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修改时间:[2019/06/07 02:04]    阅读次数:[361]    发表者:[起缘]
 

  近日一则社会新闻报道说,某学校一名男孩无故致全班47名学生45人被打,这一事件引起了家长和网友们的轩然大波。

  有家长说,打人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就得严厉处置。施暴者必须向被害者道歉才能完结。

  还有的家长干脆教育孩子,我们不惹事,但是有事上来,我们也别害怕,该善良的时候善良,该狠心的时候狠心。

  更有很多家长担心自家孩子的安全隐患,纷纷联名请求校方劝退该名动手打人的学生。

  一时间,这件事情闹的沸沸扬扬,让人很难淡定。

  对于这件事,校方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权利,孩子和同学之间经常有矛盾产生并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定是心理层次方面的疾病,得去看看医生。

  我们知道,也许校方这样做,一方面是为孩子好,保护孩子的权利,可是另一方面,校方可能忽略了孩子以后可能会被蒙上一层阴影,。

  不论他心里是健康的,还是真正有缺陷的,他都会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而一个人一旦被贴上了标签,便很难再去撕掉。

  也许,我们不是自愿,也许我们只是随波逐流,可是有时候,这种浪太大了,让人难从激流中安全地脱身。

  也许,正如那位涉事孩子的爸爸说的那样,孩子没病,只是表达方式上和别人不一样,自己不是不愿意去,也不是不怕检查出什么东西,但如果去医院只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你说我有必要吗?

  对孩子爸爸的做法,我们也很难去评判他的对错,我们只能客观地说他考虑的更多是担忧孩子的将来,正如那些担心被挨打的孩子家长一样,他们担忧的都是自家的孩子。

  只是有时候,我们对每一个孩子的态度,都会决定着这一个孩子的未来。

  你知道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去打班里的那么多学生吗?是不是他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仇呢?还是他就是一个暴力狂,只会用武力解决纠纷?

  也许,社会是公正的,也许社会是刻薄的,也许你怎么对它,它就怎么对你。那么,我们究竟是该多些包容理解,还是去一味地指责,批评,制裁呢?

  每一个孩子在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只是后来慢慢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渐渐发生了变化。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愿意去犯错,没有一个孩子知道明知了犯错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犯错。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人和事。也许,孩子第一次打架只是偶然,第二次打架只是因为不服气,可是第三,第四,第五次打架,却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去给那个打架的孩子画框框。

  我们人为地认为他就一定是错的,我们听不到他的辩解,或者我们不愿意去听他的辩解,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心里。

  你认为这是社会的错,还是家庭的错,或者是孩子的错呢?

  有时我们总把责任归于打人的一方,而忽略了他打人的动机和他心灵经过怎样的创伤。

  被扭曲的人格总是痛苦,悲伤,难过的,他得不断经历心灵上的折磨和考验。

  可是,人性的考验在哪呢?

  大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不要给任何人贴上固有的标签。爱,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给予。

  是的,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到幸福,感到快乐,而不是去攻击和诋毁。

  也许,有时候,我们犯错,只是因为我们感觉不到周围的温暖,我们觉得自己被孤寂,我们觉得自己被排挤,我们觉得周围所有的目光都是寒冷颤栗的,我们会被那束角落里投来的寒光猝死,

  只是很多时候,周围的人却丝毫察觉体会不到我们内心的孤立无援。

  也许很多时候,面对很多的校园暴力事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施暴者的心里层面。我们过早地把我们的标签贴上了,而这一贴便再也无法揭去。

  社会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只是有时候我们要更多去理性思考,感性去醒悟,去发觉。

  孩子是纯真的,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我们会把越来越多的爱给予在孩子身上,有些是孩子想要的,有些是孩子不想要的,可是,我们很少允许孩子去反抗,我们总是执拗地认为,孩子必须全盘接收这种爱。

  所以,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成了每个爹妈手中的宝,每个小孩都有撒娇发嗲的时候,每个小孩也都有胡闹瞎掰叛逆非为的时候。

  孩子在家里顺惯了,所以在社会上,一遇到点什么事,就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忍让和理性处理,其实,有时候,这种错误是多方面的,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长和社会的原因。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对一个孩子最好的爱呢?

  是如那位打人学生的家长说的那样这是孩子间的“磕磕碰碰”,也是孩子他们的沟通方式,而拒绝带被打孩子到医院检查来继续溺爱孩子,还是去一味认错,指骂,批评,教育孩子呢?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也许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是的,孩子有孩子的思想,孩子有孩子的处理方式,只是有时候,我们要在孩子分不清事实,分不清对错,分不清好坏的基础上去引导帮助孩子,让孩子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行驶,而不是偏离了那个轨道。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从小养成有向内的独立能力,也要有向外的情感投射。

  只有内外兼修的孩子,才是一个出色的孩子。

  现在很多的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比如说西安理工大学新生小宁住校期间因突然流鼻血,在自己不会处理的情况下深夜致电向母亲求救;

  比如说沈阳一名准大学生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没信心独立生活而不得不在开学前夕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选择次年复读考取本省高校;

  比如说一名来自辽西的大学新生开学前因不会洗袜子而陷入焦虑,并因此在报到时带了上百双袜子,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

  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我们给孩子有时给的太多,他们失去的也会更多,其实,有时候,放弃也是给与,这是一种新的创造方式,给了孩子向内的独立能力,也给了孩子向外情感投射的机会。

  所以,当你把所有的爱倾注在你的孩子身上时,请适当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个喘息的空间。

  爱才会变得更伟大和宽容。

  愿你们每个人都是宽容,有爱的。

 
 
 
上一页: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