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213 急中生智故事两则 故事一:有一位画家,在一座高层建筑物顶壁,画一幅巨画。当他画完之后,站在高高的平台上,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由于这幅画太大了,他不得不后退观赏。 当他不知不觉,一步一步地向后退时,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自己的画,嘴角漾起了满意的笑容。但此时他已经退到了平台的边缘。只要再退一步,他就会从数十米高的楼顶掉下去。 也就在这时,画家见站在巨画旁的助手霍地冲向巨画,拿起笔在画上乱画。画家大怒,立即跑上前来阻止,他发现,助手面色苍白并用颤抖的手指着平台边缘,说不出半句话来。 画家这才恍然大悟,流着泪水,将助手抱进怀中。 故事二:《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说,一头驴在草原上吃草,一只狼借着草丛的掩护悄悄地向它逼近,等驴发现时,狼已经只有不到十步远了,驴想逃,已经来不及了。驴静了静,计上心来,一瘸一拐地向狼走去。 狼先是略吃一惊,它想,从未见过如此胆大的驴,见到我不是撒腿狂奔,反而走上前来送死,这一定有缘由,也许它有什么绝招来对付我,不可妄动。于是,狼便故作怜悯地问驴:“驴先生,您的腿怎么瘸了?” 驴说:“那是前天过篱笆的时候,扎进一个长而坚硬的荆棘,无法拔出来,这会儿都快化脓了。”驴又艰难地向前迈一步,接着说,“狼先生,您最好先帮我把脚上的刺拔下来,然后再吃我,免得吃的时候被刺卡住。” 狼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况且,驴就在眼前,它想跑也跑不了,于是便放心地凑近驴举起的那条腿,低头去查看驴的蹄子。 说时迟那时快,驴用尽生平最大的力气,奋力向后一踢,把狼的半口牙齿都踢掉了。同时,驴趁狼嚎叫捂嘴的时候,撒开四蹄逃之夭夭。 狼捂着流血的嘴巴囔囔自语道:“咳,我本是屠夫,干吗要充当兽医呢?” 作者感言:第一个故事里,在画家精力高度集中、处于痴迷状态的时候,助手的呼喊警告或其他提示性动作,都十分可能使画家不自觉地继续后退,其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助手立刻意识到,只有利用画家的兴奋中心,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阻止这场灾难发生,于是他冲向巨画。第二个故事里,驴清楚,它奔跑的速度远不及狼,狼就在眼前,逃脱是没有希望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狼还没下口咬自己之前,稳住狼,寻机猛击狼一下,方可借机逃生。而自己唯一自卫的武器就是用蹄子踢,于是便想出了上边说的那个主意。 面临突如其来的危险或在某种紧急情况下,人往往呈现两种状态: 状态一:情急之下思维突然短路,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或坐以待毙,或盲目行动。如2009年上海某大学学生宿舍起火,四名女生情急之下慌忙从六楼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状态二: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保持冷静和头脑清醒,情急之中瞬间生出智慧,化险为夷。助手急中生智救了画家的命,驴临危生智救了自己的命,就是这一精神状态的表现。 其实,临急生智与临急无措一样,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司马光砸缸救玩伴,是历史上临急生智的典型案例。再说一个现实案例:一小学生跟父母要了二十元钱去买溜溜球,走到半路,被三个手持刀的小混混围住,让他把兜里的钱拿出来,小学生见十几步之外有一对携手散步的情侣,张口便喊道:“爸爸、妈妈,他们要我的钱!”那几个小混混一看不妙,撒腿就跑得没影了。小学生也掉头跑回家,父母问他买的溜溜球呢,他说:“还溜溜球呢?命都快没了!” 我们知道,人临急无措的根源在于不冷静、不镇定,而临急生智则恰好相反,其根源就在于冷静镇定。所以,每当遭遇应急情况时,保持冷静镇定是化“临急无措”为“临急生智”的关键。当其时,首要的做法是:立即提示自己:“别慌!别怕!别急!一定要镇定!好好想想,一定会有办法的!”这种提示很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观念强化,能促使人很快调整情绪,情绪一旦冷静下来,就有生出智慧的可能。正如那驴子,“静了静”,办法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