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老书记眼里的改革开放
 
 
修改时间:[2019/05/22 19:07]    阅读次数:[445]    发表者:[起缘]
 

   前些日子回老家时,我与老书记乔洪业促膝长谈。方知他于197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离职。我一想,老书记上任时正是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前夜,他任职的23年正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这不正是我想挖掘的题材吗?于是,我俩整整谈了一上午,一来,谈出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化,二来,谈出了家乡的巨变。

   老书记早年因当书记日夜操劳而患上了脑血栓病,吐字不清,却很健谈,思路清晰,把他当村支书这23年从头至尾说了个遍。他说,在我当村书记这23年任职时间里,重点办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改造了村里村容、村貌。1977年之前,村里没有一条正规街道。有五条小街,都是弯弯曲曲,宽不到四米;村里一条河,从村后到村前,弯弯曲曲,河坝破破乱乱,河水到处乱流。到汛期下大雨,靠河崖住的村民就提心吊胆,怕被水冲房子,都在外面防汛。

   乔书记上任不长时间就抓这件事,从1978年到1980年,利用三年时间搞村庄规划建设。先是组织全村男女老少将河道全面整修,西面河坝压上土、东面河坝压土,石头护坡、砌筑。河坝两面修上环村路,路面总长1500米,两条环村路十米宽,路两旁全部栽树绿化。村里整修(规划)了四条大街:两条东西街,两条南北街。都是十米宽,两条东西街长600米,两条南北街长500米。

   说完这番话时,老书记皱起了眉头,他说:“在村庄规划通大街的那段时间,可真不容易,要拆二百多间房屋,涉及60多户村民,那时大队集体又没有多少钱,无法给拆房的户经济补偿,只是拆谁的房,安排宅基地建新房,大队集体帮你一间房十个工日,其它什么也不管。有的村民房子拆了,盖新房经济困难,没有钱就坐大队办公室里闹。大队两委成员就分工,分头做工作,一次说不通,两次、三次,就这样耐心地做工作。当时村两委成员工作压力很大,通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大部分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最后也都同意了,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60多个搬迁户,没有一户村民出问题的。确实乔家村民觉悟是高的,都积极地支持两委的工作。”听了老书记一番话,我感受到了他当年的不易。他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胜利完成了村庄规划。一九八三年,被平度市委授予文明村庄荣誉称号;一九八四年,被青岛市委授予文明村庄荣誉称号;一九八九年,被山东省委评为文明单位。

   交谈中,乔书记若有所思地说:“在改造村容、村貌过程中,还要说说修桥的事。”他说,在1976年之前,乔家村历史上就没有一封桥,就在距村北面约二里远的庙山前的沟里用三块石条担起一封小桥,长3米左右,宽2米左右,是过去年代死了人、抬棺材到墓地而修的简易小桥(因为庙山是村子的墓地)。再从村里到野外,没有一封桥。汛期下大雨,河里淌河水,就过不去河,什么也没法干,在河东面住的村民,一遇天下大雨就过不来河,什么事也不能办,尤其是常常耽误了小半个村子的孩子上学,老百姓眼睁睁地望着水深流急的河水愁眉苦脸,等秋后汛期过了,天不下大雨了,村委就号召村民修路,河里用石头砌归时桥,可到第二年汛期就冲了,又没法走了,秋后就再修,年年如此,年年修桥年年冲,从历史上一代一代就是这样过来的,年过一年老样子不变。群众当时有个顺口溜:“乔家没有桥,蟠桃没有蟠桃,梨沟没有梨,桃源洞没有桃。”

   老书记说,在1976年之前,就连老北台片的十个村,从北台至乔家沿路七个村,没有一封桥。1976年之后,时任蟠桃党委书记李诚从新现河、七里河、北台、窝洛子、寨子等主要交通河道都修了桥,从此以后,解决了交通难的问题。

  乔书记对我说:“1979年的农历三月,乔家村南河大桥开始动工,经大干三个月,农历六月胜利竣工。这封桥长三十米,宽六米,高六米,三个洞垮,十米一个桥洞,全部石头发弓(都是料石),桥的质量非常好,当时就是水泥桥面,在那个年代,一个村修这么大的桥,在全平度县村级也是很少的(这是当时县水利局长讲的)。”

