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福源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丁信才
 
 
修改时间:[2019/08/13 19:07]    阅读次数:[383]    发表者:[起缘]
 

   福源灏,原名凤凰庄、福源号,是狮子滩陈氏族人所建,坐落在富顺县东湖镇卷坝村沱江边,与富顺二中隔江相望。

   据狮市陈氏族人提供的《陈氏族谱》记载:陈氏第十二代祖宏泽公,受清嘉庆皇帝赐封“奉政大夫”,年迈还乡,由资中县银山镇迁移狮子场陶家溪,经营商业,创业狮子场。宏泽公传四子:新隆、新仁、新宪(早亡)、新斗。其后,根据家族发展需要,开创长子陈新隆之福隆号、次子陈新仁之福星号、四子陈新斗之福源号,被称为狮子场商业三大宝号。

   陈宏泽从邓姓商人手中购买凤凰庄,取商号为福源号,由其四子陈新斗继承经营。陈新斗之子陈兆贤,自1875年至1892年,经过两次改建、扩建,建成福源号现在之规模。福源号地处空旷平畴,毗邻沱江。为求子孙具有灏博学识,如同绕宅水势,灏瀚书海,因此,将福源号更名为福源灏。

   福源灏经改扩建完成后,拥有99间房屋,48个天井,前、正、左、右4个大院,其规模和建筑群风格至今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巴蜀地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福源灏虽历经多次改建毁坏,但依旧保存了清朝民居的建园风格。

  精美的建筑

   福源灏整体建筑呈长方形,横阔约95米,纵深约59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原房舍99间,48个天井,64条阴沟。建筑群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雅俗有致。院落廊道纵横,门栏重重,照壁数仞。大院四季花香、绿树成荫,光线阴暗变幻,愈显得庭院幽深而不可测。走入院内,九曲回廊,很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门栏。

   陈氏族人及当地百姓,常讲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趁月黑风高,翻墙入院。小偷盗窃财物后,背着赃物翻不过围墙,只能找有门的地方逃走,但在院内转来转去,转到天亮,始终没找到出路。无奈之下,小偷悄悄在院子内找了一个藏身之处,欲伺机逃走。但小偷在院子内折腾了好几天,始终找不到机会把盗窃的东西拿出去。最后,小偷只好丢弃物品,空手翻墙逃走。

   走进福源灏的山门,穿过前厅,进入大堂。大堂是整个庄园的核心建筑,成“凸”字型,位于大院正中,由一堂两厅组成,威严肃穆,犹如旧式衙门大堂。以大院正中“凸”字型厅堂为中心,合理、协调地配建了客堂、书房、主人宅院、少爷卧室、账房、厨堂、饭堂、佣人用房。对应修建了下厅、大院坝等。庭院左侧,由大花厅和宅院组成。大花厅内独立修造了男客厅与男戏楼;右侧由新花厅和宅院组成,新花厅内又修建了女客厅与女戏楼,并特设轿厅,供贵妇、小姐出行。如此奢侈的布局与建筑,在巴蜀民居中不多见。福源灏大院中有小院,形成院中有院,景中有院,院院有景。大院宏阔肃穆,小院妙趣幽雅,既美观,又适用,满足了陈氏族人大家庭祭祀、庆典、社交及生活等的需求。整个建筑群体布局,彰显陈氏族人熟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审美品味高雅。

   在整个福源灏建筑群中,48个天井点缀其间,廊道纵横,曲径通幽,彰显出蜀南民居的建筑妙章。福源灏民居以大、奇、美名扬巴蜀,大小院落功能完备,房舍配备齐全,通道路线短捷流畅,建筑艺术独具特色,体现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奢侈豪华,这对于研究巴蜀民居风格和富商家族的生活史提供了宝贵的物体史料,这是富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深厚的民居文化

   福源灏庄园外,有大河相衬,平坝相托,花园、池塘、亭榭相映,密林相掩;院内,天井、花园融为一体,珍贵树木、奇花异草争芳斗艳。精雕、巧塑、提花、镂刻、镏金着彩,饰于厅堂、门额、柱脚、梁坦、桃木、吊瓜之上,缀于门额、窗扇之中。雕梁画栋,栩栩如生。

   陈氏一族重文兴教,在狮子场办梨云邬书院,在文学、官场、商场等方面多有成就。在陈氏福隆号、福星号、福源灏的后世子孙中,先后有多人被清朝封为奉政大夫,并有多人赴日本留学。陈氏福源灏、观音阁、梨云邬等主要建筑上的楹联、书法,多为陈氏家族文人撰写。福源灏的几副意味深长的门联充分展示了陈氏家族的文化内涵。福源灏庭院门前平坝相托,沱江绕宅相衬,远山起伏相依。在阳光普照下,百舸争流,过往帆船划桨摇橹,犹如千人拱手,万人拜佛。夜来繁星点点,渔火跳跃,倒映在沱江水面,波光粼粼,犹如万盏明灯照楼台。恰如大门石刻门联的写照:岸外大江潮看月到天星风来水面;门前群岫拱欣云飞南浦雨卷西山。

   虽然历经岁月变迁,但大院内留存的各处精美的雕梁画栋,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记忆。特别是书房内依旧清晰的黛玉葬花壁画,其艺术造诣精美,色彩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历经沧海变迁

   从清康乾年间至今,福源灏在几经辗转中仍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抗日战争时期,曾为县法院所在地。1949年10月,国民党21军所属146师、147师曾驻扎在此。1949年后至1954年,为东山乡政府所在地。1954年7月,富顺县第二初级中学因原私立平澜中学校址被富顺县建仓委员会挤占,县政府决定迁址到福源灏。从1953年下学期开始,在福源灏右面修建新教学楼两栋共12间。在福源灏左面,即荷花池旁边修建礼堂一栋,大门左面原男院作为男生院,大门右面与新花厅相接的部分作为女生院。新花厅、原女院等作为教职工宿舍。1959年1月,富顺县第二初级中学升格为富顺县第三中学,陆续迁址到富顺代寺镇。1960年春,富顺县农业大学迁址福源灏办学,并改名为富顺县农业学校,1961年停办。1962年7月,富顺师范迁址到福源灏,后合并到隆昌师范。1964年,校址在童寺清新湾肖家大院的四川省富顺县第二初级中学迁入福源灏。1984年,在福源灏建富顺县职业技术中学。2003年,富顺县技工校与富顺县职业技术学校合并,体制上保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2013年,新校区建成后,富顺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入新校区。富源灏移交东湖镇管理至今。

   历经岁月洗礼,福源灏民居依旧保存了相对完整的格局和风貌,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官僚、富商的庄园建筑内涵,给人留下了大、奇、精、美、巧的深刻印象。通过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民居散发出的厚重文化气息。

 
 
 
上一页:独在
下一页:红伟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