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难忘的报社生涯 2011年2月初,又收到从遥远的新疆寄来的《新疆广播电视报》,放下手头的事情,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退休回沪定居六年多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依然牵挂着这份报纸,期盼着与她见面。每当我从报纸上看到那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版面,常常使我想起在广电报工作的难忘岁月。 1995年3月,干了近二十年广播新闻工作的我,主动辞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的职务,要求调到新疆广播电视报工作。报社社长、总编丁原平对我很信任,很器重,一进报社就让我担任汉编部主任。我赶着鸭子上架,以小学生的态度,向丁总编及师歌、秦勇等编辑部同仁学*,不懂就问,虚心求教。在他们的热情指导、帮助下,我边学边干,逐渐掌握了编报业务知识。 1998年4月,报社购置了电子激光照排没备。随后,又先后增加了6个地方版,报纸也由16版扩为24版。编辑部工作交版这一天最忙,大家主动加班加点,常常从早晨一直干到深夜。有一天晚上,报社办公室停电,报纸版面硫酸纸出不来,我和负责激光照排的编辑一直坚守在办公室,不敢离开半步,一直等到下半夜两三点钟来电以后,才出完全部版面硫酸纸,驱车赶往印刷厂交付印刷。回到家里,天都快亮了。 那几年,我受丁总编委托,独挡一面,审看、签发报纸大样。我深感责任重大,竞竞业业,如履薄冰,不敢懈怠。从版面的安排,标题的制作,到口径的把握,都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为了对广大读者负责,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每期报纸大样都要认真审看一遍,尽量避免发生差错,把好报纸出版前的最后一关,不敢有半点马虎。 有一天,深更半夜回到家里,累得头昏眼花,精疲力尽,躺倒床上就呼呼入睡。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印刷厂制版车间打来电话,说有几个版的硫酸纸图字不太黑,恐怕印出来不太清楚,能不能退回重发。为了确保报纸印刷质量,我果断决定,同意重发。于是,立即披衣起床,匆匆赶到办公室,找人重发那几个版面的硫酸纸,亲自送到印刷厂。第二天早晨上班后,当我拿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刚出版的报纸时,心头充满自豪、喜悦之情。 1999年12月,报社实行改革,竞争上岗。我和副主任师歌主动放弃竞争机会,全力支持年轻人的工作。集中精力编好《生活空间》(后改名为《百姓生活》)和《百家文摘》两个专版的同时,协助领导审阅年轻编辑的4个专版,参与主任值班,为减少报纸差错,提高报纸质量尽力尽责,贡献余热。 为了办好《生活空间》专版,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先后开辟了《我的养生健身之道》和《家庭故事》征文专栏,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对于读者来稿,我下功夫逐字逐句精心修改,能用则用,尽量编发,决不随意处置。 在报社工作期间,除了搞好编报工作,还尽量抽空采写、发表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人物专访,在全国广电系统优稿评比中多次获奖,多次被报社和广电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主任编辑。同时,撰写、发表了200多篇散文、随笔,结集出版了《生活漫笔》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近几年来,报纸版面增加到32版,内容越来越丰富,可读性越来越强。值此新疆广播电视报诞生30周年之间,谨向曾经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师歌、秦勇、刘建梅、韩建萍、张玉萍、王炜、丁鲁、芦江等报社同仁和广大读者朋友表示衷心感谢。祝愿新疆广电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2011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