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百战归来话读书 文 / 淡水泉 在经历了商海沉浮,人生坎坷之后重新拾起书本,曾经是无数人的梦想。想当年,正是曾国藩的“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这句名联,让我重新走进了厦大管理学院的课堂。为的是,用读书来梳理人生,沉淀智慧,用足够的情感和和经验积累去感知书本,感悟生活。可回首反思,十多年来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努力。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不少。但我们的心却依然无处安放。 圣经上说:“赚了全世界,赔上性命又有何益处呢”。如何在日常琐碎的工作生活中去除剥离,找回生命本源中的那个自由畅快的自我,给心灵一处停泊的港湾。我以为,久经沙场的人所感受的无力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安抚心灵能力。而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那么此时的读书,便是一种修行。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读之书的风格:无用多于功用,自由多于约束,开放多于执障,安静多于热闹。 百战归来,已是人到中年,有的是生活的闲淡和平实,如秋之静美,云淡风轻,可以不再为功名利禄奔波劳累。经过了岁月的磨砺,身上的棱角渐渐平滑,多了几分率性和洒脱。抛开年轻时的懵懂与轻狂,此时的阅读活泼明亮。低头苦思抬首释然之际,曾经觉得拗口晦涩的文章,现在读来竟有一缕隽永难忘的味道。以前心神不宁,读书常常难以安坐片刻,现在一书在手,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光便消逝不见。“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看来,半生奋斗累积的经验与阅历,正是为了这回归自我本性的阅读而准备。 翻开书籍,如同乘坐一部时空穿梭机,可以随心所欲停靠在任何想驻足的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也好,“武陵郡西桃花源”也罢,无关名利,且把读书当做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 当然这些书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这些涵盖人类数千年精神文化艺术宝藏的沉淀。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拓展了我们生命的长度和纬度。宇宙,四方上下曰之宇,指的是空间,古往今来曰之宙,指的是时间。世界,人世家世是时间,地界国界是空间。我们有限的生命是存处在这样的一个时空里。每个人的心界和眼界所及就是我们自己的小宇宙,小世界。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但通过一本书你却可以徘徊在上下五千年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你可以在书中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哲人对话,了解他们最严谨的逻辑,最精确的语言背后的最系统的思想表达。通过一本书,你可以纵横千里认识地球另一端另一个语言体系另一类族群的社会万象。通过一本书,你可以纵跃到人类情感所能拓展到的最遥远的边界。通过一本书,你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盛唐文明的灿烂星空。 在茫茫文化之海,我们无法涉猎太多。普通的人可以行万里路,却很难做到读万卷书,但一本大浪淘沙之后的经典好书就可以建立你的思想标杆,重塑你看待世界万事万物的视角,境界和高度。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所有文字之外的艺术亦是如此。这些思想,艺术,文化看似无用之学,却是奠定人类最好生存状态和精神高度的基础学问。 郁达夫先生在《买书者言》中写到“读书必以气质相近,而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古今中外,名著甚多,一个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把所有好书都读完。世间也没有必读之书。谁是思想与你相近,志趣与你相投的名家,只有你知道,也无需他人点拨。你找到这位名家,便如同与情人一见倾心的邂逅,即使二人相距多年,读他的文字却像遇见另一个自己,一个比自己更深刻和智慧的自己。情人相会,火花四溅。乐不思蜀。若能做到这样,自然兴趣大增,受益无穷。 一个人的落伍、愚昧、无趣,多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所以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存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孤单,孤单时不寂寞,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一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我是这样认为的:读书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而当你为了思考而读书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知道,读的书还太少。 王阳明的山中花开之说有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没有你,没有你的五蕴六识,你未用眼用心去品读这些经典时,书也是与你同归于寂的。所以,你读很重要!其余皆可云淡风清。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好好的读,承数千年人类思想之精髓,滋养我们生命之神脉。 三千洛水,取小小之一瓢,便足以使我们成为精气神俱佳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