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四季风韵云门山
 
 
修改时间:[2019/06/12 20:07]    阅读次数:[537]    发表者:[起缘]
 

   四季风韵云门山

   梁卫山

  在初夏时节的清晨登临了云门山,在满目霞光攀登在云门山的石道上,清风徐徐吹来,十分惬意。这云门山位于青州市南约5华里处,海拔为421米,但见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在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 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古“青州八景”称之为“云门拱壁”。登临山巅,便可饱览“驼岭千寻”、“劈峰夕照” 和“三山联翠,障城如画”的壮丽景观。主峰云门洞南西侧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测,当气压低时,常有蒸气泛出,名曰“云窟”。

  这次初夏登临云门山决定先直奔云门玻璃桥,既观风景又练胆气。登上了云门玻璃桥简直让人一步一颤,心惊胆战,那还有心情观风景?同行的好友直向他的女友喊话:“别怕!待我背你过桥后,你就嫁给我!”另一好友说:“废话,你不背她过桥她也嫁给你!”在云门玻璃桥上稳了稳神,这才边迈开脚步边欣赏美景。玻璃桥位于云门山自然风景区内,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悬于望君台直通对面山峰,两峰地势险峻,中间峡谷横穿,桥体全长316米,垂直高度达168米。

  在这风和日丽的初夏上午,踏在玻璃桥上,行走其上彷如“人在空中走,景在脚下游”,惊险无比,但那云门山山峰、山谷风光尽收眼底。有云深雾重飘来,行走在桥上悬空赏景犹如云端漫步,真若“脚踏祥云,腾云驾雾”,置身于峡谷天堑以独特角度感受云门山之美景太震撼、太美啦!走过云门玻璃桥我们去了“云门花海”,登上了“1638级祥云梯”,穿过了云门坊,遇见了云门塔,还登上了风雨阁,眺望整个云门山景区,望着云门山之美景不禁想起了南宋诗人陆游的著名诗句,“云作玉峰时特起,山如翠浪尽东倾”,在这云门山美景尽收眼底之时,胸怀也随之波澜壮阔了。

  一行人转到了山阴摩崖,摩崖上镌刻有中国古代最大的摩崖汉字“寿”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寿比南山”一词就源于此。这“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下的“寸”字就高2。3米,所以当地流传着“寿比高山,人无寸高”之说。山阴云门洞西侧有著名的“云窟”,状如曲井,深不见底,夏秋时有云雾蒸腾,经云门洞涌进涌出,景观特别壮美。云门山早就为历代名人所重视,山上断崖峭壁间,遍布历代文人名士的摩崖题刻和碑碣。云门仙境,历来颇得佛、道两教的青睐。隋唐时期,佛教兴盛,这里就成为佛门弟子的胜地。

  据《新唐书》记载,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法明和尚编撰了一部《大云经》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为西天弥勒佛下凡,应该取代唐朝做天下主。权欲熏心的武则天当然十分赏识,她当即下令将《大云经》颁布天下,并且吩咐在长安、洛阳及诸州各建大云寺一座。现在云门山前崖壁上的“云门山大 云寺”题刻还历历在目。《益都县图志》亦有“龙兴寺,在城西北隅。北齐武平四年赐南阳寺,隋开皇元年改曰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改名大云,玄宗开元 十八年始号龙兴。”由此可见,大云寺之名起源于武则天时,而当时青州的大云寺即原南阳寺。在明朝景泰年间,又将云门山后的大云寺徙建山南麓。现在云门山前的山谷中,尚存当时大云寺的遗址。

  四季登临云门山就会感受到不同的风韵,冬季登临云门山又是一番景象,会感受到无限的雪韵。而秋临云门山则是硕果累累、金黄无比的秋韵。而在春雨中登临了云门山,会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意。春天了漫步山野小径,独自寻春,在守望中等待你的悄然而至。微风细雨中轻嗅你的味道,会在淡淡的水墨中与你不期而遇。

  迎着春日晨曦,听着喊山带给人们的旋律,登上山顶呼吸着夏天带给大家的丝丝凉风。夏日的云门山则毫无羞涩地敞开自己的胸怀,让游人从容的欣赏它的雄奇和妖娆。云门山就在脚下,飘落的黄叶和断落的枯枝告诉大家秋已来临,面对着秋带来青黄相间的大地,深深呼吸金秋的味道,沐浴斜阳,揽秋色入怀,这是一种梦幻的感觉,真是令人似置身世外!冬天来临了,云门门没有迷人的诱惑,没有浮华的躁动,有的只是冰雪冰冷背后的激情,雪落人间,银装素裹,置身于被浓缩的冰雪世界,沉醉于云门山风轻雪舞,吻一束铁树银花,相约来年春暖花开。

  云门山飘雪了,冒着大雪登临云门山倒是挺有情趣的,慢步沿石阶登临漫天飘雪、极有雪韵的云门山,自有一片惬意在心头。这漫天飘洒的雪花,让人领略到“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豪迈气派与烂漫情怀,惟余莽莽的山林原野,令人体会到了远离红尘的静谧和惬意!飞旋的雪花、洁白的雪地,能够荡涤心灵的污垢,融化胸中的块垒,令人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思索、新的感受。

  云门山是因“上方号大云,顶有通穴如门”而得名。每当在夏秋时节,低空云雾缭绕,烟云穿洞而过,景色煞是壮观好看,被誉为“云门仙境”。而当落雪时分,那摩崖上高达7.50米的“云门献寿”的石刻汉字 大“寿”字,迎着飞舞的雪花儿来显得更高大,越法显得大气磅砣,气宇不凡。这闻名于世、且与寿光市有渊缘的大“寿”字,在当地人们有这样的美丽传说:雪蓑(明朝隐士)为了给衡王祝寿,在云门山上置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那“寿”字的金光照耀到了寿光五路口(现寿光市圣城路盛凯超市一带),所以就出了个寿光市(县)。其实,“寿”字并非出自雪蓑之手,寿光市(县)也不是因此而得名。“寿”字旁的石刻铭文载出了其中缘由:系“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意喻为寿比南山,以此给衡王祝寿。

  风雪中云门山那美丽的淙淙小溪,也笼罩着厚厚的冰层下,冰层之上是皑皑的白雪, 冰层下溪水不改她那调皮的天性,依旧弹奏着欢快的旋律,穿过厚厚的冰雪覆盖,隐隐地送入人们的耳中。大雪中游览了那些摩崖题刻和碑碣,更是别有一番趣味,这些个刻石多为历代名人登山时所留,大都是在称颂云门山的美丽景色的,抒发了“我欲盘桓寻乐事,不知红日薄山西”的情意。书法则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是研究云门山历史和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极有价值的资料。哦,大雪纷飞中的云门山、巍峨壮丽的云门山,她的雪韵更是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