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远方的梦幻
 
 
修改时间:[2018/11/29 12:05]    阅读次数:[490]    发表者:[起缘]
 

  恰好是你,恰好是我,相遇在这里,美丽又神秘的西双版纳。

  近日,与军校的同窗相约,走进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的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美丽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用“镶嵌在祖国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来表述,一点也不为过的。

  有人说,旅行就是把看到的世界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分享快乐,分享世界。

  这是一场旅行,又似乎不像是旅行,而是在寻找些什么。寻找世界,寻找自我,寻找那些散落在天涯或是咫尺的沉淀。也许,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寻找些什么。因为寻找,所以同行;因为寻找,所以有希望;因为寻找,所以走向远方。

  从西双版纳州一路西行,车窗外广袤的田野和大山急速后退着,虽是眼花缭乱,却道是处处为景,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成片的香蕉林,长长的蕉叶绿油油的,看上去很密,以至于挂在蕉树上的香蕉,都被遮挡在里面,仿佛是蕉农有意藏起来的一样。大山里笔直而高耸着的橡胶树,一望无际,许多橡胶树身上挂着胶碗,这是收获胶液的。沿途的民居都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那些城镇的大楼也是与众不同。坐在车子里,也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里的传世美景,所到之处,都是新鲜的,又是奇异的。

  大约两个小时后,车子停了下来,抬头望见的是一座门楼,门楼上书“章朗千年古寨村”,这就是我们要寻访的村寨。精致华丽的门楼,把布朗族人的建筑风格和聪明智慧,尽数释放。大家不约而同地下车,仔细欣赏,拍照留念,记录下这布朗族人的精华。

  看到这门楼,以为到了目的地,只是谁也没看见村寨,后来得知,寨子还远着呢。穿过门楼有一条窄窄的公路,连接着这个世界。这就给来客增添了不少的神秘感。眼前的情景,让我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要寻访的“世外桃源”。

  车子在那悬在山腰间的公路上行驶着,过了好一会,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章朗村才显露山色。大概,因为有当地向导,才会来到这里追寻“章朗”村,一个完全纯粹的布朗族寨子。

  “章朗”傣语的意思为“大象冻僵的地方”,这是一个故事。相传,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又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了,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在大象周围燃火取暖。后来,玛哈烘在此建寺立塔,组建新寨,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现今,寨子里随处可见大象的雕塑,金壁辉煌的寺塔亦依然耸立,只是早已不见故人。

  布朗族居住的寨子一定会有古茶园。章朗这个寨子不远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生长着世界公认的野生茶树群落。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一棵古茶树,树龄为1700多年,树高23.6米,树基围2.5米,树幅8.8米,这是经专家鉴定确认的,这也是现今发现最古老的茶树。章朗这个寨子有古茶树700多亩,茶树高大,要架着竹梯爬上去才能采摘,古茶树与阔叶林伴生,享受自然阳光,吸取大自然养分,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这些古茶树与万物共生,这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中之精品。

  布朗族人皆在村寨附近划定一片树林作为龙林,极目远眺,龙山森林郁郁葱葱,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凡龙山森林范围内的一草一木都被视为神圣,任何人不得砍伐或攀折。森林中的动物不分大小,大象、野牛、蛤蟆、竹鼠等都是崇拜的对象。布朗族人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世代享受着大自然给予人们最大的恩赐。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乃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布朗族人的住房很有特点,为干栏式木楼,分上下两层。

  楼下养牲畜、堆放柴禾、农具,安装脚碓和织机等,现在大部分农户的一楼都用作制茶所用。那里安装着的几台“揉验机”,一路同行的,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生长在江南山区,茶叶随处可见,童年时候,生产队就是用这样的机器设备制作茶叶的,只是家乡已经不再使用,虽已远去,却也是在记忆中。

  楼上是布朗族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分堂屋、火塘、住室三部分,四周没有窗户。布朗族人是没有灶台的。只是在室内中央设火塘,火塘呈一方形,设于屋子中央,上面放置一个铁三脚架,锅子就放在这三脚架上,烧水煮饭取暖全在这里。这种生活*惯,在这样的木质房屋内,让我感到有些不适,觉得不卫生,也不安全。卧室与待客之处铺以篾席,进屋必须脱鞋。主人家视我们为贵客,没让我们脱脚,只是过意不去,有些不合规矩。以前的民居大多用竹片编织四壁,铺设楼板,空隙很大,但通风却很好。室内无隔板,堂屋、火塘、住室相通。现在的布朗族人一般用木板铺楼,并将堂屋与住室用木板分隔,以瓦片覆顶,瓦顶镶嵌玻璃亮瓦,结实的木板墙、木板楼代替了昔日的竹笆墙和竹笆楼,但建筑风格还是不变的。

