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棒槌的故事
 
 
修改时间:[2018/12/04 14:07]    阅读次数:[561]    发表者:[起缘]
 

  春节前回到老家,妈妈说家里的棒槌丢了,让我去集镇上买一个,我费力跑了好几条街,也没有找到。几乎所有的商店都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现在家家都有洗衣机了,哪里还用得上棒槌呀?

  棒槌,是我们老家农村人在水塘边??衣服用的简易工具,多数是用实木或毛竹做的,尤其是洗棉衣和棉被的时候,棒槌更是功不可没,比起洗衣机,那绝对的是技高一筹。但在我的家里,棒槌还是爸爸惩罚我的家法,小时候,我是远近闻名的调皮蛋,因为我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什么事都不计较后果,那真是每天都大祸不犯,小祸不断,村里人只要见到我,都会自觉躲得远远的,像遇到妖魔鬼怪一样,就连最厉害的生产队长也从来都不愿意搭理我。那时候,我的家里可真不太平,每天都有好几拨人来找爸妈告状,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挨个痛心疾首地数落我的罪过。

  想想我的那些年,真有点对不住乡邻,我谁也不怕,只怕我的父亲,其实,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更没有辱骂过我,只要我犯了错误,他就拿着棒槌、指着我的屁股逼着我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因为这些原因,我家的棒槌绝大多数都放在饭桌上。

  说起棒槌,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

  我有一个同年同月的发小,学*成绩特别差,时常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班主任宋老师就给他起了一个有趣的外号叫“棒槌”,其实,在班上,老师对“棒槌”最关爱,时常的额外给他开小灶,但也确实恨铁不成钢。这个搞笑的外号从初中一年级一直伴随到今天,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地叫着,他也非常乐于接受这个外号。哪知道,这个两头不通的“棒槌”同学如今居然当了我们县的教育局长,成了宋老师的直接领导。一次,“棒槌”局长去学校视察,还特意买了不少上好的烟酒,以感谢宋老师当年的严加管教。

  以前,东北民间把“人参”称为“棒槌”,据说,有祖孙俩进长白山挖棒槌,三天过去,一无所获,爷俩还拉起了肚子。这晚,爷俩又一连泻了三次,正坐在窝棚里闷闷不乐,有一个戴红兜肚的胖娃来到窝棚前,自称迷了路,他又饿又渴,想讨口吃喝。爷爷给娃娃一碗饭,孙子给娃娃一碗水。娃娃走时一谢再谢,并告诉爷俩,窝棚正南百丈远处有棵百年老槐树,树旁有一片棒槌,熬水喝下后,就能止泻,但切不可挖那棵开着并蒂花的大棒槌。爷俩虽然半信半疑,第二天还是找到那棵老槐树,果真有一片棒槌等待着他们,其中一棵开并蒂花的大棒槌在朝他们招手微笑。爷俩欣喜若狂,早已忘记娃娃的叮嘱,径直奔到那棵开并蒂花的大棒槌跟前,挥镐就刨。就在这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直吹的爷俩紧闭双眼,险些摔倒。待狂风过后,睁开双眼,那棵大棒槌连同周围的小棒槌都已不见踪影,在他们刚刚刨过的土坑里,留下了一堆米饭和一滩水。爷俩大眼瞪小眼,追悔莫及,只好泻着肚子原路下山……

  我的一个学生,他是一个火车司机,他驾驶的火车每天都能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学生和妻子约定,每次路过的时候,他就按三声喇叭,他的妻子便把绑着红绸缎的棒槌对他摇晃三次,以示两人相见。有一次,他再次按喇叭的时候,却不见妻子的红棒槌,于是,他急忙打电话给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姐姐,姐姐慌忙跑过去一看,妻子因为煤气中毒正昏倒在厨房——原来,是绑着红绸缎的棒槌救了妻子的生命。

  去年暑假,我去河北承德旅游,发现承德的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高山岗上,有一块奇石,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该石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山的中部还有一棵桑树,名蒙桑,结桑葚,山峰的北部300米处有一远近闻名的寺庙,庙内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从北至南依次是:弥勒佛、七世达赖、宗喀巴、五世班禅、不动金刚、米拉日巴、吉祥天母……(作者简介:黄宏宣,男,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作家创作中心会员,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创作员,在各类刊物、网站上发表作品二千余篇,十多篇散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并出版散文集《我这十年》和长篇小说《深深叹息》)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江北新区育英路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