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奶奶做的米花
 
 
修改时间:[2019/04/03 11:07]    阅读次数:[430]    发表者:[起缘]
 

  米花是老家的一种特色食品,也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美味的食品,尤其是奶奶做的米花,似乎再也没有人能超过她了。

  奶奶做米花,从秋季收获糯谷后就开始了。选最好的糯谷,晒干,碾米。用筛子筛,碎米不用做米花的原材料,留下饱满的米粒。用清水淘洗,用清水泡。泡上一天一夜,捞出来,放到蒸笼里蒸。不是大火,也不是小火,而是中火。慢慢蒸三四个小时。

  奶奶用极好的木柴蒸糯米,火候都是她在掌握,蒸的时候,不能随便揭开蒸笼盖,怕闪了火候。几个小时,奶奶就在那里不时的看着火,脸红扑扑的,还有汗珠流下来。我说帮她烧火,她似乎不放心。她安排我去洗簸箕,好几个大簸箕,我和妹妹抬到水沟边,把簸箕放在竹简下,用竹简流来的清水冲刷着簸箕,我和妹妹用竹刷把使劲刷,原来晒过包谷粒的筛子,有点灰黄,被我们涮洗后变得白黄白黄的,用过几年的竹器,岁月总是给它镀上金黄色,十分耐看。洗过的几个大簸箕放在院子里架子上,在阳光下金黄着,像几个圆圆的大饼,十分诱人。妹妹大声喊:吃月饼了。吃月饼了。把所有人都逗笑了。奶奶说:就是乱喊。正是中秋节吃月饼时,又一个都不爱吃了,嫌弃月饼太甜了。

  妹妹大声说:我就爱吃奶奶做的米花。

  “樱桃好吃树难栽,米花好吃程序多啊。”奶奶说。的确如此,碾米,筛米,蒸米。以后还有很多程序。

  四个多小时后,一大蒸笼米蒸好了。爷爷,爸爸,一起帮忙,把蒸笼的米饭倒在几个大簸箕里。全家人都洗干净手,把菜籽油倒在糯米饭上,赶紧混合,让每一粒米饭都沾上油。而且要趁热,赶紧搓。把米粒搓开,不要沾成饭团。糯米饭很烫,我搓了几下,就烫得受不了。只见几个大人,嘴里嘘嘘吹着,急急忙忙的搓饭粒,不让它们沾在一起。

  忙了好长时间,糯米饭终于全部被分开了,成为一粒粒分开的米饭。

  之后,就是晒。

  我们几姊妹的任务就是轮流看着晒,这时候,晒的米饭已经不叫糯米饭了,而叫阴米了。每天从屋里抬到院子里晒,防止鸟来吃,防止逃出鸡笼的鸡吃。总要有人看着。我特别喜欢做这件事。抬一个凳子,坐在院子里,手持一根细长竹竿,时不时挥动一下,自己则可以埋头读书,记得看着晒阴米的时候,我竟然把巴金的《家》《春》《秋》和老舍的《骆驼祥子》都看完了。记得自己陪着《家》里的鸣凤流下不少眼泪。

  晒了差不多半个月,阴米终于晒干了。奶奶用一个纱布口袋把阴米装起来。几大簸箕的阴米,晒干后看着好像还没有一口袋。奶奶看着一粒粒没有霉变,均匀透亮的米粒,十分高兴,说这样的阴米才能做出好的米花。

  搞清楚米花的所有程序后,才真的明白,阴米的成功确实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接下来,奶奶让爷爷,或者爸爸,去金沙江边背一些河沙回来。背回来的河沙,奶奶要在竹简水下淘洗。把泥洗掉。再用中等孔的筛子,扬掉特别细小的沙粒,特别大粒的沙也不要,最后选出来的沙粒,是大小合适的。

