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岁月不饶人,衰老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人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过程中的五味杂陈,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体验。 衰老也是必须经历的体验,从第一条皱纹爬上脸颊,第一块色斑突兀出现,第一根白发触目惊心,到皱纹色斑白发蔓延,毛孔粗大肤色暗黄,清亮的眼珠逐渐浑浊,眼球出现黄斑并布满血丝,眼角下垂,脸部轮廓一步一步塌陷,随之浮肿的眼泡和脸颊,无法控制的腰腹部,越来越差的记忆力,莫名其妙的暴怒和突如其来的沮丧,所有这一切,都是衰老带来的恶果。 偶然的,你在街上遇见一个老熟人,许多年不见的他(她)已经变成了另一付面孔,但那五官那轮廓分明就是一个熟人,而那面孔却和你记忆里的人相去甚远。你于是悲凉地想,他(她)已经这么老了。也许在对望的那一眼里,对方的心里也同样地感慨着。 记得我读高中那几年,看见妈妈一有空就对着柜子上的镜子扯白头发。她站在柜前,歪斜着头、乜斜着眼,双手在头发里慢慢搜索着,努力寻找着,找到一根白发就小心谨慎地从黑头发堆里把它牵扯出来,左手高高举着,右手拿着拔眉毛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夹稳了,猛然扯出来,有时误拔了几根黑头发,便又懊恼又心痛地叹息着。这样反反复复,面前的柜子上便散落着一些扎眼的白发,不忍直视。后来白头发越长越多,估计是拔不过来了,她买了电视上宣传的中药制剂和梳子,天天坚持梳理头发,却收效甚微。她试着染了一次发,头皮立即长满水泡,眼睛和脸肿得变形,那些水泡不断流出黄水来,又打针又吃药,才渐渐好转过来,从此再也不敢碰染发剂。无奈地买了个头套来戴,是日本式的齐眉刘海齐耳短发,黑黝黝的发质看着是显年轻,但感觉戴着不舒服,特别是天热的时候,头套密不透气,像戴着顶保暖的帽子,还是取了才舒坦。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后,妈妈终于放弃了各种无谓的努力,任由头发势不可挡地从花白向全白发展,虽然期间也还在想着吃核桃和黑芝麻来扭转,但衰老的步伐仍然是不可阻挡的。 近期中央电视台的早间生活圈栏目里,针对染发对人体的危害,推荐了一个用中药粉梳头的方子,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她当时没记全那几味中药的名字,让我看看节目记下来给她说。我回放了节目,记下了:丁香15克 山奈15克 玫瑰15克 大黄15克 丹皮15克 3付打粉,拍了图片在微信上发给了她,她心里又开始有了一个白发转黑的希望和寄托。 从小到大,从生到死,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当我们得到的时候认为是理所当然,当我们失去的时候,却是这样不舍和不甘心,总想牢牢抓住些什么,不愿放手。这些痴念困扰我们的内心,使我们不得安宁。 即使像诗仙李白这样潇洒狂放的诗人,也会发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叹以及“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的哀思。可见从古至今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衰老过程,都是多么的无奈。 如果不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不那么纠结于衰老还是年轻,心平气和地接受人总是会不断衰老这个事实,也许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心情来享受生活,在每一个年龄段里活出不同的风采和惬意。 喜欢杜拉斯的读者也许都知道,她年轻时天使般的美丽面容和她年老时的衰老容颜之间惊人的变化和反差,这种差别是让人唏嘘的,并且不能仅仅用美与丑来形容,正如作家六六在《王贵与安娜》中写的那样:王贵潜意识里也许是喜欢变老的,因为人老了就没有美丑的区别,老人都是老人该有的样子。 杜拉斯在衰老的过程中一定是有挣扎、不甘甚至是恐惧的,她的文字是这样记述的: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的颜面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我的面容各部位发生了变化……我的面容已经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得四分五裂,皮肤也支离破碎了。它不像某些娟秀纤细的容颜那样,从此便告毁去,它原有的轮廓依然存在,不过,实质已经被摧毁了。我的容颜是被摧毁了。 面对衰老的步步紧逼,我们很难保持心平气和。就像妈妈曾经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这张脸已经老得没法看了。” 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猛然发现,镜子里的那张脸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脸,不管头发怎么弄,衣服怎么穿,妆怎么化,都不能掩饰纠正一张正在老去的中年的脸。这张脸固执地把衰老写在脸上,带着一些暮气沉沉,向你宣告或暗示老年面孔必将接踵而来。 一朵盛放的花朵凋零枯萎后,永远没有机会再次绽放,美丽的容颜和姿态,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留下记忆的碎片。 生活中老而美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像著名艺术家秦怡这样九十多岁了还能拥有一份典雅高贵的美,就更是弥足珍贵。让人惊诧不已的是,这份美丽不是在岁月静好、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生成的,而是在命运反复的磨砺和粗暴的打击中顽强不屈抗争的结果。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丈夫和患有精神病的儿子,忍受丈夫的出轨、事业的颓废和儿子发病时的殴打。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外出工作来挣钱维持家庭开支。在她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所有亲人都离她而去,留下她孑然一身,她感叹道:“忙忙叨叨就老了,竟然没有什么好的回忆。”。命运并没有厚待这位如花似玉、气质出众的美人,反而给了她无穷的打击和折磨。两次不幸福的婚姻、患病的丈夫儿子、自己患肠癌、文革时被关押批斗、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所有这些命运的不公都没有压垮坚强的她,她总是默默地承受和忍耐。晚年的秦怡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关爱残障儿童”的活动中,经常奔波于各地。她的善良和高贵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很多老人拥有的却是一张充满了怨气和戾气的脸,好像所有人都争欠着他(她),倚老卖老的老人随处可见,有的甚至蛮横无理到厚颜无耻的地步。和颜悦色、乐观豁达、彬彬有礼的老人却是凤毛麟角。不知道是社会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想想有多少人的命运能比秦怡还坎坷?她都能保持一颗善良豁达的心,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前不久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对我们说,他在公交车上有年轻人或是学生给他让座,他经常会谦让道:你们上班上学更辛苦,我天天耍起又不累,你坐,你坐!我们同时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感觉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亲真是让人骄傲! 尊老爱幼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但老年人也应该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为他们想想,就像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理解子女也是父母应有的态度一样,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和家庭。 社会的大环境我们是无法主宰的,别人的行为我们也是不能左右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觉提高修养,努力做一个向善的人。也许慈眉善目就是一个老人最好的面相吧。有了这种面相,我们还会惧怕衰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