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没有历经苦难的人很难有高贵的灵魂
 
 
修改时间:[2019/07/26 21:07]    阅读次数:[331]    发表者:[起缘]
 

   没有历经苦难的人很难有高贵的灵魂

   文/廖超国

  人与动物的区别,人除了会制造使用工具和*惯性站立外,最根本的是具有灵魂。这是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唯一标志。一个人倘若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曾说“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充满活力的灵魂”。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也曾说道:“世界上再没有比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灵魂于人如此重要,但要它变得高贵,却殊为不易。

  灵魂人人都有,但高贵的灵魂却不能轻易可得。所谓高贵的灵魂,我以为,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就是生活虐你千百遍,你对生活爱不变。就是能把薄情的世界活得深情,能把一手烂牌打成嬴家。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高贵的灵魂表现出至高的人生境界,就是以阳光般的心态炽热而深情的生活;以大树般的姿态挺拔而巍然的站立;以小草般的精神顽强而春风吹又生体现生命;以清泉般的心灵澄澈而洁净而保持人格。高贵的灵魂就是如此,它像通天堂的路总要经过地狱之门一样,总是要经受苦难的磨砺,经过逆境的挫折,经历痛苦的洗礼才能抵达。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他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文中写到:“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就是痛苦的”。这些痛苦涉及到自我、情感、家庭、婚姻、亲子、情绪、迷茫、金钱、工作、压力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种类繁杂,但剥茧抽丝,佛家归纳为人生四苦:贪嗔痴、求不得、怨憎会、爱离别。再进一步抽象,其根本又都是一个:得不到之苦,想要,却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甘心,所以更痛苦。人生的痛苦是人的欲望与能力同结果落差的反衬。人的欲望难有止境,而人又永远不会有驾驭人与自然之上的全部本领,人之所欲与人之所获的落差永远存在,痛苦将必然相伴。

  痛苦与磨难构成人生的苦难。苦难于人生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生活少不了苦难,少了苦难生活就难以丰富,人生就难以有真正的体验。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复杂的生活正因为有了苦难,才显得其不平凡。虽然,没有谁会主动去寻找苦难,但练就吃苦的能力却是锻炼坚毅的人品人格,获得高贵灵魂必不可少的途径。

  比苦难更可怕的,正是人生没有苦难。一个人连苦难都体验不到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这样看,苦难于人生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一方面,苦难的人对生活还充满着向往,内心还有所渴望。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人处在苦难之中时,认识不到苦难的积极意义,可这恰恰是苦难比绝望更有意义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苦难的人因为有向往和渴望,他们不会放弃追求。即使他们尝试了无数次,经历着一再的失败、失望,如希腊神话中往山顶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但他们依然不会放弃,这既是苦难的本因,也是向往和追求的动力。

  苦难是生活的原味,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不赞同先人留下来的“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古训,说什么,人生是拿来享受的,干嘛要吃苦呢?但无论赞同还是反对,事实总是胜于雄辨。古今中外,凡成事者,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才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无数事实证明了那句虽引用滥了但依然哲理无限的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苦难是生命的成长,思想总是在失意和迷茫中丰富。生而为人真是不容易,且不说其诞生之初所经过的重重难关,只说出生之后所遇到的险难。人生无常,要活出生命的真意,除了战胜肉身之苦,更难的是渡过思想或心性的浅滩。知识的积累靠的是勤学苦练,智慧的升华则需思悟践行。生命的成长成熟离不开痛苦这份养料,标志生命成长成熟的思想,则更少不了痛苦的浇灌。思想总是要经受失意的徘徊才能前行,心性总是在迷茫中清醒才能提升。世界顶级的投资家、企业家,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他的《原则》一书中告诫我们:“记住,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他还总结出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试想,号称安徽最大的高中毛坦厂中学,没有每个学生1年要做5千张试卷的这种苦功,怎么会有学生自己985或211高校梦想的实现。当有人指责这是题海战术,是把学生当考试机器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评价,让我们感动。他说,“无论如何,我做不出任何嘲讽毛坦厂中学的事。当你没有官二代、富二代的光环时,对于未来,只有靠自己打拼”。所以,所有好的人生,其实都来自于两个字,一个“苦”、一个“狠”。年轻时,对自己“苦”一点,苦尽会甘来。对自己“狠”一点,狠才出硬功。年轻时“苦”苦一阵子,年轻时不“苦”苦一辈子。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意志总是在熔炼和锤打中坚强。人生是体验,经历是财富,经历中犹以苦难的经历更为珍贵。当下的人们都喜欢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往往不是远方,而是去远方的那张船票。而那张船票上深深的刻印着“坚持”两个字。特别是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坚毅,更是如此。苏东坡的一生给我们案例式的思考和启示,意志会在逆境的熔炼中越炼越强,勇气会在挫折的锤打中越锤越勇。我读苏东坡时,有时会遐想,如果没有“乌台诗案”,也就没有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黄州,就不会让他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角色体悟;也就没有他“试问天下路短长”的惠州,就不会让他有“也无风雨也不晴”人生淡然;也就没有他“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儋州,就不会让他有“海南万里真吾乡”的通达情怀。没有打击,没有迫害,就不会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没有流放,没有漂泊,就不会有那些如《后赤壁赋》《定风波》《临江仙》《水调歌头》等经典的词篇。更不会有我们今天人尽皆知的豪迈、超然、旷达、通达的东坡居士。这样看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一点不过份。

