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曾经是戚继光抗倭驻军水寨, 如今是福建第一古堡,您去过吗?
 
 
修改时间:[2019/09/03 20:07]    阅读次数:[344]    发表者:[起缘]
 

  曾经是戚继光抗倭驻军水寨,

  如今是福建第一古堡,您去过吗?

  蔡汉以、蔡伟中

  2019-09-01

  戚继光(1528~1588年),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1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击倭寇。

  戚家军入闽后,转战沿海各地,并深入到连通海洋的平和县花山溪。环绕平和县蔡家堡的河流是花山溪,它是漳州九龙江支流。九龙江通往“漳州港”而汇入大海。

  具有“福建第一古堡”美誉的蔡家堡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其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至今有近八百年历史。这一座古堡,在四百多年前,曾经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驻军营寨。本文将从四个历史痕迹,揭开蔡家堡那段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历史真相。

  一 、解读《平和县志》(1994版)记载戚家军激战倭寇的史实。嘉靖四十三年二月(公元1564年)倭寇侵入汤坑(今南靖县),山格(今平和县)等处。那时,戚继光的军队已经进入平和。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武装,积极配合“戚家军”包围倭寇,在洪濑口激战。此战,倭寇被歼300-400人,而“戚家军”亦牺牲80多人。

  “县志”这一段文字,记载三个关键内容:1。倭寇曾侵入到山格(今平和县);2。此前,戚继光的军队已经进入平和;3。激战地点在花山溪洪濑口。

  蔡家堡所处位置与激战倭寇的地点花山溪洪濑口,两地相距只有八、九公里,处于前沿阵地;蔡家堡在戚家军到来之前已经存在,且具备城堡的基本防御功能,其占地90亩,又处在花山溪、高际溪等河流交汇处,四面环水,适合驻军,且具有着天然的防御屏障功能;激战前,戚家军早已进入平和,此时他们必定选择出入平和境内的重要渡口即蔡家堡渡口作为守军营寨,扼守水上交通要道。

  二 、解密保留在山格镇民俗文化活动中的历史“信息”。 “山格大众爷公庙”位于山格镇街道内,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至今有1054年。初名叫马溪岩,主祀观音菩萨。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后,在马溪岩内增辟神台,供奉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及其在汤坑之役中牺牲的戚家军将士。马溪岩曾毁,重修;光绪年间修复后,改名为“慈惠宫”。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九日(据说是“大众爷公”生日;也是“纪念戚家军的节日”)都要举行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其中有一项为“迎猪公”(“扛猪公”)仪式。在《慈惠宫》庙志中明确记载,“迎猪公”(“扛猪公”)其历史渊源是为了纪念抗击倭寇的戚家军。也就是说,这一民俗是由四百多年前,民众犒劳戚家军活动而演变来的,即当年为了庆祝“洪濑口”激战大捷,村民扛着杀好的全猪,挑着米糕甜?,慰问戚家军。

  值得一提的是,从古代相传至今,这慰问戚家军---“迎猪公”(“扛猪公”)的*俗活动,不是山格镇各村庄都要举行,而是“山格十三保”才要参与这一项活动。因蔡家堡(隆庆村)是“山格十三保”之一,所以,必须参与“迎猪公”(“扛猪公”)犒劳戚家军的民俗祭拜活动(详见《慈惠宫》庙志记载)。

  为什么蔡家堡村民与“戚家军”关系如此密切呢?现从保留在民俗文化活动中的这些历史“信息”进行解密,这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戚家军”当年驻守在蔡家堡,军民相处很好;其二蔡家堡的子弟也参加了“洪濑口”激战。

  三 、解开蔡家堡的爱武山是戚家军古练兵场之谜。爱武山是蔡家堡(隆庆村)的一座山名。在古代,此山叫“寨仔牯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寨仔牯山”改叫“红龙山”,后来改叫“爱武山”。“爱武山”这一名称保留至今。

  爱武山(寨仔牯山)在古代是一座“兵寨”。这是一座很奇特的山,它与对面的山(今铜中村西坑山)形成钳形状。山上有一片宽阔的场所,并有一道山岭与“扩仔山”、“鬼仔坑山”、“东缺后山”……茫茫群山相连。这里是进可攻,退可守,极佳的兵家安营扎寨之所。

  据当地复员军人蔡朝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蔡朝阳曾是北京市保卫中央领导“卫戍部队”的一名经过军事专业训练的指战员)回忆,先辈曾流传爱武山(寨仔牯山)是古代戚家军练兵场。作为一个对军事有着浓厚兴趣的军人,他曾实地考察爱武山,最后确认流传的内容真实性,从专业的角度证实了戚家军安营扎寨和练兵场的史实。爱武山(寨仔牯山)的山脚下,就是几百年前花山溪“后浪底”等水域。

  爱武山是“兵寨”,是戚家军练兵场,山上可跑马射击;山下可操练船只水兵。练兵场的古迹,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经变成蜜柚园和良田。

  四 、解释蔡家堡之狮馆*艺堂武术拳种与“戚家拳”关系。蔡家堡村民自古以来,有*武风俗。传授武术的地方,叫*艺堂。*艺堂的武术分别有:舞狮、跳桌角、丈二锤、七尺锤、打五步仔、拳击术、棍棒、刀、剑等。*艺堂敬拜的是宋太祖。也就是说,*艺堂传授的武术大部分是“太祖长拳”拳种。但是,蔡家堡“太祖长拳”与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的太祖长拳三十二势对比,动作名势、顺序相同。戚继光的《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也是宋太祖长拳,其在实践和理论有所升华,技击上更趋于实战。蔡家堡村民从古至今,在*艺堂练*的“太祖长拳”,其实就是“戚家拳”。这是当年“戚家军”驻守蔡家堡的有力实例。

  为了纪念戚家军抗倭功绩,时至今日,蔡家堡还以戚继光所处的年代即明朝隆庆年号作为村名(注:明朝隆庆元年即1567) 戚继光抗击倭寇的驻军营寨---蔡家堡,如今是一处很好的“国防教育”基地。我们要学*“戚家军”及祖辈抗倭的事迹,教育子孙后代爱国爱乡,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