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槐花十里乡情浓
 
 
修改时间:[2019/06/07 02:04]    阅读次数:[436]    发表者:[起缘]
 

  槐花十里乡情浓

  甘肃武山 陈中杰

  春夏之交,迎春腊梅,牡丹芍药,桃花梨花杏花,早已落英缤纷,花飞花谢。

  伴着五月雨丝,初夏清风,槐花宛如羞涩的少女从温馨的小屋走出来,清香飘拂,溢满胸腹,抬眼眺望那异香流溢处,洋槐树高高低低,枝叶?q蕤,满树繁花,雪白的槐花如雪如银,紫红的槐花如霞如虹,朝阳光之下生命的光辉闪烁,一嘟噜一串串,缀满枝头,喷发着馥郁的香气,弥漫天空,飘逸山外,一个个藏在葱绿的草木丛中的小山村也沉醉在香味缭绕的迷幻境界里,在醉人的香气中,令人遐想翩翩。

  野菜半年粮,荒年饥馑,在乡下是常有的事。春末夏初,青黄不接,以菜代粮,辘辘饥肠,槐花盛开,度日如年的山里人总算有了填充之物。

  三月苜蓿,鲜嫩可口;四月苦苣,泻火解毒;五月槐花,醇香满腹。宅院边,山坡上,团团簇簇的槐花,像初雪,一大串一大串地堆满槐树枝头,村里的半大男孩挽着竹篮,猿猴般敏捷,噌噌噌,眨眼间一个个攀上了槐树,分开腿骑在牢实一些的枝权间,手一伸,捋来满把碎银样的槐花,大口大口嚼了起来,那味道清幽幽,甜津津,有一丝淡淡的苦涩。

  孩子们边说边笑边咀嚼,吃得半饱,才捋满竹篮,又猴儿似的溜下树来,哼着童歌,蹦蹦跳跳提回家去。当晚,氤氲全村的饭香气味中,是清香清香的槐花气息。

  解放前,在甘肃绝大多数村庄,都有数人拉手合抱不了的大槐树。他们对槐树的独特钟情,源自对祖先故土山西大槐树的思念和敬畏,所以有人居住的地方,总有几颗甚至几十颗数百年的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江苏、湖北、陕西、甘肃。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权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了让子孙后代牢牢地记住自己的根在山西,大槐树,老鸭窝成了山西移民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家族历史。大槐树也成了移民后代怀念先祖的精神寄托。“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甘肃大地广为流传。

  我们梁沟陈氏的初祖陈纲爷也来自山西大槐树下,听说他是跟着那帮从山西一步一个脚印徒步到甘肃谋生,最后落脚在甘谷礼辛陈庄村的。后来他生了四个儿子,又有了十八个孙子。他将两个孙子和一个义子安置到梁沟村,并且在村子的风水要地栽了七颗洋槐树作为“罩庄树”改善梁沟风水。

  1947年,当时的榆盘官员们动了歪心思,以修建学校为借口,强行砍伐了当时归属甘谷管辖的梁沟人大槐树。梁沟人托陈庄亲人在当时的天水政府维权,天水长官指定同属甘谷管辖的庙儿沟,堡东老庄三村在梁沟修建了“梁沟国民小学”,招手,培育附近十几个村庄的学生,直到1954年,三个村庄调整管辖权到武山之后,梁沟国民小学撤并到榆盘高小。

  留住大槐树的记忆,就留住了家族血脉的传承!

  夏日清晨,漫步在弥漫着槐清香的林荫大道,思绪穿越历史的长河,在诸多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交织中,寻找我的精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