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红军长征过鸳鸯
 
 
修改时间:[2019/07/07 00:07]    阅读次数:[359]    发表者:[起缘]
 

  红军长征过鸳鸯

  文/甘肃武山 杨兴胜

  荐/甘肃武山 榆钱春文学社 陈中杰

  1934年12月,10万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

  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下,以血的代价冲破湘江,然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小组,从此一方面军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横穿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在1935年9月18日占领哈达铺,并在这里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

  会议上,正式确定红军行进的方向为陕北,并把红一方面军仅有的7000多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然后声东击西指向天水,再突然转向西北,在9月25日进入武山丁家门,经过一夜休息,26日拂晓分数路淌过无人把守的渭河,上了费家山。

  其实在红军还未到达武山之前,国民党已在渭河沿岸修筑了很多碉堡,现在我们看见的很多碉堡就是那时修筑的。如(支锅石。红家现)等处碉堡,并在鸳鸯文阁上(即纪念碑后山嘴)驻扎着鲁大昌一个连的部队,都被毛主席声东击西的调虎离山之计调离,红军因此在渭河上未遇到敌人阻截,半日顺利渡过渭河。

  就在红军渡河上北山之后,漳县国民党部队闻讯赶来,被红军一阵猛打便被击退。毛主席便在费家山费孝忠家住宿一宿,27日晨继续北上到达通渭并在榜罗镇小学召开副排级以上干部会议,正式朗诵发表了《七律长征》。

  由此可见毛主席《七律长征》就是在武山鸳鸯镇费家山完成初稿的。据我爷爷讲,红一方面军路过鸳鸯时,身上多半没有正规军装,大都穿着藏服。面黄肌瘦,走路时后面的一个手搭在前面一个人的肩上,边走边睡觉,要是坐在地上休息就站不起来了。身上带的东西除了抢以外,啥都舍得送给老乡人虽然清瘦,但很要强,见了老乡先要做宣传,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部队,是到抗日前线打日本的。

  1936年9月,红四方面军也来到我们鸳鸯镇,并成立了武山县苏维埃县政府和鸳鸯区政府。县政府在颉家门村,村里至今还保存有县政府旧址房子,县长是鸳鸯村人杨芬芝,长得高大有力。带领红军打土豪,分地主粮财,积极肯干。

  据他孙子说,杨县长和徐向前总指挥曾亲自谈过话,徐向前总指挥表示,要把鸳鸯作为根据地,准备长期经营。

  后来由于国民党马步芳和胡宗南部队的上下夹击,再加上接到上级通知,住在鸳鸯的红军在四十三天后继续北上长征了。

  临走时红军给杨县长留下了组织联系方式,以便保护遗留在当地的红军,其中在广武村有一个组织领导好像姓尹,直到解放后才走了。

  红军走后杨县长为了安全起见,便将组织联系机密文件烧了,然后他就去追赶红军去了新疆,一去就是十年,回来后直到1949年前半年去世,杨县长的大孙子在鸳鸯小学当教员,因爷爷给红军当过县长而被国民党开除。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踪杨县长遗迹,并将杨县长小儿子杨树仁安置在鸳鸯小学当教员。现在武山县党史资料中有关红四方面军在武山的组织机构人员,就是杨树仁根据杨县长遗嘱口头提供的。

  杨县长有三个儿子,八个孙子,其后代一直生活在鸳鸯村,并生活的很好,好几个重孙为国家干部和教师。鸳鸯区政府就在鸳鸯村,村长为石怀玉。

  红军走后,石区长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捕逃到鸳鸯后山曲弯里住家,家里养着两只狗以防被反动派捕捉。

  鸳鸯国民党保长曾多次打着火把到山里捕捉石区长,都未如愿。解放后人民政府安排石区长儿子石作壁(还在世)到鸳鸯中心小学当了一名校勤人员。

  我爷爷也是鸳鸯区委员,在红军走后外出躲避,夜回昼出一年。家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鸳鸯村有多名青年跟随红军长征,解放后回来仅二人,杨平(杨望喜)就是其中一员,他是50年代西南军区复员的,是我的远堂哥。

  还有一人李某解放初回家,在抗战时被日本人用辣椒水灌鼻子,身体遭到严重摧残,回家一年后去世。

  红四方面军在鸳鸯筹粮,打恶霸进行革命活动40多天后继续北上长征。时值秋雨,渭河暴涨,红军无法淌水过河,石区长就带领乡亲将各家木柜及门板集中起来,在渭河上架设了一座便桥,还未等红军过完,渭河又连续暴涨将便桥冲毁,后续红军趟河被河水冲走不少人。

  我爷爷当时被红军请去当向导,红军一路给爷爷做宣传,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到抗日前线打日本的,并要求爷爷也参加红军,一直走到费家山,当晚爷爷和两个红军睡在一个炕上,天亮早饭后继续北上又走了一天,这天爷爷确实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有心跟随红军去,但又想到家里无人照顾在家的我爸爸于是就向红军要求回家,红军知道我爷爷实际情况,就在这天宿营时让爷爷回家,并给了干粮和盘缠。

  爷爷抄小路连夜赶路,一夜走完两天路程,终于在天亮时回到渭河边上,这时他发现好不容易架设的便桥被河水冲毁不见踪影。

  他回到家里,看到家里一切还好只是少了木柜门板,于是稍作休息便又回到渭河边上去找自家木柜门板。他顺流而下发现十多个红军尸体泡在水里,便毫不迟疑地将其一一拖到岸上,并叫上村里其他几个人,将红军尸体小心掩埋。我家里前几年还有一个能装2000斤小麦的大柜子,就是爷爷从河里捞回来的。

  爷爷是木匠,他把被打去的左、中、右柜板重新装好后一直装粮食,所以大柜的左、中、右木板和前后的不一样。

  二零零六年被《天水电视台》和《天水日报》记者拍摄成照片带去,后来由于家里翻新房子一时难以保护被毁,真是悔之晚矣。

  红军走后当地人民以各种名义保护了很多遗留红军,其子女解放后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各种照顾,当地人民也保护了很多红军遗留物,费家山毛主席住过的房屋至今完好如初,颉家们村红军县政府也被保护了下来,供我们瞻仰缅怀。

  今天长征已过去82年,我们似乎还能听到红军战马的嘶鸣和枪声的鸣响,这枪声将永远提醒和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军精神发扬光大。今年清明节,我将以上内容作诗一首,献给红军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