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欣赏除夕诗
 
 
修改时间:[2019/02/13 17:06]    阅读次数:[462]    发表者:[起缘]
 

   欣赏除夕诗

   梁卫山

  我国将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换新岁。”故名曰除夕。除夕之夜,我国民间从古到今都有守岁的*俗,合家老小围炉畅谈,通宵达旦,以待天明。这个饶有趣味的民间*俗,引来无数文人雅士的关注与追捧,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除夕诗,是南北朝诗人徐君倩写的《共内人夜坐守岁》。他在《共内人夜坐守岁》写到:

  欢多情未极,

  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

  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

  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

  为待晓光催。

  诗人把自己与夫人在除夕夜守岁时吃粽喝酒寻梅的欢乐气氛,与期盼新春到来的愉悦心情描绘得十分细腻逼真,惟妙惟肖。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写过一首五言《守岁》除夕诗,今古闻名,称得上除夕诗的典范:

  欲知垂尽岁,

  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

  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

  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

  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

  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

  少年犹可夸。

  诗人把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挡的长蛇,人们守岁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首诗是诗人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的感叹之作。与苏东坡相比明代才子文征明或许少为人知,但他在25岁那年挥笔写下的除夕诗,可谓是一首最励志的除夕诗了:

  千门万户易桃符,

  东舍西邻送历书。

  二十五年如水去,

  人生消得几番除?

  多事关心偶不眠,

  随人也当守残年。

  不须更说新春事,

  来岁今宵在目前。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

  一年功课在文词。

  诗人一面感慨“二十五年如水去”,时光如流水,一面又写下“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足见诗人珍惜时光,发奋图强的雄伟志向。除夕守岁,正是辞旧迎新之时。既怀着留恋,又充满期待与希冀,爱生命,惜光阴,既有欢乐也有伤感,这些复杂的情绪在除夕守岁诗里都有反映。

  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曾留下一首《除夕口占诗》。唐伯虎虽才高八斗,但靠卖画为生,经常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其诗云: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

  竹堂寺里看梅花。

  除夕这一天,唐伯虎不禁写诗自嘲,反映了当时落魄文人的无奈与悲哀。古人的除夕诗中,不得不提文天祥的《除夜》。这首诗写于公元1281年,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狱中所作:

  乾坤空落落,

  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

  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

  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

  挑灯夜未央。

  诗句平淡、和缓,虽然诗人知道这将是自己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字里行间也没透露出一丝恐惧和悲怆的情绪。为了国家他甘愿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与除夕一道结束,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足以震撼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下一页:春天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