   采访中得知,修南河大桥时,从清基到大桥,所有石头、沙子都自己村民干的,一个人口半方石头,从小到老都有石头任务,当时村委修桥任务已发出动员令,全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都积极地投入了紧张施工。当时村民积极性很高,发扬了革命老区战争年代的那股干劲,都用小推车推石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农村还贫穷落后,就大队有几辆拖拉机,生产队里还没有拖拉机,个人就更不用说了,都从七八里远的山上用小推车把石头推下来,山路又不好走,崎岖不平,一走一滑,很苦很累。但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不觉着累,都想提前完成自己的任务指标。当时村里有些老人都六十多岁了,还带领儿子、孙子,一家三代上山推石头,老人荆成良、荆成知、荆成善、乔永爱、乔永华、荆永升,老党员荆洪训、乔夕训、泮恩升等等,等等,村里从老年到青年、从党员到群众,都轰轰烈烈地为修桥任务而奋战。

   大家苦干了三个月,南大桥胜利竣工、通车。村里老老少少都高兴地说:“这回可好了,我们村里有桥了,再上城、出门,都不用愁了。”大家还异口同声地说:“大家齐心干,旧貌变新颜。”市里的5路公交车开进了山村,外地的、内地的一辆辆大货车开进了山村,村里的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开出了村子,外地收购苹果的客户到了桥头说:“这是乔家村通往富裕的桥。”村里的老少爷们说:“这是咱村连结外界的幸福便利桥。”

   1990年,修东河大桥。在1990年之前,村东头河没有桥,河东住户村民与河西住户村民就像两个村样的,外面不了解情况的人都问:“你们河东、河西两个村?”自己村的人也感到了河东、河西之间的生分。

   这年,修起了东大桥,长三十米,宽十米,三个洞垮,全是石头砌筑,水泥桥面,从那以后,村东、村西连起来,解决了历史上交通难的问题,消除了外人对村东、村西的说法和误解,东大桥连结起了村民的心,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一年四季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节,许多村里人在东大桥休闲、聊天,春天晒太阳,夏天去乘凉,秋天看光景。大闺女、小媳妇们嘻嘻哈哈地走在桥上去赶集,东大桥还成了山村的一道风景。

   1992年,又接着把上坡的生产路、桥都修了,通东山涧的河道桥,修了五米生产桥,路宽十米至八米、六米,南坡、北坡、西坡都整修了五至十米的道路,拖拉机、三轮车、农用车路路通,生产路交通难的问题全部解决,实现村里“待要富、必须修好路,村里修好路,包袱变财富!”的目标。

   老书记在村任职期间,把村里所有河道修建了桥梁,把坡里生产路都规划、整修,条条道路通。

   老书记所办是第二件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把地下水挖出来,把山上水蓄起来。

   他说,第一,我们大挖地下水,我邀请了县里水利技术员,把村里能挖地下水源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测量。通过详细测量,我们从1981年开始,到1983年这三年时间,在我们村能挖出地下水源的地方挖了四个大口机井,深十米,井的直径五米;建平塘一个,长六十米,宽三十米,深十米,水源很好,40千伏的电机抽水白天晚上二十四小时,水够抽的。我们大挖了地下水,把村里、山下的一千多亩土地都灌溉上丰产水。平塘管道,配套(塑料管道)1500米,贰型喷灌式的灌溉。全国六个省的水利部门,都来参观学*过,我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县乡村推广学*我村大挖地下水的先进经验。

   第二,把山上水蓄起来。

   我当时想:要想叫村所有土地浇上丰产水,叫老百姓真正富起来,作为一个山区农村必须改造自然,要有一种“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就这样,我们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研究,我在两委会议上,首先摆明了我的思想观点,全体两委成员进行了反复的讨论研究,决定在高山修一个水库,把山上水蓄起来。

   就这样,我们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村两委修水库计划,上级领导就同意了我们修水库的计划,我们就邀请了乡、县、省水利部门工程师、技术员,帮我们设计、测量、预算。

