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子的前世与今生 蔡汉以 2019-08-02 秤子,是用来秤东西重量的,是做买卖生意的工具。但是我家却不是“生意家”,我本人也不是“生意人”。然而,凭什么要惹起“秤子”的事来呢? 这话要从28年前的那次“计量管理函授岗位培训”说起。那是1991年6月---1992年6月,本人有幸参加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管理函授岗位培训”。经过一年的认真学*,并通过考试而取得了合格证书!还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计量管理:秤子,属于“度量衡”的范畴。由于有了这个经历,所以对秤子略有了解。 一 秤子的“前世” 1) 秤子的由来。相传秤子是范蠡(lí)发明的;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生活的年代至今有2555年;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据史料载: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算,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彼上彼下,轻便秤省力,即杠杆原理! 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一天夜里,范蠡外出,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即秤杆标记是数学的---数轴知识。 2) 秤子的进化。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各地均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度量衡标准定为十六两一斤。由官府负责监制,不许民间私造。同时,还诏令天下,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少两,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星被认为影响着人寿,所以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 唐代的秤又有了新的进化。“两”以下定为“钱”、“分”、“厘”等单位。七钱为一两,七分为一钱,一钱等于二铢(zhū)四??cān)。这个体制延续了一千多年。 二 秤子的“今生” 1)秤子十六两为一市斤,改为十两一市斤。秤子的十六两为一市斤的规矩,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为计算方便,国家才把秤统一改为十两为一市斤,这样方便了结账付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与国际接轨,两以下的钱,分、厘改为“克”,五百克为一市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秤又取消市制单位,改为公斤制,二市斤为一公斤。 秤从体形上来分,可分钩秤、盘秤、戥秤三种。 2)民间最普遍使用的是钩秤。钩秤由秤杆、秤钩、提纽(绳)和秤砣等组成。按其称量多少分为大秤、中秤、小秤三种。上海吉尼斯记载,我国杆秤之最,是秤重250公斤。至于戥(děng)秤,主要是称量微量贵重金属或贵重药材的微型杆秤,广泛应用于中药房。其称量精确,制作技术要求很高,民间一般难以制作。 3)秤子制作过程。秤子制作,民间叫“钉秤”;钉秤”的人叫戥(děng)秤匠。钉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也是一门讲良心的劳动。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钉秤花(星)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 首先是取秤杆。要选择一根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的木杆,大多选红木等上等的材料。接下来是钉秤花(星)。秤的规格国家有统一规定,来不得半点马虎。戥秤匠需懂得物理数学知识,否则刻度时很费力。打磨好的秤杆挂上秤盘后定支点,用砝码校验,这是一个极为精细的工序。当木杆处于平衡时,再用双脚规在木杆背面划一道印记,叫定盘星,其余便按此推断重量,一一刻下记号,耐心细致地下针和钉秤花(星)。 最后一道程序是上色,秤的颜色完全凭客户的喜好来定。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以“权衡得失”、“权衡利弊”、“权衡轻重”来告诫自己或提醒别人行为处事要慎重思考,善于比较,三思而行。这个“权衡”最初就是从秤演化而来的。“权”指的是秤砣,“衡”指的是秤杆。由于称重量时,秤砣和秤杆一定要合在一起使用,正如民谚所云“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所以就*惯称作“权衡”了。 4) 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红盖头的民俗。这个民俗,本人于2019年7月30日,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探寻蔡家堡,用秤杆挑起新娘红盖头之民俗》文章说:“我的家乡漳州市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福建第一古堡蔡家堡,沿袭着古代*俗。娶亲时,当新娘到门口时,由一位妇人用秤杆挑起新娘红盖头!然后夫妻拜天地、拜祖宗……这一民俗,我在小时候,时有见闻……”秤杆在传统中象征龙,新娘佩戴的凤冠霞帔象征凤,所以挑起红盖头意思就是“—龙挑凤”“鸾凤和鸣”“龙凤呈祥”,寓意“秤心如意”! 另外,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卷四中说:“市肆(sì)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砣)为公道老儿。”人们不仅把杆秤作为日常称量的器具,而且作为一种吉祥之物,称之为“当家财神”,寓意“有秤当家,家财兴发”。因此在我国江南一带,民间都有置办杆秤的*俗。建屋上梁时,要将秤砣悬挂在梁上,取“称心如意”之谓。每逢过年,人们都要用红纸卷贴于杆秤的头上,祈祷财气兴旺。长辈们还要教儿孙从小认识秤花,认为“不识秤花,难以当家”。在民间,戥秤匠还被尊称为“戥秤官”,由需要置办杆秤的主人家包吃包住,因为民间把钉秤作为吉利而慎重的事情。 5)计量管理, 秤子限制使用。1997年,全国各大中城市限制使用杆秤。在民间,杆秤虽一时难以完全被淘汰,然而,它终将完成其历史使命,载入中国衡器的史册。 结束语:戥秤匠打磨秤杆,岁月也在打磨中逝去!那些戥秤匠们,渐渐地将退出人们的视野…… 秤子,从范蠡(lí)发明,借用天上星星(道家渊源)标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统一度量衡……到近代与世界接轨“公斤制”使用等。这一路走来,已经走了2555年……仅以此文,“钩”起我们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