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论“先富帮后富”
 
 
修改时间:[2019/04/16 15:07]    阅读次数:[406]    发表者:[起缘]
 

  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它也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如何实现我国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上的“共同富裕”?对这个问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许多重要论述。笔者认为,我国人民经过近一个世纪社会实践,其中过去一些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或提法,有的已经过时了,有的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一一更正,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向前运动。

  第一、过去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人民为了摆脱积贫积弱的现状,了改革开放政策,允许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包括私有制企业和个体责任制经济等)。如今,改革开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路程,它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许多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都迅速发展起来了,很多人通过兴办各种类型的私营企业也先后致富。据《胡润财富报告》统计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现有亿万富豪55000个,千万富豪875000个,百万富豪350万人。这三种富豪的总数只达到443万人,他们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34%。现在中国每1万人中,有6人是千万富豪,有27人是百万富豪。

  这就说,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它只把中国0。34%的人口带进了富裕阶层。中国还有99。66%的人口仍未有摆脱贫困。这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这些大多数人始终没有找到致富的跳板。他们很多人尽管做了努力,但始终未能跳出贫穷的火坑。尤其广大的农村人口,他们只能依靠几亩责任田生活。少部分人刚解决温饱,而大多数人则连温饱也没有解决。过去有句致富口诀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广大农村的状况就是如此,千百年来,农民只能守着几亩责任田。现在的农村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商业。由于没有工商业,农民怎能致富呢?

  这又等于说,国家的“共同富裕”政策从来没有发挥作用,通过“先富帮后富”的道路,从来没有人走过。事实确是如此,由于广大的城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口没有兴办自己的企业或商业,即没有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产业,他们只能靠双手养活自己,或从政或做工,或种田或打渔,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养活自己。

  自沿海城市开放以来,广大内陆农村的剩余劳力纷纷向沿海转移,他们有的进内资或外资工厂做工,有的进商店卖货。然而,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一直过剩,致使劳动者的工资非常低,他们甚至连马克思所说的,能养活他们的最低工资都没有领到。他们过着衣食不周的生活,更没有剩余的钱财带回老家发展产业。所以说,中国大部分的农民工,年前离家出门打工,年末回家总是两手空空。更谈不上有人来帮助他们发家致富。他们年复一年坚持外出务工,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沿海地区的企业主致富,帮助外地搞好城市建设。多年来,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调节措施,致使社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总之,我们怎样实现“先富帮后富”的目标呢?这既是科学研究的课题,也是政府部门必须回答的难题。

  第二、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了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还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段话集中反映了我们的革命领袖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矛盾痛苦。一方面,从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表明:在毛泽东时代,我国农村走集体化道路,大搞平均主义分配,其结果不是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了,而是“共同落后和共同贫穷”了。正因为“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我国才决定走改革开放之路。必须允许发展私有制企业和引进外资企业,并允许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所有这一切表明:我国只有走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道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然而,搞市场经济也有问题,这就是存在经济剥削和容易造成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如果我们不消灭两极分化,我们就要走过去封建社会的老路,要走外国资本主义的老路。那样“我们就失败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开出的处方是:发展生产力,消灭经济剥削,最终用暴力消灭私有制,走社会主义道路。可是问题就在这里:如果取缔私有制,这就意味着取缔了市场经济,从而又要回到过去单一的公有制老路上。这和发展生产力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是理论的矛盾,也是实践的痛苦。

  今天,我们要对这个理论作如下的更正:过去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灭私有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笔者认为,我们不消灭私有制,而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也能够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由于在私有制下,存在经济剥削关系,因此容易造成财富分配上的两极分化。所以,为了保证在私有制之下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又能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隐患,我们就必须依靠科学消灭经济剥削。因为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财富在分配上的贫富悬殊。

  戏法变完了,私有制保住了,经济剥削消灭了,生产力发展了,人民富裕了,而且实现了“共同富裕”,因此也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是一个美好的发展蓝图,我们可以从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看到它的一部分面孔。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是美好的,因为它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富裕,但它由于没有消除两极分化,因此是注定要崩溃的。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要真正摆脱必然王国的桎梏,实现自由与解放,并不仅仅在于对必然性的精神把握与精神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达到对必然性的超越与现实改造。”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要重视用理论去改造社会。(201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