  洗干净的河沙也是晒,晒干了。放在大锅里,用桐油炒。炒,炒,炒,直到每一粒河沙都被桐油浸透才行。

  淘洗河沙,炒河沙,确实很累人。然后,等奶奶哪天体力恢复后,才能炒米花。

  其实,真正的炒米花,是在每年农历的腊月间进行的事,腊月准备的食品,都是为了春节。

  在炒米花做米花糖前,还有一道特别繁琐的工序——熬麻糖。奶奶把地里挖来的红薯,一个一个的挑选,挑选了一大箩筐,洗干净。放在一个大锅里煮。

  把红薯煮好,再放上大麦芽和成稀泥,再用沙布进行过滤,把红薯汁放到锅里,用火慢慢熬,用汤匙舀起成直线,麻糖就做好了。这个工作奶奶也是用了一整天才完成。用纱布过滤时,还要爷爷爸爸帮忙,太重,一个人都拿不动。

  奶奶又要休息一两天,才能开始炒米花。

  炒米花,也是一个非常讲技巧的工作,河沙的多少,放多少阴米,火候,都特别讲究,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炒出来的米花是哑的,就是硬硬的,咬不动。火太大,阴米容易炒糊了,无法吃。奶奶跟她的前辈学了不少,也做过很多次,她特别熟练这些技巧。只见奶奶把用桐油治过的河沙倒在锅里,炒热,再抓几把阴米进去,翻炒,一些白色的米花就出现了,奶奶赶紧用锅铲把米花河沙都铲在晒子里,筛,河沙漏在锅里,米花留在筛子里。奶奶炒出来的米花,又白又大粒,像一个个白白的蚕宝宝。炒出来的米花,把几个大簸箕装得满满的。

  终于可以做米花糖了。

  我和妹妹早就把糖镶洗好了,案板也洗好了,爸爸把刀也磨好了。

  奶奶重新换了一口大锅,洗得干干净净的,用小火,把红薯熬出的麻糖倒进锅里,慢慢加热,差不多的时候,把一部分超好的,白白的米花倒进去,搅拌。动作要快,否则时间长了,米花糖就会老,不好吃。拌匀后,铲出来,倒在案板的糖镶里。用一圆棒按匀,按结实。再用麻糖拌匀花生(花生已经提前炒熟了),也可以麻糖拌匀黑桃仁,苏麻,芝麻等,倒在米花糖上。再用圆棒按结实。然后,用磨好的菜刀,用一木条按住,对准糖镶上的刻度,切米花糖,可以切成方块,条形,三角形等。

  米花终于做好了。

  不用说,米花甜甜的,香香的,糯糯的。做好的米花每年都是好几大簸箕。除了给我们孩子吃外。正月间走亲访友,都是用米花招待客人。

  家里的米花随着奶奶的去世永远失传了。上班的妈妈没有学会这门手艺,我们更是哪一个环节都不会。特别想吃的时候,爸妈还可以到村子里有老人做米花的家里买一些来吃。慢慢的,老年人都走了。那种特别好吃的米花也慢慢少了。

  现在,村子里也有人做米花,街上卖米花的摊位很多。看上去和小时候奶奶做的一样,只是买来吃在嘴里,才明白,那味道,相差十万八千里。据说,街上卖的米花,米不一定是糯米,省去蒸米,用香油搓晒等环节,直接用机器炸出米花,也不用红薯熬制的麻糖。好像是用蔗糖,或者什么。米花上也有花生,芝麻,苏子盖面。就是味道,再也没有香香的,糯糯的感觉了。

  奶奶做的米花,是倾注了爱心,亲情的美味,肯定是独一无二,失去永不回来的真品。

  这么想着,我的心酸酸的,人间的亲情只有一次。虽然明白,但拥有的时候,怎么珍惜都不够。也许,只有把这种爱心和亲情传承下去,以自己爱的方式,传承着亲情和爱心。唯有如此,才不辜负奶奶倾情做米花的心意吧。

 
 
 
上一页:油菜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