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清明音乐祭先人
 
 
修改时间:[2019/04/08 02:05]    阅读次数:[380]    发表者:[起缘]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他乡游子“欲断魂”的日子。

  昨夜睡意姗姗来迟,于是打开“喜马拉雅”app,闭着双眼,迷糊听着《苏联档案揭秘》。

   关于前苏联的历史,中学时期已略知一二,因为不是考试重点,记得的不过一鳞片爪。出校门后,涉猎范围再不是学校教科书那狭小苑囿,方才发现俄罗斯这头北极熊骨子里从来就没有驯善,绝对的兽性满满。

   上世纪上半页发生在那里的“大饥荒”、“大清洗”、“大溃败”,均是人为灾难,一泼接一泼,一茬连一茬,没完没了,结论就一个:斯大林tmd是人性泯灭的大混蛋,玩弄政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他乡游子“欲断魂”的日子。

  昨夜睡意姗姗来迟,于是打开“喜马拉雅”app,闭着双眼,迷糊听着《苏联档案揭秘》。

  关于前苏联的历史,中学时期已略知一二,因为不是考试重点,记得的不过一鳞片爪。出校门后,涉猎范围再不是学校教科书那狭小苑囿,方才发现俄罗斯这头北极熊骨子里从来就没有驯善,绝对的兽性满满。

  上世纪上半页发生在那里的“大饥荒”、“大清洗”、“大溃败”,均是人为灾难,一泼接一泼,一茬连一茬,没完没了,结论就一个:斯大林tmd是人性泯灭的大混蛋,玩弄政治的大骗子,猥亵历史的大流氓。

  所谓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其实只是一场千余人参与且没有硝烟的宫廷政变,根本就没有“炮击冬宫”那回事。想想也是,那时的舰载炮又不是现在的导弹,一炮吊门,很容易让那些逼宫的同志们与敌人玉石俱焚,谁会那么蠢?

  难怪《静静的顿河》、《古拉格群岛》连绵获奖,正如此后中国的高行健、莫言。

  按照我个人看法,与其说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获奖是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选的,不如说是斯大林直接造就的,尤其是《古拉格群岛》,就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一部现实社会的控诉书,这要不了多高的文学水平,较之于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差远了,估计索尔仁尼琴写此书时也未必想到会得奖,只是要把自己经历的人间炼狱公诸于世罢了。

  由于录制节目的音效不好,音色失真,仿佛时断时续地在耳畔鼓捣,????,却正好催眠。

  转点不久,迷迷糊糊的被一首歌曲把我从睡梦中提溜出来。夜静更深,这突然来的一嗓子,让我猛地一激灵,着实被它吓得不轻,浑身汗毛倒竖,冷汗涔涔。

  哦呵,我第一次被歌声将了一军,顿时睡意全消。宁神定魄,仔细一听,是阿鲁阿卓唱的《映山红》,拿起手机一瞧,原来音频制作者的一章节已完,在末尾加入一段音乐,填补时间空缺,偏偏歌声字正腔圆,声音敞亮,难怪一下子被它逮着了。

  对于六零后而言,《映山红》应该是不少人儿时的最爱。我最初听到这首歌是电影《闪闪红星》里的插曲,那是母亲带我去的,自然是免费,因为父亲当时就在电影公司工作。不久以后校园里、广播喇叭里就经常能听到它。

  老实说看了《闪闪红星》电影让我非常失望,一是潘冬子饰演者太肥太嫩,不像我们这些农村里长大的孩子,皮糙肉薄。二是电影剧情只是刚开个头就急于煞尾,硬生生地将原著砍去一半。

  《闪闪红星》的故事,在没有电影之前我就听我哥哥给我讲过,最让我羡慕的是潘冬子杀了胡汉三后要顺着北斗星指示的方向去延安,厉害呀,我的哥,有志气,而且还知道北斗星!我自那以后常常看着满天的星辰发愣,到底哪一颗是北斗星呢?有同伴手指着天空说,就是那颗亮亮的。

