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146“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与“上帝一定会来
 
 
修改时间:[2019/07/09 00:06]    阅读次数:[341]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146

   “作舍道旁,三年不成”与“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作舍道旁,三年不成”的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很没有主意的人在一条大路旁边盖房子。房子盖了大半,就要封顶上瓦了,一个过路的人看见了,停下来仔细端详了好一阵子,然后发议论说:“这房子盖得不妥,如果是我,就不会这样建造。”

  那个没有主意的人立即上前请教:“依先生的意思应该怎么造?”

  “你应该把门窗的方向全都朝东,这样,太阳一出来,阳光就射进你的卧室,这样就可以养成早起的*惯,岂不更好!”

  “说得太对了!我立刻就改建。”没主意的人说干就干,立即叫人拆毁重造。

  房屋第二次快要落成时,又有一个路人评论说:“这房屋的朝向很不好,因为门前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水虽然不大,但常年流淌,家里有点钱财,都会随水淌走,这个门窗朝向,会让主人辈辈受穷。”

  没主意的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拆了重建,让门窗朝正南。

  当第三次重建就要完工时,又有一个自称会看风水的路人说:“哎呀呀,这房门正对着远处大山的峭壁,堵住了前进的路,不好!不好!”

  “那当如何?” 没主意的人赶紧问。

  “这房门应该朝向东南,那正好是两山之间,视野开阔。这样,主人才会前程无阻,事业风顺,家业兴旺。”

  没主意的人立即表示:“说的对,说得对!我立即改建。”

  就这样,不断有路人提建议和出主意,而每一个提建议和出主意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说辞,没主意的人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于是,他的房子拆了又砌,砌了又拆,转眼三年过去了,房子还没有盖好。

  “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故事说,在美国加州某个小镇,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镇,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洪水已经淹没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是上帝的儿子,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是上帝的儿子,我相信上帝不会不管我,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不会抛弃他的儿子,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悲愤地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作者感言:这两个小故事说出了人类生活中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根本没有主见,随时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改变原来的想法和做法,其结果是,房子盖了三年也没有盖起来,这是成语“作舍道旁,三年不成”的出处;另一个是顽固地坚持己见,多次拒绝别人的拯救,其结果是被洪水淹死。我们说这两则小故事,是想说明,“缺乏主见”或“固执己见”,都是不好的。

  我们先说说缺乏主见。缺乏主见的表现有三:

  表现一:在需要做出抉择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决定。

  表现二:在做事过程中轻信他人意见,经常改变想法和做法,不断从头再来。

  表现三:当没有把事情做好、没达到预期目的或出了问题时,往往外向归因。他会说:“书上、报纸上、广播电视上或网上是这么说的,是同学、朋友或亲戚告诉我这样做的,别人都说这样做是对的,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等等。”反正自己没有一点责任。

  相应之下,缺乏主见的害处也有三:

  害处一:因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抉择,错过了把事情做好的最佳时机,而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害处二:因不断改变想法做法,不断从头开始,既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精力,又耽误了大量时间,做事往往半途而废。

  害处三:因外向归因,往往不能从过错中吸取教训,不能做深刻的自我反思,不利于修正错误。

  导致缺乏主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对所要做出决断的事物或要去做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拿不出自己的意见。

  原因二:生活阅历不丰富,经验不足,见得少,经历得少,所以主意也就少。

  原因三:思维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力和判断力,遇事理不清头绪,分不清主次,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自然也就没有主见。

  原因四:轻信他人,听别人说的都有道理,往往不假思索地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原因五:长期从事听命于别人的工作,很少做独立思考和自己决定事情,久而成*。

  原因六:缺乏自信心,总是怀疑自己的见解不正确,不敢表达出来,怕说出来被人笑话或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原因七:气质性格所致,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所说的“抑郁质性格”的人、中国性格色彩学专家乐嘉所说的“绿色性格”的人、普通心理学所说的“温顺型性格”的人,往往缺乏主见甚至没有主见。

  克服缺乏主见甚至没有主见的毛病,做法也很多,略举如下:

  做法一:努力丰富知识和增加阅历。一个知识广博、深厚和阅历丰富的人,往往会有自己的见解。

  做法二:强化思维训练,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从而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得出自己的结论。

  做法三:努力培养独立性和增强自信心。遇事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我能行!我能拿出自己的见解!我能独立完成此事!”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做法四:对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既不全盘否定,也不照单全收,要做具体分析,取其有用,去其无用。我们必须清楚,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不少是随便说说,不少是出于直觉,不少是出于*惯性思维和理念,很少有人对我们所要做的事情进行过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推敲,这些意见建议本身就存在缺陷。即使是十分关心这件事情的人,那也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和意见,未必切合我们的实际。所以,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建议,经过分析研究后有选择地采纳其有用部分,才是对待他者见解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做法五:努力克服性格弱点,遇事积极表达见解,做事增强坚持力,不轻易改变主意和做法。

