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水从碧玉环中过
 
 
修改时间:[2019/02/07 16:06]    阅读次数:[513]    发表者:[起缘]
 

   三十多年前,这小城的居民谁都离不开石拱桥。那时候,城虽不大,但跨越在河流上的石拱桥却有不少。且每座桥都有个很江南的桥名,诸如市心桥、江寺桥、回澜桥、仓桥、板桥等等…… 这些桥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迄今至少也有两百多年历史了,称得上是‘历尽沧桑,饱经风霜’。因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们已说不上完好无损,但拱桥的实用及景观价值还是存在的。

   生活在桥两旁老街里的居民,每天都要走过石拱桥,来来往往,景象万千,颇有古诗句里“人在苍龙背上行”的意境。有几年时间,我住的地方离市心桥不远,每日上下班也要从桥上经过,对这座石拱桥,可说是朝夕相望,熟悉得很。我曾为它写过几句杂感:“实的半圆是岁月的凝固,虚的半圆是诗画的映动,虚实相合,将圆满印象留在了过客的心中。”我乐意静静站在桥畔,看清澈河水从圆圆桥洞中流过,看过桥人悠然走过石拱桥的小景。想象中那过桥的情景有点像乐曲演奏的过程,序曲般轻松地拾级而上,到达桥顶欣赏风景时的抒情慢板,逐级踱下拱桥时的缓缓尾声。说起来,人生不也像在这弯弯石拱桥上行走?

   我也*惯在空闲时倚靠着桥栏,欣然观望拱桥四周的无限风光。那两岸的古老长街、商铺茶楼悬挂的招牌、水埠边浣洗的俏丽女子,还有那些白墙青瓦、河畔垂柳、悠悠的乌篷船……这些无不激起我无穷的兴味。尤其是在斜风细雨天里听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声音,这雨声在春夏天里听来是轻快悦耳的,在秋冬季里就不免显得空旷寂寥了。然而,正是这清寂反而让人的思绪变得更加幽远。

   我尤其欣赏生长在拱桥两侧石缝间的灌丛。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草木,枝干虽细,但却虬劲,它们顽强扎根在桥洞壁或桥身上默默摇曳着蓬勃枝叶,给关注它们的人以一种启迪与象征。遗憾的是,这些让人感动的植物,如今已被桥梁维修队斫伐得干干净净,有些桥的石缝间还被抹上了水泥。我知道,修缮古桥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古建筑,是为了拱桥的美观。但决策人不知道,正是这种看似好心的保护,却恰恰破坏了古桥的沧桑美。事实上,当拱桥缺少了攀附在其间的枯藤斜枝,甚至还被装上了景观灯饰,这就像唐宋人穿现代衣衫那样的荒唐。不得不说,如今有不少对古物的保护方式,实质上是对这些名胜古迹的最大破坏。

   前些年,我去了一趟诸葛八卦村。漫步在这诸葛亮后裔居住的古村落里,从那些古旧的明清建筑、曲折迂回的静巷、衰败的废园遗址中,我还能领略到古村久远的凝重感。但当进入名为‘古商业街’的景点时,就让我大失所望了。我看不到这条街‘古’在哪里?只见道路是新修的,店铺的格调是现代的,连那些粗糙的仿古建筑上也显露出俗气的广告味来…… 面对这种‘伪古迹’,我想到的尽是些垃圾古装剧里的滑稽镜头,又何来凭吊怀古的心情呢?

   时至今日,如我这样的感想也许是落伍了。毕竟社会在进步,人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当看到悠久的古迹在城市开发过程中不断地湮灭,或是被‘保护’得面目全非时,这总归是令人遗憾的事。就如永井荷风在《晴日木屐》中所言那样:“今天路过的寺院山门,昨日休憩过的路旁大树,下次再来时不是变成了住宅,就是成了工厂。虽然我并不熟悉这寺院,那大树也非百年古树,然而,每想到已消逝的一切,我仍然会感到悲伤。”永井荷风准确说出了我的感受。

  其实,比较起当代的现状,永井荷风所处的时代对古迹的破坏还是有限的。至少他还可以穿着木屐、撑着洋伞,在爬满青藤的古桥上悠然漫步,或是站在依傍河流的街巷口,静听船夫苍凉的吆喝声。他也可以在晴日里,去寻觅醉心的景致。譬如“在穿过树林的河流上,架着古老的石拱桥。桥下静泊飘着炊烟的小船,不远处穿艳丽和服的女子,时而在抬头仰望蓝天白云,时而在聆听微风与小鸟对话,她也注意到拱桥和泊船映现在碧波里的倒影了……”荷风常被这浮世绘般的景色吸引得流连忘返。或许,你也会说,遇见美妙的景色,谁不会陶醉呢?

   不过,在一切都追求高速度、快节奏的当代社会里,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回答起来并不简单。比如,当驾车驶过路面平坦、一览无遗的高架桥时,谁还会去耐烦那弯弯的石拱桥呢?慢节奏的古拱桥已跟不上时代高速发展的进程了。尽管小城的每一座石拱桥都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见证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小城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古老的石拱桥……然而,当经济利益与美学价值放在一起时,你会选择哪个呢?当快节奏不断创造出高效率的财富时,谁还会去留恋从前那些“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缓慢日子呢?

   但不管怎么说,令人欣慰的是,在小城改头换面的建设过程中,总算有几座石拱桥被保存了下来。尽管比起它们边上阔气的新桥来,这些古桥更像是无人关注的陪衬物。没人会留意它的存在,也很少有人会像从前那样,缓缓踱到桥上去,在早春晨光里,听小鸟唱绿两岸柳枝;在夏夜星空下,看渔火闪闪烁烁;在深秋黄昏中,望晚霞照耀古宅白墙;或是在大雪纷飞的午后,目送落满白雪的乌篷船静静划向远方……唉,这些都是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了。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城区里,在现代生活的高压之下,谁还会顾及这样的诗情画意呢?人们在拼力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早已模糊了追求的最终目的为哪般?人生的最终意义是什么?

   在人们心中,石拱桥也早已失去了旧时魅力。它们存在的意义,或许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罢了。但它们依然在提醒人们,不要漠视美的存在,也莫要辜负生活的真谛。我觉得,在《低吟的荒野》译序中有一段话,很能表达出这些古桥的象征意义。“《低吟的荒野》是一曲荒野交响曲,让我们全方位感受到大地之美,同时,也让我们从古朴的自然之中领略到简朴的愉悦。最重要的是,奥尔森通过亲身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荒野的需求,除非我们精心护好那些充实和滋润心灵的地方,否则,我们就会毁掉我们的文化及自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水从碧玉环中过”的古老石拱桥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曲生活与美学相互交融的交响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