  亮亮的?多的是,估计那同伴也是稀里糊涂地胡诌。后来听说有电影,开始怀疑是不是同一个故事,继而担心能不能教我分辨哪是北斗星?无论如何,还是满怀希望,翘首以待。终于等来了,急急如律令,死缠活赖,让母亲带我去先睹为快。

  电影看完,虽不如意,但一曲《映山红》却与我相亲相伴。

  我于唱歌一行,本来天资不足,兼之后天别无用心,唯有声嘶力竭,舍得出力,往往几首下来,就汗流浃背,自己倒是畅快了,旁听者常常生不如死。前不久居然还有女士说我“娘炮”,大伤自尊。

  最难忘上大学时的第一次中秋晚会,全班同学五十一人,连同老师六十人左右,大家相逢没几天,济济一堂,彼此间还叫不准姓名,晚会开始时热场很慢,许多同学因为不自信,扭扭捏捏的,不愿献丑。我便当仁不让,奋勇当先,一曲《心中的玫瑰》唱了两次都中途戛然而止——忘词了,第三次才勉强蒙混过关。那份丢人现眼,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尴尬不已。第二天老师宽慰我:昨天晚会,人人献唱,气氛热烈,前所未有,非常成功。

  能不成功吗?有我垫底兜着,谁还没有自信?音乐一途,此生与我无缘。

  虽说如此,听音乐却无妨碍,什么“中国好声音”、“音乐大师课”,我都喜欢听听,看着导师们那如醉如痴,过于夸张的表情,我也分不出个好赖,心想,导师们毕竟也是“演员”,他们说好自然就好吧。

  唯独一曲《映山红》我听了不少人唱,不少人评,还真参透出一些味道。首先,电影配音者邓玉华唱的,没说的,标配版,犹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如老子的《道德经》,别论好坏,说三道四,你不够格,自行模仿体会就是了。李谷一如何?曾经的女声一号,金嗓难启,恰似李白游览黄鹤楼,目睹崔颢《登黄鹤楼》一诗,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宋祖英版的《映山红》,听了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确高端大气,常让我联想到她与大人物之间的故事,那是贵族绅士气派,“此曲只应天上有”,我等小民自是难得沾染半分。如今大人物的思想早已深入我们脑海底层,浮尘散尽,她的歌声依旧飘渺、清亮。

  韩红唱的《映山红》,既有格局,又有随和,走的是亲民路线,音色把控,灵动自由,游刃有余,靠的是与生俱来的过硬的底蕴。我听得最多,卡拉ok里,只要会发声的,拿起麦克风就能跟随一二,乐在其中。

  原以为《映山红》有这几个版本,也算各尽其妙,各得其所,殊不知更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第一次听阿鲁阿卓的《映山红》就让我屏息侧听,my gad!居然还能冒出这般的天籁之音,音色既有磁性,又有野性。这野性的呼唤如斯琴格尔乐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又有李琼《山路十八弯》的霸凌,还有姚贝娜《藤缠树》那般小鸟依人的温柔婉转,无不出自天然,鬼斧神工,虽然少了些“阳春白雪”,却升华了下里巴人,正对着普通百姓的路子,善莫大焉!

  另有刀郎和黄英版的《映山红》,也是各具特色。刀郎唱的过于恣意横行,他虽缩放自如,其乐融融,然而离标配版较远,在熟悉此曲的我辈之间难于流行。黄英唱的娇声嘀嘀,如初恋情人,难舍难分。然而,嗲声嗲气难以持久,多则为淫,略显靡靡。

  “音乐大师课”也为我们奉献了一个童音版的《映山红》,微妙微稍,小主角名叫雷佳,顺着他的音腔,仿佛可以让人回归童年。哦,昔日的故乡,那群合唱的小孩中也有我的身影,音贯长虹,灼灼其华,印鉴童贞。

  说到姚贝娜,心中立即呈现出清明的氛围,涌起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它如昙花,如流星,来去匆匆,却长久地拷问着生者的神思。她生前的歌我听得不多,即令是那首比赛中空前绝后得百分歌曲,我也听不出个惊天地,泣鬼神来,我当然知道,这不是她的错,而是我老了,已跟不上时代。倒是我熟悉的几首歌被她唱得娓娓动听,美妙绝伦,算是她卓荦超凡的见证。

  她的去世曾经引发世人普遍的哀婉,促使我急忙补补她的课,这才慢慢上了她的道,特别是那两首影视剧插曲《生命的河》、《耀我中华》,真是谶语一般,均是天国之音,而后者尤甚,与基督教赞美诗歌一样。我母亲是基督信徒,如今她们在天国相聚,母亲定是姚贝娜的新粉,哥哥和父亲听听她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藤缠树》也是不赖的选择。

  祖母年迈耳背,天国如何?自当开张圣听了吧,孙辈们还没听过您的歌呢!