  通过上级技术员设计、测量,在高山老龙湾(山名)修一个石坝水库,这个山沟深长,库址地理位置好,水源的流域面积大,水库修起后,居高临下,我们村山上山下土地没有浇不上的。就这样,技术人员就进行对水库测量、预算。水库设计坝长164米,坝高21米,水库底宽8米,顶宽2米。需用石料总数9942方。其中:料石2442方,乱石6269方,沙子2562方,石子190方,水泥1200吨,总工日750000个。

   预算一拿出来,两委成员都非常惊奇。纷纷议论说:“这么大的工程咱一个村干,集体没有相当的经济、人力是干不成的。”大家都犯了难。就在这关键时候,我左思右想,怎么办?干,还是不干?最后我考虑:不干,我们村自然面貌长期改变不了,村里子子孙孙就得长期受穷;干,困难很大。就在这种情境下,我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在困难面前被吓倒。我们看看,在战争年代也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好,一场战斗、一番事业,要得到胜利,都要战胜很多困难,才能取得胜利!不苦战几年,是不行的。没有一个雄心壮志是不行的,必须再有一个“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行。

   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对村里的面貌是改造,还是不改造,全村的人民群众都看着你,带领大家向何处去。我们是一个大村,有七十多名共产党员,2000来人口,男女正半劳力800多个,村里石匠100多个,在外边修过大桥,搞过大工程;我们山上有丰富的石材、沙子、石子。

   我反复一想,在村里要当好一个支部书记,就得干一番事业。我那时候也年轻,不到四十岁,志气也立。就这样下大决心:干!我就组织召开两委会议,研究老龙湾水库修还是不修的问题,两委成员都发表意见,最后大家让我发表意见。我把我的意见发表了,向大家讲明修水库的决心。就这样,我们两委决定了修老龙湾水库的意见和措施。接着就召开了村民动员大会,传达了两委研究决定,向全体村民发出了修老龙湾水库动员令,开始拉开了修老龙湾水库的序幕。

  两委决定修水库用五年时间完成,男女劳力统计,全村六百四十户拥有800个男女劳力。男劳力:十八周岁到六十周岁,每个劳力每年四十个义务工;妇女劳力:没结婚二十周岁以上青年妇女到五十五周岁家庭妇女,每个劳力每年三十个义务工,五年不变,修不完水库,全村不批房子,凡是乔家村户口,在家里分承包田的,每人1方石头、500斤石子。党员带头,就这样,全村劳力投入了修水库战斗任务。

   我们是个山区大村,出了名的贫水村,在过去战争时期,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有拼命精神,全村劳力,农忙就搞生产,农闲冬天、春种前,大干村里水库。这五年修水库当中,我们全村五年没盖房子,都把一切精力用在水库工程上,在这五年当中,我们从支部书记到两委成员,从党员到群众,都干劲十足,大家确实发挥当年革命老区一种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苦干五年,从1983年春至1988年秋,胜利完成了修水库任务,这五年时间里,我把铺盖卷都放在了水库边,我们一年二百天都住在水库上,和大伙一样干,除了塑料防渗的技术活,全是带领村民自己动手干起来的。我是什么苦也吃了,什么罪也遭了。我们村的村民是有战斗精神的,是听领导的。

   老龙湾水库修起来后,水库蓄水库容35万立方米水,东西渠道两道,总长350米,灌溉土地面积1200亩。从此以后,解决了土地浇水难的问题,群众高兴地说:“要想富,就得修水库;要想面貌变,大家就得干。” 原平度县委书记魏景瑞亲自在老龙湾水库树碑立传,题写了“艰苦创业、造福人民”八个大字;原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亲自来视察,并说:“大家辛苦了!这一定能造福人民!”;原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来视察时说:“你们干得不错,有创业精神,你们有九间棚(九间棚是全省艰苦创业的典型)精神,你们是全省第二个‘九间棚’,我回去后,让省分管农业的领导都来看。”;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侯捷来视察时说:“这是我所看到的全国村级最大的水库,它一定能造福人民!”

