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悲剧。
 
 
修改时间:[2018/11/21 10:05]    阅读次数:[407]    发表者:[起缘]
 

   《24个比利》一书中这样写到:威廉▪米利根令人难以捉摸。他可能是个精明的骗子,欺骗了公众、犯下了强奸重罪却安然无恙;但又可能确实是一位多重人格症患者,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悲剧……唯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米利根是世界上最为悲惨可怜的受害者,还是一个将全世界玩弄于鼓掌的超级骗子。

   在微博上看到国外一个女孩子用直播的方式分享自己人格分裂病症的情况的视频时,人格分裂症这个医学术语第一次在我心里留下触动。之所以说是第一次触动,是因为人格分裂这个词曾经作为网络红语遍布所有人的聊天记录,自己也曾用过,却从不曾懂其含义和深沉。半信半疑的看完女孩子的视频后,决定去看一看这部写于20世纪的关于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但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判无罪的嫌疑犯的纪实小说。

   《24个比利》讲述了一个犯抢劫和强奸重罪的嫌疑犯,因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获得免罪的真实故事。鉴于纪实性小说亦无法避免沾染主人公和作者两方面的个人情感色彩这一问题,关于比利是否真实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在此不予定论。

  人格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我看来,他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疾病最大的不同在于,精神病人是在意识里放弃了全世界,从而失去意识,而人格分裂症患者是在意识里选择逃避,意识却企图帮他面对,从而主人格的意识会选择性缺失,而其他的意识独立和苏醒。相当于世上的人都有一个意识,这一个意识帮他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快乐或痛苦。人都有治愈和自愈能力,这是人最伟大的特性之一。但是相对正常人的一个意识,比利拥有24个独立的意识,除去主人格“分裂的比利”和初步融合完成的人格“老师”,其他的人格他们与她们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才能,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他们各自独立,有不同的分工,承担不同的情感,会不受控制的,在主人格比利需要或者不需要的时候出现为他治愈与自愈。

   一个完整的人被分裂为24份,每一份却又是其本身,毫无疑问,他们或者她们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一定是比利需要的时候,而一个人选择用逃避的方式面对现实世界,必定在经历着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痛苦,主人格比利说,每当感觉到痛苦时,就闭上眼睛,再醒来时,痛苦已经过去,一个人要承担多少痛苦,才需要24个意识来分担和保护自己?比利痛苦的根源来自于童年创伤。

   幼时,亲生父亲的自杀让他失去了父爱和关怀,又曾亲眼目睹母亲遭到继父无情的鞭打,体会到“母亲的恐惧和痛苦”,因而出现了分离焦虑,使他的心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虚幻状态,各种人格随时都会出现在梦境里,再加上继父的轻视、暴力和性虐待等行为,终于导致人格不断分裂。他渴望父爱与家人的陪伴,于是出现了第一个人格,陪伴的克里斯汀;他恐惧家庭里的暴力与虐待,出现了里根,职责为保护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和儿童;他想要画画和写诗,却被讽刺和制止,因此阿拉达娜会写诗、丹尼会绘画;他曾经希望全世界停电以此制止继父的暴行,汤姆就自学了无线电;由于人格过多出现了混乱时期,他成为了丢失时间的比利,代表着逻辑与规律的人格阿瑟慢慢形成……归根结底,他的24个人格代表着他自身的能力,主人格是自卑、懦弱的孩子、其他人格也不过是其其他特征与能力的独立和无限延生。他还是他,却又不是他。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因为童年遭受到巨大创伤而出现的悲剧。

   网上能查到的比利的最后结局是患癌去世,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多重人格症的困扰。

   比利是说谎者还是受害者?两者皆有可能。答案却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剖析出来的赤裸裸、血淋漓的童年创伤问题。儿童的世界与大人不同,大人在世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之后,抗压能力和自愈能力虽不尽相同,却终有增进,而儿童从牙牙学语开始,对这个世界的感触尚属陌生,他们不懂应对、惊慌失措、诚惶诚恐,如果这个时候他面对的是漆黑的屋子,一个人的房间,冰冷的训斥,暴力的抽打,甚至毫无人性的性虐待,那么我们不难想象他的无助,无力改变又无处可逃,不懂应对又避无可避,没有温暖与陪伴,更没有人拯救,充满绝望。在懵懂,稚嫩的童年,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只有痛苦和黑暗,不停不休,永无止境。童年心理与身体创伤对一个人一生的伤害不言而喻,再无法修复。

   每一个新生儿出生的时候,都代表着希望与传承,是幸福,未来,温暖的代名词。请不要让我们在无意或有意间,用虐待的方式将自己的痛苦施加于孩子,对孩子多一些关怀与陪伴,这可能是孩子最需要的温暖。前一段时间,针对猥亵、性侵儿童的性犯罪者实行化学阉割的新闻铺天盖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儿童问题,儿童是天生的弱者,需要被保护,这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借用比利的一句话结尾:今天,请拥抱您的孩子——这是举手之劳,请阻止虐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