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别自以为是评判他人
 
 
修改时间:[2018/10/07 10:05]    阅读次数:[430]    发表者:[起缘]
 

  周末上街,在路上偶遇小孟,她垂头丧气,脸上写满哀愁。我问她:“你怎么了?”

  “哼,知人知面不知心,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她不回答我,却自顾自地发泄起来。

  “到底怎么了?又遭谁的打击了?”我拽着她的手,追问道。

  “我真没想到小谢是这样的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为了自己尽快调上来,背着我去找陈主任了。”

  “你怎么知道?”

  “住陈主任隔壁的人是我的同学,他认识小谢,一个小时前打电话给我,说看到小谢去陈主任的家了。我不相信,刚刚去陈主任的楼下,确实看到小谢的车。”

  “她去了就去了呗,你有必要这么伤感吗?你下午也可以自己去找陈主任反映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呀。”我看着小孟紧锁的眉头告诉她。

  我知道,她们俩个同时迈进这个企业的大门,又同时被派到下面乡镇的基层单位去,每个周末才能回家一趟。小孟的父母早已离婚,母亲近几年身体不好,需要小孟的照顾,有好几次小孟都想辞职回来,随便找一家小企业或者私人企业打工算了,但考虑这家企业待遇好,又有发展前途,且以后也可以上调等原因,小孟忍了下来。最近这家企业需要从基层调一个人到管理部门,对口的也就小孟和小谢,俩人的业务能力旗鼓相当,谁来都可以,也都有可能。所以,俩个好同事面临着竞争……

  我正想着如何化开小孟的忧虑,小孟又自言自语说:“我不是说她不可以去争取,是她太阴的,听到这个消息时,还说太好了,说我终于可以回去照顾我妈了,她不会跟我争这个名额,而实际上是跟我打迷糊,麻痹我,自己悄悄进行活动……”

  “她有需要上调的理由吗?”我问小孟。

  “理由可以编的,再说调上来发展机会可能更多,她的父亲跟陈主任又很熟。”

  小孟继续批判着小谢的两面做法,我则尽力宽慰着小孟。

  离开小孟不久,我竟然又很凑巧遇见了小谢。看见她的时候,我有意识提及他们可以上调这事,小谢一听,很爽朗回应:“是啊,这一下小孟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我刚刚替我父亲去陈主任那边取点东西,顺便跟陈主任说了小孟的实际困难,也代她说说情,陈主任说完全可以考虑的。”小谢一脸灿烂,我的心忽然也灿烂起来,我故意问她:“那你自己不想上调呀?”“不急不急,我还年轻,再说在基层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呀……”

  我的心一紧,突然醒悟:用自以为是的想法去评判他人,是错误,更是伤人。凡事,还得多用一些善良的想法去看待他人更好……

  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关于挑苹果的故事。一位妈妈为了考验儿子,将一大一小的苹果放到儿子面前,对他说:你挑一个。儿子迅速拿起苹果,一个各咬一口。妈妈一看,一股怒火“噌”地往上升,她刚想好好教育儿子,儿子却开口了:“妈妈,我尝了一下,这个甜一点,所以这个给你。”儿子向她举起了那个甜一点的苹果。她的心不仅“嗖”地消失了怒火,而且涌上了一份感动和一种自责,她自以为的儿子的自私,却是儿子对她的爱的表达。幸好她批评的话语没有讲出来,要不多委屈儿子,多伤儿子的心。

  用自己的观点去随意评判别人的行为,确确实实是一种伤害。人与人不同,想法更是千差万异,所以不要用自己的认知来看待事情,轻率做出判断。

  曾经,有一艘游轮遭遇了海难,船上有一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可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后,独自爬上了救生艇。女人在渐沉的游轮上,向男人喊了一句:“照顾好我们的孩子!”然后,女人随着轮船沉入海低,而男人得救了。他回到家乡,独自带大女儿,当然,他也承受了独自逃生的非议。多年后,男人病故,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游轮时,母亲已患了绝症。关键时刻,父亲冲向那唯一的生机,只为了家里的女儿。

  世间的善与恶,对与错,有时错综复杂,很难清晰划开界线,所以不要用已知的自以为是的观点去做一切的判断,凡事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并尽量少一些评判,让评判最大可能全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