  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没有姓,只有名,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岩”字,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伊”字。寨子里的布朗族文化史料馆中,那上面的名字都是岩姓的,事实上,这不是布朗族人真正意义上的姓氏。

  布朗族人千余年历史沉绽下来的,无论是生活起居*惯,还是住房的建筑风格,有些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定,这些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被继承,这也真是一个民族得以沿续的根基。

  没有文化的东西是不可能被传承下来的,凡传承下来的必定是以文化的面目出现。开放,接纳,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寨子,生动亲切的族人,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观念。大象的传说、古茶树、“龙林”、民居建筑、姓氏中“岩”与“伊”,以及那些千余年来被认可的民俗*惯,成为布朗族人得以延续万代的坚实的文化根基。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也许,布朗族人已然懂得这样的一个哲理。生活在这样的大山里,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走进山寨的每一个人,以至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到了西双版纳,不能不说普洱茶。朋友介绍来到一家叫陈升茶业的企业,顿时大开眼界。这些年,倡导精准扶贫,政府牵线搭桥,陈升茶业与老班章村签订数十年合作协议。陈升茶业是一家新型科技企业。老班章是一个哈尼族村寨,古茶树遒劲挺拔,鳞次栉比,充满强烈的山野气韵。陈升茶业与老班章村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关系。现在的“老班章”已经成为普洱茶的商标。这种合作,成就了一家企业,也带动了农户致富。

  我们一行来到陈升茶业的接待大厅,映入眼帘的除了普洱茶就是那些精致的茶具。从小认得茶叶,却不知有如此让人惊讶的。大厅左右两旁陈列着的普洱茶由十层茶饼相垒,重达八百公斤。右边陈列着重达一千公斤的茶柱,都是用精选的普洱茶,通过特别的工艺加工而成,这些精品都用玻璃罩着。“百户精选千两茶,敬赠老班章恩人”,大厅背面陈列着由老班章全村村民精选制作而成的茶饼,每个茶饼都有编号。茶乡人总是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我想,茶有多香,情有多深。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普洱茶饼,看到的是陈升茶业与老班章村寨的合作与情义,看到了嵌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真诚朴素之德。这种浓缩后沉绽下来的执念,似千年普洱茶,弥散着经久不息的纯香,在这里得到完美的演绎。

  西双版纳是个神奇的地方,穿城而过的澜沧江,一江连六国(中、缅、老、泰、柬、越),出境后叫湄公河。当时,看到江边广告牌上的“湄公河”三字,让我吃惊不少。电视剧“湄公河惨案”,就发生在这条大河中。今天竟然站在这条河边,欣赏着这里的美景。那些死在暴徒枪下的冤魂,是否安好。

  来到西双版纳,位于市区的告庄西双景夜市场是必去的地方。在这里,游客可泛舟游于江上,零距离接触澜沧江。可以寻找具有东南亚特色的工艺品、土特产、民族特色商品,品尝各国特色小吃。这一天,恰逢为期三天的西双版纳“水灯节”,又遇上了这里的“六国水上市场”开业。亮堂的灯火下,人满为患,举步艰难。“六国市场”,中、缅、老、泰、柬、越等各国商人在这里行生,虽不见那么繁荣,但也是美不胜收,给人一种跨出国门的感觉。水灯节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放水灯是一种祈福仪式,这是傣族人对水的敬畏。今夜的河畔成为一个浪漫世界,传统傣式灯笼摇曳风中,巨型水灯景观矗立湖中,千盏唯美水灯在河面上闪亮。

  人生一直在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把自己融入这个世界,在广袤的大自然间,在静的思考中和动的路途上看世界,让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满足,得到悠然自得的快慰。

  梦幻般的西双版纳,也是心中的梦幻,踏上这风情万种的土地,总是想着把心留在这里,用心去感受这里的一切。

  文化苦旅,行者无疆,人生本是一场旅行,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新的,所到的每一处都是风景,所有的一切,都被刻录成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脚踏实地组成生命的全部。

 
 
 
上一页:戏说你的我的
下一页:黄山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