  做法六:主见来自于坚定正确的信仰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奋斗目标,是增强主见的根基。

  做法七:要培养胆识和增强魄力。因为主见来自于不怕犯错误,敢于冒风险,来自于大胆实践和辛勤探索,要知道,人都是在不断克服缺点错误过程中走向成熟的,有主见的独立性格也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下面说说固执己见。固执己见表现为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根本不听别人的忠告和劝阻。词语“倔强”“执拗”“认死理”,俗语“可一棵树上吊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一根筋”“钻牛角尖”“见了棺材也不落泪”“油盐不进”“一条道跑到黑”,成语“冥顽不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等,说的都是这种现象。固执己见的危害在于:在决定做某事或采取某种行动时,认定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不听取、不采纳他人的意见建议;同时,运行过程中,缺乏灵活和变通,不能根据时势和条件变化随时调整想法和做法,一意孤行到底,最终把事情搞砸,吞下失败的苦果。马谡固执己见,不采纳王平在当道下寨的建议,结果失了街亭,被诸葛亮砍了头;关羽固执己见,不听诸葛亮“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建议,导致吴蜀联盟的破裂,结果失了荆州,败走麦城,被俘身亡。

  导致固执己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过分自尊和自信。一个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有自信心,是很正常的,无可非议,但过分强调自尊和自信,就容易走向固执。固执的突出表现有三:

  表现一:过分看重自己的面子,有很强的虚荣心,容不得别人剥了自己的面子,容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不是。

  表现二:自以为是,高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甚至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表现三:认定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别人的想法做法都不足取。正因为如此,固执的人才顽固坚持己见,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和劝告。

  可悲的是,大多数固执的人对自己的“固执”往往处于“不自知”状态,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坚持的观点或行为是错的、是不切实际的,是不可为的。所以,劝导固执的人改变固执,最要紧的是让他“知迷而悟”,只有他知道了自己的迷失,他才会醒悟,才会放弃己见。对自身而言,要防止固执,最要紧的是不高傲自大和不自以为是,特别是有了大成就或高地位之后,更不要“迷信”自己,更要学会放下身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只会使前面的路越走越窄,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

  顺便说一句,当人们说到“固执”时,往往想到“执着”,因为“固执”和“执着”的内在含义基本相同,都表示对某一观念信仰的坚信不疑、至死不渝或对某一目标的追求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在现代语境中,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固执”一般用于贬义,表示对错误的观念或目标的坚持;“执着”则用于褒义,表示对正确观念和目标的坚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确定一个人的言行是“固执”还是“执着”,往往以其所坚持的结果为依据,即以成败论是非。所坚持的观点被实践证明正确了,所坚持的目标实现了,所做的事情成功了,人们都说这个人的坚持为执着,反之,则为固执。例如,荷兰画家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巨人,但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巨匠,他的作品在他生前只卖出一幅,即1890年,比利时画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价格买下了梵高的油画《红色的葡萄园》,其他作品均不被社会认可。尽管如此,梵高仍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绝不随世俗而改变自己,当时的人们,特别是美术界的人都说他很固执。可以说,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后终因精神错乱和极度抑郁开枪自杀,年仅37岁。但他死了几十年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被发现并很快得到社会高度认同。目前,他的许多作品都卖到了天价,比如《向日葵》《自画像》和《有乌鸦的麦田》等,都价值几千万美元。而今,人们却都说梵高对自己艺术风格的坚持是执着。再例如,在中国,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马云、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了。可就是这个马云,在1995年辞去教师职业创办“中国黄页”时,他先后与他的家人、朋友计24人商量过此事,当时有23个人表示坚决反对,只有1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坚持做了,23个人都说他有点固执。而正是马云的这种“固执”,才有了今天在中国家喻户晓的b2b网站阿里巴巴、c2c网站淘宝、以及中国注册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这个时候,所有的人,包括那23个人,都赞美马云是个执着的、敢想敢做的人。假如当初的“中国黄页”做失败了,并且一败涂地,当初持反对意见的那23位家人、朋友,今天可能更会义正言辞地说:“马云,你太固执了,这么多人都说不行,你却偏要去做!怎么样?搞砸了吧!”真是人嘴两层皮,

  无疑,梵高和马云都是最后的成功者,他们的坚持最终被定格为“执着”,可有史以来,成千上万为正义事业、为探索真理、为科学发明不懈奋斗而最终失败者,难道他们的坚持都是“固执”吗?显然不能这样认定。可见,以“成败”来判定一个人的言行是“固执”还是“执着”,有失偏颇。

  那么,怎样判定才能接近事实呢?这的确是一个难题,谁也给不出一个放到谁身上都恰如其分的标准,在这里,我们的建议是:综合考虑,即不仅要看结果,更要看起点和过程;不仅要考虑动机、目标的正当性、正义性,还要考虑其渠道、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不仅要看行为主体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程度,还要看其性格特征等。只有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接近科学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