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拜访天柱山
 
 
修改时间:[2019/09/05 23:06]    阅读次数:[281]    发表者:[起缘]
 

  当申时的蓝天与白云笼罩着城市的天空的时候,我已经登上了天柱山的最高峰——天柱峰的附近了,于是我看见了隐隐约约的云海。——题记

  我偶然发现,天柱山在全国竟然有十处之多,不过我所目睹的天柱山是在安徽。数量之多,让人迷惑;然而安徽这个天柱山本来不叫天柱,因为其主峰天柱峰像擎天一柱而得名 。它原名皖山,皖公山;安徽的简称皖由此而来。早在春秋时期之前的周朝,安庆地区出现了一个皖国,当年有个贤明的君主,后人称他为皖公。天柱山就坐落在安庆市下面的县级市潜山市境内,因此天柱山还叫潜山。此外,汉武帝南巡时路过天柱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特封为南岳,所以天柱山又叫万岁山,古南岳。南岳之名,一直到隋文帝时才改为湖南衡山,历经700余年经久不衰。

  关于天柱山还有3个传说,一是汉朝卖身葬父的董永和七仙女在那里拜过天地,而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一起自杀而后羽化变成孔雀飞走了,三是共工撞不周山,导致天柱破裂,天地颠倒,那天柱于是掉了一节,就变成今天的天柱山。后来才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天柱山还被道家称为第十四洞天, 五十七福地,是小有名气的道教名山。它和九华山与黄山齐名,并称为安徽三大名山。它或许没有享有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那样的千姿百态,也没有东北第一山长白山那样的傲然遒劲,更没有天下第一险峰华山那样瑰丽挺拔,还没有五岳之首泰山的严肃圣洁,亦没有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的佛光普照。但是,她有她的婀娜多姿;她有她的云淡风轻,她有她的云雾缭绕;她还有她的仙气弥漫。

  大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来天柱山的时候,留下了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的佳句;诗仙李白留下了: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f绝称人意。大宋著名宰相诗人王安石也留下了——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苏轼还留下了平生爱舒州(潜山的古称)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来表达自己想要隐居天柱山的态度。赞美天柱山的文人墨客远不止以上这几位,还有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等,这些人都留下了古诗词,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来重点介绍一下李白和苏轼与天柱山的不解之缘。

  首先是李白,他曾经写过: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意思是说等到我练好仙丹,我就想要在天柱山安家,隐居遁世,岂不快哉。当年李白只是在长江边上远远地眺望了天柱山,遍能一挥而就,惜墨如金地写下了《江上望皖公山》。诗仙的一生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又尊崇道教,他当然知道安徽有个天柱山,不会不知道道士左慈和葛洪曾经在天柱山练过仙丹。李白还听说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写下了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的佳句。

  然后来介绍苏东坡与天柱山的不解之缘。苏轼也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生游历的地方和李白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早就听闻安徽有个天柱山,熙宁年间就想去看看,一直到元佑年间才得以夙愿。这时候的苏东坡已经是饱经人间的沧桑,他对道家仙山天柱山流连忘返。他还有一句传世名句是: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和李白那句“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只是一种梦想的精神寄托,他一直到死去也没能完成夙愿,那就是归隐天柱山。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自己游玩天柱山的所见所闻。初秋的一个晴日,我欣欣然来到了天柱山。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造景点的巧夺天工。我感觉到了曲径通幽处,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底蕴气息,还领略了兀立的怪石。

  我是一步一个脚印,爬了一下午才爬上去的,下山坐的缆车。在此之前上山还坐了大巴车,到半山腰才开始爬山。天柱山有个天柱松和黄山的迎客松差不多,我感觉天柱山一直以雄伟的身材向我表示友善,热情地欢迎我这位同样善良又远道而来的过客。

  当我穿过通天谷与神秘洞谷,成功登上天池峰的时候,终于看见了遥遥相望的天柱峰。天柱峰好似一位稳重高冷的男人孤傲的巍然耸立在那边,让人踌躇不前,可敬可畏而不可亲近。远远望去,天柱峰的悬崖峭壁之上依稀可见一幅“中天一柱”巨型石刻。

  天柱山是大别山余脉,主峰天柱峰海拔1488米。天柱山一共有千米以上的山峰大约40余座,这些山峰就宛如一个又个无敌的勇士英勇的守护着皖国领土。诚然,天柱山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它的阳刚之美。听说,还有和皖公山心有灵犀的皖母山,而这座母亲山还远在百里之外岳西县境内的明堂山。

  浅蓝的天空飘过来几朵淡淡的白云,此时虽然没有看见云海,不过天柱山奇特灵秀的自然风光已尽收眼底。天柱山所在的潜山市,在三国时期还是东吴乔公两个女儿大小乔的故乡。建安年间,孙策成功攻破潜山,得到了二乔,自己迎娶大乔,小乔留给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周瑜。然而大唐诗人杜牧却不以为然,写下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倘若当年的赤壁之战周瑜没有侥幸赢得曹操,那么江东二乔也就会被锁进铜雀台沦为曹公之妾了。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天柱山还能和中国古代帝王高达50位扯上关系。早在周武王时期就封了一个皖国给皖公了,最后登上天柱山的皇帝叫乾隆。还有对天柱山影响最大,意义深远的那还非得汉武帝刘彻莫属了。古南岳由他而来,后世至今仍然留有遗迹。

  我们了解了天柱山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于是我偶然想到:徽文化兴盛于明清时期,皖文化兴盛于汉唐两宋,那么这两者的融会贯通不恰恰构思成了一部安徽文化的变迁史吗?

 
 
 
上一页:老师“哭母”
下一页:学习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