   水库修起来第二年春天,天大旱,我们把老龙湾水库开闸、放水,把水哗哗地流到村前村后浇地,把群众高兴地说:“我们再不用受老天爷气了,天旱我们也不怕了,有老龙湾水库保障我们,吃几年累、受点苦,也值得!我们子孙后代也跟着享个清福吧!”“我们这个水库好比国家个银行,惠及咱老百姓,天旱了就开闸放水,真像个银行。”

  老龙湾水库建成后,好山好水好风光,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峡谷里,自然景观奇特,满目青山绿水,水中群峰倒影,人工龙王戏水,山中郁郁葱葱,路边鲜花优美。确实成了观光、旅游的好地方,好去处,被列为平度市八大景观之一,吸引着城里的、外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老龙湾游玩、观光,到了星期天、节假日,来老龙湾游玩的游客爬遍了山,站满了水库岸。1990年清明节这天,到老龙湾旅游的达二万多人。

   建老龙湾水库工程,在党员、干部、群众中锻炼涌现出很多模范人物,如:大队干部荆世堂、乔显恩,过年都到水库工地值班;村委成员乔吉亭、乔绪进带领青年修渠道、抬线杆、拉电;共产党员乔夕金、乔洪礼,春节都在水库值班;技术员乔吉华白天靠在工地上,晚上加班搞技术测算;群众乔吉礼、乔显信、荆成科、乔夕荣、乔夕三、乔吉桂等,冬天三九严寒天,拿着冷馒头、饼子,在山上打石头。老龙湾水库工程,大队两委班子确实都积极干,从前勤,到后勤,大家奋战的口号就是:前方拼,后方跟,团结战斗一班人。确实有过去老愚公移山的干劲,带领大家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我的经验是:有志者,事竟成!

  老书记办的第三件事,把乔家村发展上果业村。

   把水利搞上去之后,一切土地都能浇上水了,我们利用山区优势,大抓经济建设,进行土地种植结构调整,我带领一部分骨干代表40余人,到烟台地区参观学*果业生产,增强大家发展果业的信心。参观回来后,我们就召开两委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我们村要想富,就得栽果树。两委会议决定,召开村民大会,向全体村民宣传动员,学*烟台地区发展果业,走上了致富之路的成功经验。

   充分调动起村民积极性后,我们两委研究决定,村里三口家以上户,必须栽上二亩以上苹果树(品种为红富士),全村3000亩土地,发展苹果树1500亩。栽苹果树的村民,每亩奖五十元,水库放水浇地优先;栽苹果树不够亩数的村民,罚五十元。规定出台两年时间(1989至1990年),全村栽果树1600多亩。1995年被平度市农业局确立为果业村、示范果园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优质苹果。全村苹果年产600多万斤,年收入150余万元,全村600户,平均每户25000元。每到秋天苹果成熟时,全国各地购买苹果的客户,都纷纷来到我们村收购,我们村果农(村民)从来不用出去卖。邻村种苹果的果农,都用车拉着苹果到我们村来卖,在平度城以北的产苹果乡村,每年我们乔家村苹果先开价格。老百姓从来不愁销售,在平度市里市场买苹果,摊位、门市部都说,乔家苹果口感就是好,苹果特别甜。九十年代,平度市农业局拿到国家农业部参加苹果选优,我们乔家苹果被选为:优质苹果品牌,并颁发了农业部荣誉证书。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我们村老百姓的经济主要来源,就是果业生产。广大群众富,富在果业上。

   老书记最后说,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都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社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我觉得主要做了上述三件事,这三件事让我心里感到了踏实。虽然期间也付出了几多辛劳,但我觉得:值得!于自己,无悔。我感到了人生的充实,体验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于百姓,无憾。我体味到了为民造福的甘甜,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于社会,无愧。我感受到了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带领乔家村为全市树立了一面旗帜。

   自己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果实,党和人民给予我丰厚的回报:一九九0年,我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还先后被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党支部书记”、“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度市优秀党支部书记”、“平度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当选为平度市、青岛市人大代表。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起了*总书记常讲的一句话:要讲好中国故事。老书记这不也是在讲“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家乡故事”吗?我跟老书记约好,还要深入讲好自己的故事,我还要去采访他。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