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268 喔,是这样子呀)
 
 
修改时间:[2019/09/10 22:07]    阅读次数:[275]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268

   喔,是这样子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各地忙着修寺庙,利用佛事拉动当地经济,是当时的一大景观。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在镇北的山脚下,也修建了一个小寺,小寺里只有一个修持的和尚。这个和尚四十多岁,一表人才,据说是北京佛学院毕业的,在许多大寺院都呆过,后来图这里清静才来到此寺。小寺后面是茂密的树林,前面有一条小河,平日很少有人进香,只有初一十五,才有零星善男信女前来拜佛。和尚每天除了诵经、打坐之外,便在寺后种粮种菜,自给自足,从不出去化缘。

  由于这位和尚正当年,长得潇洒,又有学问,于是便成了小镇上女人们茶余饭后打趣的材料,如果哪个女友无精打采,她们便取笑说:“今天怎么这么不精神,是不是昨晚上偷和尚累了?”看到哪个打扮得漂亮,便说:“怎么收拾的这么利落,要去找和尚吗?”看到谁精神十足,便说:“你怎么这么兴奋,昨晚让和尚打强心剂了吧?”女人们之所以拿和尚做笑料,是因为拿他做笑料没有风险,如果说某个女友和情人怎么怎么,容易触及人的隐私,弄不好还会产生矛盾。当然,这一切和尚并不知道,因为没人跟他说。

  这一年,镇上有个少女有了身孕,少女怕事情败露丢人现眼,既不去医院又千方百计隐瞒,等肚子大了,已无法流产。父母逼问少女,孩子的父亲是谁,少女不愿说出实情,被逼无奈,谎称是小寺和尚的。等孩子生出来,少女的父母抱着孩子去了小寺。

  少女的父母怒斥了和尚一顿,然后把孩子交给了他。和尚一脸平静,只淡淡地说了声,“喔,是这样子呀。”便默默地接过了孩子。

  从此,和尚便忙碌起来,昼夜不得闲。他也不避讳世人,大大方方地抱着孩子去镇上买奶粉,买孩子的玩具,去医院给孩子看病。小寺不再宁静,夜里,孩子哇哇的哭声和爽朗的笑声,以及和尚哼着摇篮曲的歌声,常常悠悠地从小寺飘进镇里。

  小镇里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和尚被人指指点点,有人甚至当面辱骂他,说他是个“骚秃驴”,辱没佛门。和尚既不生气,也不辩解,照样诵经、打坐、种地和细心照顾孩子,一脸平静。

  一年后,少女受不住内心煎熬,承认孩子的父亲是城里的一个高中同学,与和尚没有一点瓜葛。

  少女和家人惭愧来到小寺,见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而和尚却憔悴了许多。

  少女和家人说明来意,和尚一脸平静,只说了声“喔,是这样子呀”,便把孩子还给了少女。

  小镇的人知道了真相,又是一片哗然。有人问和尚:“你被冤枉得名声扫地,怎么不辩解?为什么还替她养孩子?”

  和尚仍一脸平静,淡淡说:“出家人四大皆空,缘起缘落,随遇随安;淡云清风,顺其自然。其功名利禄、恩怨情仇、得失毁誉、理解误解,均与佛门无关。能解少女之困,能育一小生命,这是慈悲为怀。”

  作者感言:被人栽赃诬陷,不反抗,不拒绝,默默承受,一脸平静;被人耻笑辱骂,不辩解,不生气,听之任之,一脸平静;精心抚养孩子,辛苦劳累,不焦虑,不烦燥,无怨无悔,一脸平静;养了一年的白胖的孩子被抱走,不痛苦、不伤心,恬然淡定,一脸平静。修佛到了这个地步,算得上大德高僧了。

  走出佛界,从做人修为的视域着眼,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位高僧的人格特色:

  人格特色一:大智无痕。高僧把人生看得很透彻。“缘起缘落,随遇随安,淡云清风,顺其自然”的感悟,是大智慧,是无相般若,是一种超越贵贱、贫富、得失、荣辱、苦乐、爱恨、毁誉等人间万象的精神性存在,是实相之上的道,是充盈高僧之身却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嗅之无味、触之无觉的一股精气神,它无迹无痕又无法言说,但却能真真切切地感知到它的存在。它是高僧人格高境界的灵魂支撑。高僧得失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苦乐安之于势的“一脸平静”,均源于此。

  人格特色二:大容无忍。高僧襟怀博大,容万物而能化之,无忍耐、忍受之煎熬。“忍”是人有意识地强制性地自我克制。“忍”是会意字,字形是心上一把刀,造字本身就隐含着“刀尖顶在胸口,不得不退一步”的无奈。“忍”对忍者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压抑的、煎熬的、痛苦的。一个人,特别是做大事的人,能忍、善忍,是避免祸患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而对高僧来说,无所谓忍,也无须忍,因为栽赃陷害、指责侮辱以及种种辛劳等,落到高僧身上,就如一两个雨点落进大海,立刻与海水融为一体,化而为无、为空、为零,根本无疏离、对抗而言,何谈克制忍耐。正如“肩上无负物,何须担当”“心中无垒块,何来焦虑”一样,高僧根本无忍耐之痛苦,所以始终一脸平静。无忍是“忍”的最高境界,而无忍,必须以“能接纳万象并融而为一”为前提,“能接纳万象并融而为一”,则又是雅量容宇的最高境界,所以,大容无忍。高僧做到了。

  人格特色三:大善无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两家都积极导人向善,释家以“佛心”为旗帜,佛心是大善,大善无边界,普度天下众生,无论贤与不肖,无论男女老少;儒家以“仁”为圭臬,仁是至善,至善无终结,任劳任怨,以德报怨,唯义是是,矢志不渝。高僧为少女解困的以德报怨、为抚养幼儿的辛辛苦苦和面对世人指责侮辱的理解默纳等,充分体现了大善无疆、至善无终的高境界。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赞美孔子时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说,孔子的大德境界就如巍巍的高山,我们无法攀登到极顶;就如宽阔的大道,我们无法走到尽头。尽管我们无法达到孔子的精神境界,但我们可以心向往之。借此,我们可以说:我们无法达到高僧“大智无痕、大容无忍、大善无疆”的境界,无法做到无论何种情境下都“一脸平静”,但我们可以心向往之,努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