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擦边球
 
 
修改时间:[2018/12/31 12:07]    阅读次数:[553]    发表者:[起缘]
 

  擦边球

  题记:擦边球是一些人经常提及并引以为傲的一个词;因为透过这个词,才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甚至尊他为神。我则对此深恶痛绝!

  一个月前的下午我去超市买绿豆,路过调料区时,想到家里不久就要买酱油了,何不趁现在有空先了解行情以打有准备之仗?于是便仔细比对品牌、成份及价格,心里大概有了底。恰逢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同样也来挑选酱油,我心想:“三人行,必有我师;跟有经验的学没错!”,便静静的观察。三分钟不到,只见她指向一款x酱油,彬彬有礼地问销售员:“这个有添加剂和色素没有?”,“没有,它挺不错的,在我们这里销量好得很”;“买它有赠送的礼物吗?”,销售员答道:“没有”;彼此双方沉默不语,两分钟过后,见中年妇女有些犹豫不决的在原地徘徊,销售员试探性地问:“你要不要嘛?”,“我朋友上次买都有送,这次怎么就不送了?”,“公司没明确规定送还是不送”;“你送我就要,不送就不买”中年妇女说完,欲擒故纵地转身就走,刚走了约三米,销售员不失时机的叫住中年妇女说:“你如果实在要的话,我就送你一瓶小的x醋吧”,中年妇女思索片刻说:“送大瓶的x醋怎样?”,“大的不可能,只能是小的”;“那行吧”,成交后中年妇女满面春风的走了。我不禁心里说:“这中间还有戏哟!”。等我买完绿豆,再买了点面条,半小时后又一次路过调料区时,刚才的销售员依然还在忙碌。真是无巧不成书,正遇一位约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也指向同一款x酱油,问销售员:“这个多少钱一瓶?质量怎么样?”,“价格上面有,质量肯定保证,你放心”;“有送的礼品没有?”,“没有,我们这里从来没送过任何礼品”销售员斩钉截铁的说。小伙子不再追问,草草选了一瓶近期才到的x酱油匆匆忙忙离开了。

  那位销售员前后两次销售判若两人的销售思路及行为至今让我难以释怀,总是纠结“她怎么会如此不择手段?”这个话题,忽然脑海里闪现了擦边球三个字!认真分析销售员两次销售过程的对话,真的是前后矛盾、标准不一。她对中年妇女说的“公司没明确规定送还是不送”正是她两次销售过程策略上有所不同的基础及源泉。说白了就是钻了公司规定没说明的字眼,打了所谓的擦边球。

  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类似打擦边球的情况是举不胜举。在单位报销账目时有“可报可不报?”的疑问;在企业录取员工时有“可录可不录?”的困惑;在项目审批上有“可批可不批?”的难题;……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报账的往往堂而皇之、明目张胆的自由报销,可报销的账却被千万个理由残酷驳回;可不录的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得不顺利录用,可录的却被看似合乎情理的条条框框拒之千里;可不批的项目由于特殊的背景如愿以偿的手持红头批文是风雨无阻的盲目上马,可批的项目又会以“资金困难或者其它诸多原因”暂缓、搁置……。

  之所以出现这些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情况发生,追根溯源,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因为政策顶层设计上有疏漏,出现了规定上的不明确、不严谨,边界划定上的不清晰,有了真空地带。由此擦边球才有了寻边的机会,更有了繁衍的土壤,生存的温床。

  因为公司没有明确规定才暗地里授予了销售员尚方宝剑,也为销售员自由裁决搭建了舞台,她掌握了送与不送的生杀权限,由此她想送给谁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送给谁,不受任何约束,送的多与少也都由她决定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所以针对经验十足的中年妇女“老江湖”才采用被迫式送出礼品的方式以微利为手段提高业绩;而对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则采用“要买就买,送是不可能”的强势策略,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就不足为奇了。对她来说早已身经百战、轻车熟路了。所以要想规范销售员的销售过程就只有从源头上做起,公司明确规定“送还是不送?以及送的尺度”,不能留概念模糊不清的双选抑或多选。以斩断销售员打“公司规定”擦边球的退路。

  推而广之,在进行制定政策的顶层设计时尽可能科学、全面,有前瞻性,不留概念模糊的死角及真空地带,并与时俱进的不断进行微调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才不会让执行、裁决者闯入误区。同时执行、裁决者应该秉持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公正公开、客观务实的原则,少一些偏袒、私欲、杂念,处理事务时对事不对人,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并在全社会提倡、弘扬、坚持正义,去“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成份;进一步加大社会、公众、舆论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真正从源头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擦边球失去存活的温床及空间。

  寻思

  201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