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人说山西好风光》
 
 
修改时间:[2018/11/06 11:07]    阅读次数:[451]    发表者:[起缘]
 

  一出河南省界,高速公路便变成了跌宕起伏,左手边群山“吟唱”,右手边云雾“起舞”,这真是“车在山中走,人在雾里游”的人间仙境,这便是“晋善晋美”的三晋大地——山西,“晋善晋美”短短几个字,便浓缩了山西的整体概括,用直白的语言告诉大家山西是一个人善景美的好地方,同时寓意山西蓬勃向上,追求“尽善尽美”。

  也许是母亲的缘故吧,她的姑姑多年一直在山西生活,逢年过节,我的父母都到山西去看望她们,自我上小学一来,便经常跟随父母去山西,那时经常做客车,随着叔伯在山西做生意,经济条件好转,慢慢他们有了汽车,再去时就直接坐他们的车,记忆中90年时,去山西当时的路况十分不好,也没有直达的高速,必须经过辉县,然后走省道,山路真是崎岖蔓延,而且拉煤的大车非常多,再加上路况不好,一边是排水沟,一边是悬崖,车子行驶起来十分危险,我坐在里面十分害怕,不敢出声,但看着叔伯他们驾驶起来轻松自由,得心应手,一想就是,多年的奔波使他们早就这条路了如指掌。后来,我拿到驾证后,跑长途的经验和实战场都是在这条路上练就的。

  见到山西的第一印象就是,村里大部分的房屋均以山木为框架,用山石垒壁,用粘土相砌,外抹黄泥遮风,上铺青瓦避雨。家家飞檐斗拱,处处雕梁画栋,屋脊、房檐、门窗上的砖雕木雕更是图案精美、技法娴熟,虽很简陋,虽没有现代化的元素和一些高档家具,但仔细看你会发现,无论何时,家家的户户的玻璃都擦得很亮,室内院外的都干净有序。这一点也体现的山西人的勤劳和朴实。

  走进山西,不得不说山西的美食,面的做法真是五花八门,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猫耳朵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说起??面,通过观察发现,山西的饮食*惯,无论春夏秋冬,早餐都有??面,元代诗人许有壬曾写到他吃??面的感受:“坡远花全白,霜轻实更黄。杵头麸退墨,皑齿雪流香。玉叶翻盘薄,银丝出漏长。元宵贮膏火,燕墨笑南乡”。诗中的“银丝出漏长”说的就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南北皆有……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到了清代,有关??面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清代文献《黑龙江外记》、《尔雅谷名考》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清代山西《阳曲县志》亦有具体记载:“附近居民各种面食曰:‘河漏’荞面为之。”并引傅青主注河漏“高齐时所谓‘促律忽塔’是也”。“??”也叫做“河漏”。

  面样虽多,但我就只吃刀削面,再加上一些“陈醋”,说起“陈醋”,山西的特产之一,确实货真价实,口味醇正,喝上一口,酸的能让你把的“酸甜苦辣”都说出来,若能再饮上一杯用汾河水酿制而成的“汾酒”,品上一口“苦荞”茶,再配上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锈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象十七八”。此情、此景、此刻,你的思维会禁不住随着歌词的旋律飘到整个山西的上空,来开始对山西的遨游。

  王家大院,这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可以是一座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导游给我讲到王家大院的发家经开始是:做醋,麦豆芽,做豆腐。我至今也半信半疑,嗨就以为是真的吧,因为我也姓王。

  平遥古城,漫步明清街感受昔日繁华,代表景点有古城墙、日升昌票号、古县衙、文庙学宫、镖局、明清一条街等。古寂的城墙,布满裂纹的城砖。在平遥古城旁,上演着一幕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故事——《又见平遥》。走进沙瓦剧场,短短的几步距离,仿佛就跨越了130年的岁月:清朝熙攘的街市,即将远行的镖局。《又见平遥》,讲述了一段尘封百年的故事,演出在这样的序幕拉开后开始讲述。

  常家庄园,整个庄园非常畅亮,与财主们不一样,常家祖辈是做茶业的,从乾隆到宣统历经七朝,沿袭150余年,可谓山西本省茁壮的“资本主义萌芽”,第一次去这里时已下午过半时间,进入大园大门内,真的大,后花园游园真的很美很鲜,加上一个水塘,周围的多颗老树,陈旧的老室,更加给人一种神秘色彩。

  “不到晋祠,没到太原。” 关于晋祠,是这样介绍的: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那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今天的晋祠是经过历代修复保留的一个民族的瑰宝。踏进晋祠公园大门,眼前一片翠绿,貌似江南的美景。这些古老的建筑各具特色,它们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由于悬瓮山是晋水的发源地,所以晋祠到处都是泉水,在园中游览,一泓深潭,碧波荡漾;园内更是桥下有河,亭中有景,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孱孱流水。诗仙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谭写翠娥。”也就彰显了晋祠的古老而美丽。

  绵山,这里是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人文历史气息浓厚,自然风光优美。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当踏进五台山的那一刻,你的感觉会有大大的改观,一路山被茵茵绿意覆盖,顿觉神清气爽,风清凉凉的,静了你的心,空气澄澈,悦了你的眼目,天空是那么那么的蓝,蓝的透彻,透彻心底,点缀上那洁白洁白的云,很有传说的“圣地”概念。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传说,文殊菩萨的道场,据说,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顶端平坦宽阔,好像土砌的平台,分别称为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合称五台山。纵观五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寺院与庙宇相互掩映,风光如画,奇特的峰崖、森严挺拔的古松劲柏、弥漫沉浮的云山雾海、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漫步山野的落叶松铺天盖地构建成一派锦绣天地,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浏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在五台山,香火最盛的是五爷庙里,许多地地道道前来的信徒前来烧香祈愿,也许是一种安慰和寄托吧。其他的暂不说吧,一言两语难说尽,就用等等了结吧。

  以前在县直机关工作的时间,工作不怎么紧张,逢上节假日,妻孩曾多次问道,这次带家人去哪里啊,我就说山西。她们却反驳我,山西,山西,每次都是山西,就不能换个地方吗?我却笑着说你们不懂,去山西有安全感,去山西有家的感觉,去山西能体会亲情和叔伯创业的艰辛。一有时间,就带着妻孩去山西看看,时间充足时就待上几天,现在有了导航,从长垣县城一上去高速就能直达目的地,我虽也能独自开车到达,但一路上得在路过的服务区停上很多次,尤其是晚上不敢开车,原因是视力不好,戴个眼镜开车时间长了视觉疲惫。至今,山西情缘,已很久很久,几乎每年都要去几次,也可以说这种印记已织根于了我的脑海,对那里独特的文化和孩子在成人前要过几个生日的场面如同结婚一样壮观的*俗已记忆犹新;孩子小不会跑时,曾和妻推着婴儿车带着孩子在介休公园游走时的画面又再次重现;孩子长大时,曾带住妻孩坐着专门车辆在太原野生动物园围观老虎追车和坐着电瓶车夜游汾河时的景面又回荡眼前。现在乡镇工作,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得不到保障,自从下乡工作后的两年时间里也没能再带妻孩去过山西。

  “我们不讨厌山西了,我们想去山西,这么久没去过山西了,什么时间带我们去山西啊,”妻孩多次追询。我却拿出手机,打开音乐播放着:“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熟悉而又陌生的旋律又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