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熟悉的果香
 
 
修改时间:[2018/11/21 16:05]    阅读次数:[443]    发表者:[起缘]
 

  如果对稿件有错误操作,可将鼠标定位在文本框里,按ctrl+z逐步恢复(如果排版细节有问题可以自行编辑修正)。

  自动排版 复制正文

  春的七彩斑斓,幻化成夏的万木葱茏。绚丽的桃花过后,果实的孕育造就了成熟的收获。这其中,杏、桃、苹果填补点缀着乡野的轮廓。说起长垣县城蒲北办事处的牛角蜜和小西瓜,初见时还真不在意。见惯平时鼎鼎有名的甜瓜和大西瓜,刚一见这比黄瓜大、比菜瓜小的瓜果叫牛角蜜,心里就嘀咕:这也叫瓜果,肯定难吃,但就是外表难看的牛角蜜还真是出乎意料的好吃,揭开青脆的表皮,第一层是微绿带黄的果肉,咬一口,竟透着沁人肺腑的清香;第二层是瓜芯,也就是瓜子很多的地方,这是最甜的部位,再咬一口,鲜新的瓜汁流油而出,滴进你的嘴里,让你“入口蜜醉”。还有这小西瓜,那甜就是不一样的甜,它的甜是含蓄的,是秀色可餐的,如清纯的少女,带着羞涩,不敢轻易让人触碰,别看它小,用手一碰即可打开,首先让映入你眼帘的是红红的果肉,未吃到,就已经闻到了它的清甜,尝一口,汁液真多啊,脆中夹杂着香,细中又带着淡,奇妙极了,吃后,能让你“苦中思甜”。这些瓜果,虽外貌平凡,但它经过大棚内高温和酷暑的严拷后,才给人留下这绝口的艳餐。它是时间与考验、湿度与温度浓缩的结晶。它们相互簇拥着,相依为命,相互成长,在茂密的瓜藤上逆生,在丰盈的果篮中稳重,最后在村口路口集市超市上“现身”。没有包装,也不需广告,只说一声“蒲北的牛角蜜和小西瓜”,就是最有力最见效的推介和牌号。这不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艰苦的奋斗,顽强的拼搏,奋发的励志,辛难的磨炼,最终才收获硕硕累累。

  蒲北的夏季,我感觉比其他地方更热,因为这里缺少水源,按常规是培育不出来好的瓜果,但就是这样,蒲北的人民辛勤劳作,日夜操守,创造条件,不甘于单纯农耕,不局于平淡固封,用双手和汗水来孕育出这优质的瓜果,来开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瓜果里有花香没有的另一种味道,是什么味道呢?我说不清。似乎花香是无忧的少年,而果香则是成熟的中年。这是个不当的比喻。有时候,我会想平时瓜果的花香或许像做菜的原材料,而这牛角蜜和小西瓜的果香则是渗透进原材料内的大料和调味品。这些果香从来不愿和花香雷同,也不愿攀附花香,去借水行船,招摇自己。花香,是为了吸引蜜蜂,是植物的一种欲望,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复制繁衍。这是迈克尔·波伦在他的《植物的欲望》一书中说的。果香呢?果香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我想这牛角蜜和小西瓜它满足的更是人的欲望,人类吃到的精品,而这些瓜果贡献的确是自己的一生。

  钟嵘在《诗品》开宗明义说过的话:“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说的“气”,是针对诗而言,但我宁愿相信同样适合于水果的香气。水果之所以拥有这样的香气,能够感人,这是水果自己的性情。蒲北的瓜果不会说话,它的香气,荡漾在整个蒲北乃至长垣县城的上空,缭绕在我们的面前,袅袅婷婷,香气飘摇,舞姿翩翩。如果瓜果也会说话,那么“春蚕到死丝方尽”和甘于奉献、不图所求则是它们内心的语言。

  我从小就喜欢闻杏的香气,更*惯吃杏的滋味,但遇到牛角米和小西瓜后,就被它的香和甜,更主要是被它内在的美折服。每到果黄麦熟的季节,这熟悉的牛角蜜和小西瓜的香味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脑海,让人垂涎三尺,流连忘返,久散不去,再次唤起对蒲北这段生活的过往岁月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