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几个美女与男友厮混的光景用文字描摹下来,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文学;一些“痞子”做一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惊人之语,对文学革命的先驱者进行诋毁,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文学;一些“邯郸学步”者把别人的故事“偷梁换柱”重新组合一番,再写几句人生感悟,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文学;一些思维混乱的人把自己混乱的思维用文字码起来,名之曰“朦胧”,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文学;还有所谓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文不对题文思错乱文笔不顺地胡扯乱侃一通,我不知道这叫不叫文学。以我个人的看法这不叫文学,因为文学的职能是在给人愉悦的同时净化或者升华人的心灵,使人品德高尚、奋进向上。而这些文字都不能,而如果这些都不叫文学的话,那么我们今天已经走到了没有文学的日子,或者说正在向没有文学的日子靠近。 我年轻时就是一个喜欢读文学作品的人,还有许多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同学、同事和朋友。我们曾经读过《家》、《三家巷》、《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创业史》、《小二黑结婚》、《艳阳天》、《铁木前传》和《牛虻》、《简爱》、《红与黑》、《高老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小说,通过那些精湛的文字、生动的描述,我们对革命先烈为劳苦大众甘洒热血、前赴后继的行为无比敬仰,我们对建国后创业者们战天斗地、披荆斩棘深感钦佩;我们盛赞人类心灵深处那最美好、最质朴的情感;对外国的人文历史以及外国人的优秀品质有所了解。我们还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杨朔、刘白羽和陶铸等作者的散文,从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歌颂劳动、歌唱新生活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激励我们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伟大理想;我们还曾读过诗经离骚,魏晋文章,唐诗宋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永远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优秀作家的笔下熠熠生辉,华夏子民的聪明才智创造精神通过他们的笔墨感动着今人,鼓舞着后来者。 历代的优秀文学工作者,我们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为了写作,为了向人们提供精品,呕心沥血,兀兀不休,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披阅删改,“吟安一个字,拈段数根须”,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而我们现在的作家却用几年、几个月甚至十几天就可以“造出”百页甚至千页的皇皇“巨著”。难道是今天的作者素质有了飞速提高?非也,说白了还不是为了“媚俗”,为了“把握机遇”,为了“大把捞钱”。于是就“只挣朝夕”,于是就“快了萝卜不洗泥”,于是就制造“刺激”和“快感”,于是就说些违心之言,什么“不朽”、“流传”、“精神文明”与我何干? 我想你无论是高官还是高管,不管是经商还是营企,不管是从教还是为文,只要你是社会的人,就起码应当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你奉献给社会的应当是鲜花而不应当是毒草,应当是营养而不应当是垃圾。而我们码字为文者,你的精神世界是不是应当更加高尚,更加纯净,更加健康。当然,我们的文学艺术界里也确有高风亮节、人格高尚者,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投机者”同流合污,这才使我们看到文化艺术希望的所在。读现代文学史时,我曾经知道了一则朱自清“拒绝领美援面粉”的故事,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帝,发动内战,又用美援面粉“贿赂”国人。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不久朱自清因贫病交加而去世,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毛 泽 东曾经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不知当下如朱自清这样的“舍身取义”、“格调高尚”、“以民族人民利益为重”的作家还有多少? 钱锺书曾经在《释文盲》一文中写到,人类文明之所以区别于野蛮兽类,因为“他把是非真伪跟一己的利害分开,把善恶好丑和一己的爱憎分开。他并不把日常生命粘合得难分难解,而是企图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来批判自己。”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奉献给人们的应当是“真、善、美”的精神食粮,而决不是别有他图的一股脑儿的“丑恶灵肉”的大展示。 近年来,在大量不良读物的充斥之下,国民在阅读选择上日益趋向刺激,功利和娱乐,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正在渐渐失去读者。不久前一位网友发表的这样一条微博———“20年前的孩子读余华、苏童,10年前的孩子读韩寒、郭敬明,现在的孩子压根就不读书了”。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将是一个精神匮乏和萎缩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将能开拓前行和担当重任吗?三国时曹丕讲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诚哉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