  呜呼,清明时节,天地悬隔,祖母、父亲、母亲、兄长各各享祭!佐佑吾辈平安!

  顺便拜问,后生此祭,别致否?治的大骗子,猥亵历史的大流氓。

  所谓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其实只是一场千余人参与且没有硝烟的宫廷政变,根本就没有“炮击冬宫”那回事。想想也是,那时的舰载炮又不是现在的导弹,一炮吊门,很容易让那些逼宫的同志们与敌人玉石俱焚,谁会那么蠢?

  难怪《静静的顿河》、《古拉格群岛》连绵获奖,正如此后中国的高行健、莫言。

  按照我个人看法,与其说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获奖是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选的,不如说是斯大林直接造就的,尤其是《古拉格群岛》,就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一部现实社会的控诉书,这要不了多高的文学水平,较之于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差远了,估计索尔仁尼琴写此书时也未必想到会得奖,只是要把自己经历的人间炼狱公诸于世罢了。

  由于录制节目的音效不好,音色失真,仿佛时断时续地在耳畔鼓捣,????,却正好催眠。

  转点不久,迷迷糊糊的被一首歌曲把我从睡梦中提溜出来。夜静更深,这突然来的一嗓子,让我猛地一激灵,着实被它吓得不轻,浑身汗毛倒竖,冷汗涔涔。

  哦呵,我第一次被歌声将了一军,顿时睡意全消。宁神定魄,仔细一听,是阿鲁阿卓唱的《映山红》,拿起手机一瞧,原来音频制作者的一章节已完,在末尾加入一段音乐,填补时间空缺,偏偏歌声字正腔圆,声音敞亮,难怪一下子被它逮着了。

  对于六零后而言,《映山红》应该是不少人儿时的最爱。我最初听到这首歌是电影《闪闪红星》里的插曲,那是母亲带我去的,自然是免费,因为父亲当时就在电影公司工作。不久以后校园里、广播喇叭里就经常能听到它。

  老实说看了《闪闪红星》电影让我非常失望,一是潘冬子饰演者太肥太嫩,不像我们这些农村里长大的孩子,皮糙肉薄。二是电影剧情只是刚开个头就急于煞尾,硬生生地将原著砍去一半。

  《闪闪红星》的故事,在没有电影之前我就听我哥哥给我讲过,最让我羡慕的是潘冬子杀了胡汉三后要顺着北斗星指示的方向去延安,厉害呀,我的哥,有志气,而且还知道北斗星!我自那以后常常看着满天的星辰发愣,到底哪一颗是北斗星呢?有同伴手指着天空说,就是那颗亮亮的。

  亮亮的?多的是,估计那同伴也是稀里糊涂地胡诌。后来听说有电影,开始怀疑是不是同一个故事,继而担心能不能教我分辨哪是北斗星?无论如何,还是满怀希望,翘首以待。终于等来了,急急如律令,死缠活赖,让母亲带我去先睹为快。

  电影看完,虽不如意,但一曲《映山红》却与我相亲相伴。

  我于唱歌一行,本来天资不足,兼之后天别无用心,唯有声嘶力竭,舍得出力,往往几首下来,就汗流浃背,自己倒是畅快了,旁听者常常生不如死。前不久居然还有女士说我“娘炮”,大伤自尊。

