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人间词话》:境界才是词之灵魂
 
 
修改时间:[2018/12/02 20:05]    阅读次数:[499]    发表者:[起缘]
 

  文/江山妖饶

  诗词之美,美在淡雅灵秀,美在潇洒大气,美在意境天成。诗词的天空璀璨夺目,光芒万丈,历经千年而不衰,吸引着无数后来者陶醉其中。

  读诗词,不仅能让我们了解诗人的性情,体会他们的悲欢离合。好的诗词,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涵养,增长我们的见识。

  那么,什么样的诗词才是好的诗词呢?

  词以境界为最上。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境界才是词的精髓,好的词必定境界高远。

  所谓境界,就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精神的修为。对人生的觉悟越高,境界也就越高。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短短十几字,却道出了人生哲理。

  再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景寓情,明明在伤感怀古,却能写得豪迈不羁。可见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打败不了一颗乐观豁达的心。

  又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真是美不可言。一个与众不同的孤傲女子赫然眼前,作者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从词之境界中能够看出作者的旷达与豪迈、神韵与气质,故大师说:境界是本,气质神韵是末,有了境界,气质和神韵自然就来了。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境界又并非只是写景物,人的喜怒哀乐都可呈境界。

  但是此处的喜怒哀乐特别强调了“真”,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情假意。景物也是一样。

  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忧愁如何能丈量?滔滔的江水也诉说不尽。他虽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但是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真实的,那奔腾的江水就像他内心的忧愁一样翻滚长流,写出了他在亡国时的无奈与哀伤。

  又如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剪梅》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离愁别绪无法消除,充分体现了她思念丈夫时的孤独冷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以花和水的孤零实景写出落寞寂寥的真情,自是有真境界。

  所以,那些有境界的诗人,必是身临其境,写的都是真情实感。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好的诗人,就是能将事实与情感刻画到极致。

  要想写出客观丰富的事实,就必然要多见世面,见识广了,经历多了,自然就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对生活也会更加了解和深刻。

  比如曹雪芹先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曲折离奇,阅尽了世态炎凉,所以能写出旷古烁今的《红楼梦》。

  又如诗圣杜甫,两次科考落榜,仕途不顺,在乱世中漂泊流离,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才能将情感表达到极致。

  而没机会见识的人,则应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污染,在心中留有净土。

  如词帝李煜,虽处深宫却出淤泥而不染,丝毫没有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心,他一心只钻研诗词书画,活得干净而纯粹,所以他的诗至情至性。

  但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是中间人,既没有深厚的阅历,又丢失了自己的真性情,所以我们活成了普通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历经三大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无论哪行哪业,做什么事情,想要出类拔萃,获得成功,就必然要经历这三重境界。

  刚开始,会觉困难重重,犹如秋风萧瑟吹落叶,内心既孤独无助又冷落凄凉。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和信仰,又必须忍受内心的孤独,克服现实的困难,朝着目标前进。路漫漫其修远兮,下定决心独自前行,因为远方有我们想要的生活。

  然后,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直到人都瘦了好几圈,脸也憔悴了,依然不后悔,还要继续坚持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最后,经过漫长的打磨和锤炼,你会看到成功在对你微笑,无需再苦苦寻觅,一回头已是水到渠成。顿时,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简言之:①立目标,下决心,孤独前行。②艰辛的付出。③功到自然成。

  这是从小白到高手的过程,也是每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

  没有人能跳过第一、二境界,而直接进入第三境界,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这就是聪明人都在下的笨功夫。

  原来,无论诗词还是人生,都离不开“境界”二字。有境界的词,就有了灵魂。历经三大境界的人,方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