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作欣赏
 
 
修改时间:[2019/06/13 20:07]    阅读次数:[395]    发表者:[起缘]
 

   “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作欣赏

   梁卫山

  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作,素有“五言长城”之美誉,于是就有五言诗长城者乃唐代诗人刘长卿是也的说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送灵澈上人》是刘长卿的二首五言诗代表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著名: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澈上人》也很出名: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主题深刻,有一种从容的大气之美,而《送灵澈上人》这首送别诗既写出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心境,又写出了山水诗般的意境,这两首诗作非常值得欣赏。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就象是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的遣词造句很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白色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而刘长卿的这首《送灵澈上人》是收录唐诗三百首当中的五绝作品,看题目明明是一首送别诗,却写得清丽自然,成为了唐诗中的山水诗中的名篇。《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的这首诗题目是《送灵澈上人》,看题目是实打实的一首送别诗。但是看诗作中的每一句古诗,其实又都是环境描写,尤其是后两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意味悠长,境界高远。所以刘长卿的“五言长城”并非浪得虚名。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与刘长卿交好。两人一个是宦途失意客,一个是方外归山僧,在世间都不太得意。然而两人的相遇又分别,却给唐代诗坛留下了经典诗作。

  《送灵澈上人》开篇两句,写灵澈上人的归处,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也紧扣题目,表达出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意。“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字字对仗,写出了诗人与灵澈上人的分别。重在写景,但是真诚的情感却蕴含在其中。诗人这两句诗,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很有意境之美。后两句依然写离别之后的场景。夕阳西下,一位僧人头戴斗笠,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一句虽然很短,但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这两句只写友人的慢慢远去,没写诗人。其实诗中蕴含着诗人伫立遥望的背影,目送友人离开。

  《送灵澈上人》诗中写离别,却没有太多伤感,更多的体现出一种闲淡的意境。刘长卿与灵澈上人乃是君子之交,情谊犹在,不必以泪饯别,所以君子之交的诗人送别,就用简短20字勾勒出了如此精美的如画,所以说刘长卿的“五言长城”真乃名不虚传!

 
 
 
上一页:路过深秋
下一页: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