遗爪,败鳞残甲,留下了一个失败者曾轰轰烈烈又陡然沉寂的全部遗憾。它们虽已粉身碎骨了,可每一块石头却依然保持着昂首向天的姿态,内心仍藏着一颗永不泯灭的雄心。

   三清山道教历史悠久,已有1600年的历史,为江南道教圣地之一。自唐宋以来,修建的殿堂、道观、台塔、石桥、牌坊、山门不少,如今留存的建筑多为明代所建。

  在海拔1600米的高山悬崖上建造的空中栈道是通往西海岸景区和三清山景区的通道,这也是国内最高最长的空中栈道。走过3公里的空中栈道,到了九天应元府古建筑遗迹,便进入了三清宫景区,这是位于山巅的宫殿景区。跨鹤桥、清?池、净怡池、古丹井、演教殿、石香亭围绕着三清宫。

  现存三清宫为明代重建,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殿内正中供奉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神像生动逼真。后殿为观音堂,周围空旷清幽、苍松青翠、风景秀美。登高远眺,茫茫云海、巍巍峭壁,令人心旷神怡。宋代名臣名士王安石、苏东坡、朱熹等都曾到此神游。

  雨还在下着,落在瓦檐上,敲打出几份凄清几份寂寞。宫殿旁有一扇小门,推门,“呀”!地一声,开了,并无拒人之势。堂院内众神像端坐在那儿,一个道士模样的老人迎了过来,见我们一行到来,便鼓励我们多烧点香,并操着很生硬的普通话介绍起端坐那里众神的来历职司,谈了一通当年葛洪修炼的故事。我们先是肃然,后是茫然。

   一行中有人买了几柱香,虔诚地叩起头来,屁股翘的老高的。可以肯定这一揖的质量是很高的。老者还滔滔不绝嘀咕着什么,众神却端坐不语看着我们。到底是神呀,懂得什么叫高深莫测,这就是神与那老者的区别之所在。我们呢?红尘之人,那就更等而下之了。

   走过顶峰就要往下走,往下走的另一条路形状依旧,一块石板一块石板平整地铺垫着。这路到底铺垫了多少石板,谁也数不清,为此而辛勤劳作的大山的儿女们更不会去数一数,计较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他们就和这大山一样,身上只有那无私无畏的大丈夫气度。

   从山顶下来往南山走去,下山的路比上山难多了。南山有南清园景区。这里自然景观奇绝:巨蟒出山、仙峰神韵、秀峰、企鹅峰、三清神光、司青女神、浏霞台、花岛等众多景点分布在一线天到玉皇顶一带。

  三清山有三奇。奇松、奇峰怪石、云海。

  奇松,是三清山景色中一大特色,松树的造型千姿百态,很有特色,而且成林成片,蔚为壮观,与三清山奇峰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为游客所称赞;

  奇峰怪石三清山上非常众多,其中引人入胜的要数三清山十大绝景,最标志性的景观要数女神峰和巨蟒峰,惟妙惟肖。这些奇峰怪石的形成是由于花岗岩体经历了漫长岁月,日晒雨淋、风化剥蚀、流水冲刷等,使那些石头粗坯受到了无数次的精雕细刻而形成的;

  三清山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会构成奇妙的云海。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跃,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下山是路较滑,我们大家都不敢左顾右盼,只是仔细地挪动着脚步。有人调侃起乾隆帝游江南时的一个故事来。说乾隆帝上山时,有位大臣赞了声:后步比前步高。下山时,又奉上一句,后背比前背高(背谐音辈),听得乾隆龙颜大悦,心痒难搔,那位大臣因此而升了官。马屁拍的真够水平的,不佩服不行。听罢故事,我想那些众神可能不会那般俗,而身前这雄气十足的大山更不会那般媚骨吧。无论是风鞭雨笞,晴和温煦,大山赤身的刚正本质是不会丢的。

   临别回眸,觉得三清山并不很高。山不在高,有雄则刚,有刚则正,有正则美。虽然有些山很高很大,可哪有三清群峰之雄、之刚、之正,之美呢?三清山已经历了无数年,还可趋于永恒,而世间有很多东西与之相比,就只能是茫茫时空的匆匆过客而已了。真渴望与这山融为一体,可我成不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