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谈气节
 
 
修改时间:[2018/07/26 12:07]    阅读次数:[466]    发表者:[起缘]
 

  “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的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红色家书》中李大钊同志的这段话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大丈夫为人处世,可以粗茶淡饭,可以粗布着衣,可以安步当车,可以断头流血,但是不可以没有气节,尤其是民族的气节。

  这种民族气节我曾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身上读过;在宁可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朱自清身上读过;在一腔豪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身上见过;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身上见过;在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的的梅兰芳身上读过;在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我一个,还有千万人”的夏明翰身上读过,在“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的邓雅声身上读过,在《红色家书》里的每一位革命先烈身上读过。 他们或从容、或壮烈、或坚毅,用生命谱写了气节的赞歌。

  翻开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翻开《红色家书》,是革命先烈们用血泪浇灌的奋斗篇章,更是一部用民族气节书写的壮烈篇章。人生有正气,为人有节操,是为气节也。这种气节不仅在革命年代需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重要,对于共产党员尤其重要。有气节须知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知可以为而不为是为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恶。

  “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古人倡导“中庸之道”,然我们的人生不可为庸,更不可为恶。《红色家书》里面的革命先烈,割舍了亲情的依恋,放下了家庭的团聚,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他们为了革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故而为人者,不为庸;为党员者,不当庸。君子坦荡立世,抬头看天,低头走路,脚踏实地,为有所为。忠诚于党,服务于民,于民事不怠,于职责不懒;于急事不拖,于要事不疏,于难事不怕,实事求是,方显气节本色。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有节,身形挺直,宁折不弯,千枝万叶,自有清香。君子有气,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傲然立世,自有风骨。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原则不放松。为人者,当明知是不可为则立身坚定,坚决不为,为之则恶。为党员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底线,管住口与手,头悬利剑,心中警种长鸣。安于清贫,乐于奉献,不为糖衣炮弹所腐蚀,不为黄金美玉而折腰,生而立世,堂堂正正,守得一室正气,自有清风徐来。

  气不可失,节自当守。生有正气,复有节,初心常在,使命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