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都挺好》:终于都挺好了
 
 
修改时间:[2019/05/09 10:05]    阅读次数:[369]    发表者:[起缘]
 

  最近电视剧《都挺好》热播,我也跟着追剧,当我追到中间的时候,我疑惑着:是都挺好吗?是都不好吧!我想编剧命为此名,是寄予一种期待或者盼望,期望家庭和睦顺利。不过还好,最后的结局终于都挺好了。

  这部电视剧有许多看点,内容现实,针对性强,有一定的教育性、说服性。这部剧,折射出来的不仅是手足之间的矛盾,还有子女与父亲母亲的矛盾,儿媳与公公之间的矛盾。贯穿全剧,每一段小故事都有新鲜感,会引诱你想看下一集的冲动。

  以下内容是我通过看完此剧之后,归纳的几点

  1、对于多子女家庭,父母应“一碗水端平”

  剧中的苏家老二苏明成、老三苏明玉,分别由演员郭京飞、姚晨扮演,他们二人是亲兄妹,表面上看又非亲兄妹,反倒像陌生人,甚至是仇人。人们哀叹:“这是怎么了?他们可是手足呀!”

  看过此剧的人都不难明白,问题出在他们的母亲身上。一般的母亲会这样认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不会偏袒任何一个子女。可苏家的母亲并不这样想。在她眼里,儿子是块宝,永远都应该被捧在手心里;女儿是根草,还是一根微不足道的小草。一母同胞,待遇却天壤之别。换做谁,谁也想不通。

  苏明成和苏明玉性格大相径庭,但他们还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善良,且有一片孝敬父母的心。可因为苏母的偏袒,却生生造就了他们兄妹之间的仇恨。母亲种下了祸根,兄妹之间的仇恨和误会延续了那么些年。

  苏明玉因二嫂朱丽的事情,被亲二哥大打出手,那不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禽兽不如的哥哥却是往死里打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明玉身体遭受剧痛,可心里上的伤痛远远超过了肉体之痛。

  本来的手足理应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绝非是他们兄妹那样。倘若,苏家母亲能够平等对待他们兄妹二人,我相信,他们始终会是友爱的。

  终于在第45集的时候,明成临去非洲的前一晚,他特地去了一趟明玉家,一是将父亲暂时托付给明玉照看,二是将忏悔书递给明玉,并诚恳地请求明玉的原谅,原谅他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明成眼里噙着泪水,明玉没有说话,极力克制住自己的情感,终于在哥哥离开之后,从口中蹦出了一个“哥”字。兄妹俩积了这么多年的仇恨,终于在今晚,冰释前嫌了。

  我的眼泪止不住,也终于在这一刻迸发。我虽是独生子女,我体验不到手足之间的那种情感,但是,我能够理解一母同胞的依恋和爱。父母多生子女,更多的是为了给孩子留一个伴,他们相互依恋着长大,将来父母百年之后,手足间也相互有个照应。

  明成和明玉的和好,相信是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愿意看到的。

  1、老人是老小孩,容易被哄,更容易满足

  老苏因吃鸭脖过多,引起肠胃不适,上吐下泻,不服体力,老二将他送至医院输点滴。医生交代,输完点滴,回家吃几天的清淡饮食,便可没事。可老苏呢,偏偏害怕,害怕自己因年老还有其他的疾病,怕他们死去的母亲在召唤他。此时的老苏真如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依赖子女如同孩子依赖父母般。

  每个人都会老,人老了,心境也会变。他们变得更加依赖子女,是因为他们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岁月匆匆,过了这么些年,他们有太多的不舍,不舍流连,不舍亲情,不舍友情。我们应理解父母的老小孩心态,处处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人们不易。毕竟每一对父母拉扯子女长大已付出了太多的艰辛。

  老苏输完点滴之后,回到家。身在美国的老大和在成都出差的老三得知了父亲食物中毒的消息。老三明玉特地安排食荤者的老板石天冬,每天给父亲送清淡烫羹。老苏吃了几天的饭菜,便好上了这一口儿。开始的抵触情绪,也瞬间销声匿迹。“有奶便是娘。”老苏因此悄悄喜欢上了这个“准女婿”石天冬。

  老小孩,老小孩,老人们容易哄,更容易满足。但凡子女付出一丁点儿,父母则会加倍偿还。

  3、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儿媳、女婿这非血缘子女,也应孝顺,却很难做到百分之百

  苏家的三个子女分别是:老大苏明哲,老二苏明成,老三苏明玉,他们三兄妹其实都是非常孝顺的子女。可是,现实的种种因素,束缚着他们,都是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老大身在美国,地域的差距,注定着远水终究解决不了近渴。老二也基于工作的繁忙,对父亲还算关心,可还是不能够处处都关怀到位。两个儿媳,也还算可以,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尤其是二儿媳,通情达理,懂得感恩与回报。她在看完账簿之后,全然明白这么多年公婆在明成身上花费了巨额费用。她主动提出和明成共同承担赡养公公的义务。