  最难忘上大学时的第一次中秋晚会,全班同学五十一人,连同老师六十人左右,大家相逢没几天,济济一堂,彼此间还叫不准姓名,晚会开始时热场很慢,许多同学因为不自信,扭扭捏捏的,不愿献丑。我便当仁不让,奋勇当先,一曲《心中的玫瑰》唱了两次都中途戛然而止——忘词了,第三次才勉强蒙混过关。那份丢人现眼,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尴尬不已。第二天老师宽慰我:昨天晚会,人人献唱,气氛热烈,前所未有,非常成功。

  能不成功吗?有我垫底兜着,谁还没有自信?音乐一途,此生与我无缘。

  虽说如此,听音乐却无妨碍,什么“中国好声音”、“音乐大师课”,我都喜欢听听,看着导师们那如醉如痴,过于夸张的表情,我也分不出个好赖,心想,导师们毕竟也是“演员”,他们说好自然就好吧。

  唯独一曲《映山红》我听了不少人唱,不少人评,还真参透出一些味道。首先,电影配音者邓玉华唱的,没说的,标配版,犹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如老子的《道德经》,别论好坏,说三道四,你不够格,自行模仿体会就是了。李谷一如何?曾经的女声一号,金嗓难启,恰似李白游览黄鹤楼,目睹崔颢《登黄鹤楼》一诗,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宋祖英版的《映山红》,听了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确高端大气,常让我联想到她与大人物之间的故事,那是贵族绅士气派,“此曲只应天上有”,我等小民自是难得沾染半分。如今大人物的思想早已深入我们脑海底层,浮尘散尽,她的歌声依旧飘渺、清亮。

  韩红唱的《映山红》,既有格局,又有随和,走的是亲民路线,音色把控,灵动自由,游刃有余,靠的是与生俱来的过硬的底蕴。我听得最多,卡拉ok里,只要会发声的,拿起麦克风就能跟随一二,乐在其中。

  原以为《映山红》有这几个版本,也算各尽其妙,各得其所,殊不知更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第一次听阿鲁阿卓的《映山红》就让我屏息侧听,my gad!居然还能冒出这般的天籁之音,音色既有磁性,又有野性。这野性的呼唤如斯琴格尔乐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又有李琼《山路十八弯》的霸凌,还有姚贝娜《藤缠树》那般小鸟依人的温柔婉转,无不出自天然,鬼斧神工,虽然少了些“阳春白雪”,却升华了下里巴人,正对着普通百姓的路子,善莫大焉!

  另有刀郎和黄英版的《映山红》,也是各具特色。刀郎唱的过于恣意横行,他虽缩放自如,其乐融融,然而离标配版较远,在熟悉此曲的我辈之间难于流行。黄英唱的娇声嘀嘀,如初恋情人,难舍难分。然而,嗲声嗲气难以持久,多则为淫,略显靡靡。

  “音乐大师课”也为我们奉献了一个童音版的《映山红》,微妙微稍,小主角名叫雷佳,顺着他的音腔,仿佛可以让人回归童年。哦,昔日的故乡,那群合唱的小孩中也有我的身影,音贯长虹,灼灼其华,印鉴童贞。

  说到姚贝娜,心中立即呈现出清明的氛围,涌起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它如昙花,如流星,来去匆匆,却长久地拷问着生者的神思。她生前的歌我听得不多,即令是那首比赛中空前绝后得百分歌曲,我也听不出个惊天地,泣鬼神来,我当然知道,这不是她的错,而是我老了,已跟不上时代。倒是我熟悉的几首歌被她唱得娓娓动听,美妙绝伦,算是她卓荦超凡的见证。

  她的去世曾经引发世人普遍的哀婉,促使我急忙补补她的课,这才慢慢上了她的道,特别是那两首影视剧插曲《生命的河》、《耀我中华》,真是谶语一般,均是天国之音,而后者尤甚,与基督教赞美诗歌一样。我母亲是基督信徒,如今她们在天国相聚,母亲定是姚贝娜的新粉,哥哥和父亲听听她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藤缠树》也是不赖的选择。

  祖母年迈耳背,天国如何?自当开张圣听了吧,孙辈们还没听过您的歌呢!

  呜呼,清明时节,天地悬隔,祖母、父亲、母亲、兄长各各享祭!佐佑吾辈平安!

  顺便拜问,后生此祭,别致否?

 
 
 
上一页:三月无风
下一页: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