  尼采曾说“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当你变得越强大的时候,你的灵魂才会变得越高贵。天降的挫折并非上帝的拒绝,而是对你的考验。既然人生避不开痛苦,生活少不了苦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苦难呢?我以为,面对苦难,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忍”、“熬”、“撑”、“挺”、“击”。

  面对苦难,无力反抗“忍”。当苦难袭来的时候,我们如果没有力量去抵抗,这时最好的策略是不以卵击石,作无谓的牺牲,而是忍一忍。这里的“忍”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凝炼。不是完全绝望,一味屈服,而是战术上的避让,心理上的调适。不是苟且偷生,妥协投降,而是磨炼意志,保全自己。是对环境的适应,沉静下来做应对苦难扩大的防范。是忍辱负重,坚持梦想,认真生活,升华生命。

  正视苦难,打造力量“熬”。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说“我们都在苦熬”。所谓“熬”就是受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但也不急于求成,而是默默等待时机,谨慎度过困难的日子。熬,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增长智慧,积蓄能量的修为过程。熬,表面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正如林语堂所言“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在熬的过程中尝尽各种人生滋味,待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天,经受过熬的修炼的人,就会炼就一般人没有的坚毅,收获超乎常人。

  认识苦难,积蓄力量“撑”。面对苦,熬之后便是撑。撑比熬更具有积极应对的力量,熬是被动无力,潜沉而默默的。但撑则是主动试力,公然承迎。就像竹笋,熬是在地表下育养,撑则是破土后在地上成长。撑的过程中,最要紧的不是去迎战苦难,而是认识苦难,分析思考,找到其薄弱环节,用自己已有的力量去承迎苦难。撑是测试自己,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才积蓄起来的力量,进一步壮大,直至去战胜苦难。

  轻视苦难,壮大力量“挺”。挺是人与苦难战略转移的关键阶段,经过了“忍”的凝炼,“熬”的积蓄,“撑”的承迎,到了“挺”的迎战阶段了。挺是由过去的面对苦难、正视苦难、认识苦难到了轻视苦难。挺是由过去的被动应对转至主动迎战。挺是力量由承应、形成、积蓄到了壮大。挺是双方力量的转换,是战胜困难前的黎明。苦难的黑暗终将过去,满天的朝霞等待着我们。

  战胜苦难,迎难而上“击”。如果说所有的“山重水复”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柳岸花明”的话,那么,祝贺你!此时,经过你的克难攻坚,一路过关斩将,不放弃、不抛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到了你的“柳岸花明”的境地。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脑海里浮现那句在历史天空中一直回响的长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刻的你,心里会有一种雨过天晴的豪迈。

  一块石头一半做了台阶,一半做了佛像。做台阶的石头问做佛像的石头,我们来自同一个山里,同一块石头,为什么人们踏着我去跪拜你?做佛像的石头回答,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挨了千万刀。

  就像每一尊佛像应感谢刀的雕琢一样,没有一刀刀的刻凿,怎来千万人的膜拜?就像每一颗星星都应感谢黑夜一样,没有黑暗怎能映衬其光亮?我们也应感谢苦难带给我们人生的磨砺,让我们感受了丰富的人生,让我们历经了奇峻的风景,让我们获得了高贵的灵魂,让我们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因为,没有经历风雨的果实不会成熟;没有经历挣扎的生命不会辉煌;没有经历荆棘的人生不会完美;没有经历苦难的人不会高贵。

   2019年7月6日

   写于武昌南湖之畔水域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