  但是,现实生活中,儿媳与公婆之间,这没有血缘的亲情,使得多数儿媳不能像孝顺自己父母那样,孝顺公公婆婆。相处起来,永远都隔着一层纱。

  亲生子女,对待自己父母,那是因有养育之恩,尽管没有法律的约定,赡养自己父母也是情感所致使。儿媳,对待公婆,没有任何血缘之亲,却是法律上必须和老公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

  百善孝为先。姑娘……也好,儿媳……也罢。养儿防老,愿天下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

  1、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不要矫情,矫情的老人会给子女添麻烦

  苏家父亲就是一个矫情、固执的典范,不爱洗澡,守旧,喜欢一层不变。其实,说实话,老二媳妇丽丽确实是一个孝顺公婆的女人。她不过是爱干净,有些洁癖,可老苏邋遢,平日就是不爱洗澡,不分毛巾,随便滥用。这样一来,矛盾就滋生了。本来一个屋檐下,家长里短,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矛盾却越积越多,导致了老苏后来的离家出走。

  倘若苏父有一丁点儿改变,稍微改观一下,洗个澡,多么容易实现的事情,在老苏身上,感觉比登天还难。真不至于这样。

  父母也好,儿女也罢,都是平平凡凡的人,人人都会有错误。父母不能倚老卖老,不能觉着自己什么事都是对的,不能觉得子女什么事都要依着他/她。一家人,和和气气,遇到问题及时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忍让,说开了,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相信每一个家庭都期盼“家和万事兴”之美好。

  5、少来夫妻,老来伴,一个伴走了,另一个孤苦伶仃,子女更应多陪伴

  苏家母亲突然离世,苏父悲痛欲绝,死活都不愿再住在老宅。他说:“我一个人住那里,害怕……”其实,他怕的是孤独,尽管养育了两儿一女,平日都是各忙各的。

  后来,大儿子给苏父买了房,雇了保姆小蔡。小蔡对苏父算是关怀备至,可那也是有所图。一次偶然机会,石天冬识破小蔡做假账。小石将此事告诉了苏大叔。苏父知道了,很生气,几经询问,小蔡极力掩盖事实。谁知,善良的苏父居然全都信了,还决定和小蔡结婚,并将房产证上加上她的名字。老二急忙赶回家,百般阻挠。老三也回来了,索性顺水推舟,一番交谈之后,小蔡自觉离开了苏父。小蔡果然是冲着房子来的,上百万的房子,真有坐享其成之意。小蔡的离开,苏父伤心透顶。

  老二老三找到了聂叔叔,将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聂叔叔的一番话,才让他们有所思。“人老了,怕孤独,需要子女的陪伴与关怀。你们是不是连电话都很少打?更别说常回家看看了……”

  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曾红遍中国所有的大街小巷,歌曲意思言简意赅。可是,能够做到的、能够做得好的子女,又有多少个?“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这句话,也许我们都说破了嘴皮,可事实上,多数儿女们和父母还是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在物质生活较充裕的今天,全国各地各种养老机构,公立的、私立的,层出不穷。许多子女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的原因,将自己的父亲母亲送至那里。

  真希望:这是子女不得已而为之。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愿在儿女的陪伴之下,颐养天年。

  以上我归纳了五点,剧中问题其实也不止这些。比如,苏母的三观不正又强势,造就了家庭成员比较“扭曲”的性格:苏父胆小怕事,没主见;大儿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二儿子啃老、依赖心强……女儿三观算是正的,独立性又强,可就是在需要亲情的年纪,缺失了亲情。

  苏家的三个男人有一个共同点是:软弱,都是搓板男人,缺乏男人应有的阳刚之气。尤其是苏父,在多年苏母的压榨之下,性格扭曲的,让人觉得不可理解。苏母死后,给我的感觉是,他百般“刁难”三个子女,不为子女想,显得有些自私。直到他得知自己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一切才都变了。他变成了一个和善的父亲,一个处处为子女着想的父亲,一个值得子女尊重的父亲。

  《都挺好》的最后一集,是剧中人物迎来了新年,兄妹三人互相道平安、快乐。明玉依偎在父亲身边,脸上洋溢着幸福,她说今年是她这么多年以来,最开心的一个新年。

  一个人无论成就了多大的事业,无论他的地位有多么尊贵,无论他拥有了多少财富,都抵不过家和万事兴之珍贵。

  家和万事兴。

  编剧如愿以偿,终于都挺好了,观众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可是,明玉遗憾的是,他们都挺好了,父亲却病了。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初期是记忆障碍,而后失语,失忆,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苏父在发病之时,回到了老宅,明玉发了疯似的,终于在那里找到了父亲。明玉搀扶着父亲,父亲抱着明玉中学时代的复*资料,嘴里嘟囔着:“明玉要用的复*资料,我好不容易攒钱攒够了买的,可不能弄丢了……”明玉失声痛哭。苏父在明玉的儿时记忆里,就是一个爱女儿,不敢说,女儿挨骂,他躲厕所……那时候明玉真以为父亲不爱她,不关心她。而今,明玉明白了一切。现在的父亲,才是苏父最真实的样子。

  如今的苏父果真是病了,但是这个苏家终于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家庭:父亲爱女儿,爱儿子;儿子、女儿爱父亲;儿女之间互帮互助,这才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终于,都挺好了。

  (张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