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粽叶飘香总是情
 
 
修改时间:[2019/06/11 23:07]    阅读次数:[356]    发表者:[起缘]
 

  提起端午节,在儿时的记忆中只知道这是吃粽子的节日,是一个“粽子节”,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粽子,只知晓是为纪念2200多年前投江自尽的楚国三闾大夫、文学家、诗人屈原,那时对端午节这个节日所知道的信息量仅此而已,这也是我对这个涉及“吃”的节日最肤浅的认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阅读量的逐渐丰富,才知道端午节不仅仅是纪念屈原和吃粽子这么简单,因为在中国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这个节日,最初是古人在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秦灭楚后,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怀抱石头投汨罗江而自尽,所以后人也在这一天来纪念这位爱国主义诗人。

  古时候人们不但在这一天纪念屈原,而且还会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以及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等历史人物,由此这个节日还衍生出许多别称,比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如今千年风雨转瞬而过,端午节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的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

  说到端午节的吃,就不得不提及千百年来端午节的标志性食物“粽子”。粽子,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最初是古人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而到了晋代粽子才逐渐成为寻常百姓家端午节餐桌上的食物。

  曾经阅读作家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谈吃》,梁实秋在其散文中更是直接把端午节称之为“粽子节”,在书中的一个章节他这样写道,“那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可见梁实秋笔下的“粽子节”,岂不是与我们在年少时对端午节的最初印象感同身受。

  现代社会的端午节,人们给这个节日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和亲情元素,人们在粽叶里包裹的食材也逐渐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糯米粽子,在超市里还随处可见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肉粽、香菇粽、莲子棕等等,其种类可谓五花八门。

  如果一个人身在远方,就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人,肚子却想着家乡的美食。记得在部队服役时,有一次我探家正赶上端午节,战友胡国刚的母亲,因为思念远在山西服役的儿子,在我将要返回部队时特意托我给胡国刚带上几个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那几个粽子我从包头坐火车一直带到山西运城,因为那时还没有动车和高铁,都是绿皮火车而且见站就停,速度比较慢,天气又炎热,等到了部队把粽子交到胡国刚的手里时,那几个粽子已经有了异味。我对胡国刚说道:“兄弟,这几个粽子还是不要吃了,小心吃坏了肚子!”

  胡国刚已经有两年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了,我知道他舍不得扔掉母亲亲手为他包的粽子,只见他拿起一个粽子拨开粽叶,两眼含泪看着粽子,竟然把那粽子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看到那一幕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知道我的战友想妈妈了!

  怀揣艾叶情思,乘着柳枝清凉,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有人分享的快乐叫做幸福,虽然身在他乡,只要有母亲的牵挂那就不叫远方。

  想着过去端午节的往事,心仿佛也被那粽叶裹到了粽子里,此刻妻端进书房一盘粽子,书房内立刻弥漫着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我知道粽叶飘香总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