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中国功夫的今天
 
 
修改时间:[2018/07/19 15:07]    阅读次数:[429]    发表者:[起缘]
 

  中国功夫的今天

  中国功夫经常被称为中国武术,又被称做国术或武艺,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这是书上告诉我们的。

  武林高人把功夫分为二部分。把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平衡、力量和耐力的基本套路统称为功夫,认为学会这一部分就可以了。他把真正的防守和反击的动作称之为武术。前者是健体强身,后者却是临阵对敌。他们十分注重功夫套路的基本功练*,认为锻炼身体或者自卫御敌就已经能够勉强对付。认为无论是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和棍术也好,还是传统武术或竞技武术也罢,除了踢?打?绊?拿,都不能跑得过子弹,毕竟冷兵器的时代在十九世纪初就已经结束了。

  而另一种思想认为,中国功夫本质就是一种格斗,它与普通的体育运动不同,包括田径、足篮排在内的体育运动都不过是一种健身游戏,而格斗却是一种生存游戏。功夫在国外也许没什么多大的威力,因为不少国家都允许私人拥有枪支弹药,所以一旦发生口角、有了怨仇或者愤怒,提着枪就可以解决问题,自然用不着挥舞刀枪剑戟。可是我们是法治国家,又是和谐社会,当然不能和以色列那样藏枪于民,也不能和毛泽东那样全民皆兵,所以传承了几千年的功夫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面的“蚩尤作兵伐黄帝”就是中国功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记载。《礼记·王制》所记载的“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就是随着青铜器的发展?开始出现兵器和功夫的较量高低。《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里面就曾经介绍了拳术打法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汉书·艺文志》就是论述“*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唐朝开始实行的武举制到清末才结束?宋代开始出现了以学*功夫为目的的民间社团组织?到了后来就进一步发展成以“社”“馆”的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中国功夫种类繁多,中国门派复杂,在世界也是非常少见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300多个。据说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北方人身材高大,北方气候严寒,造成北派拳术气势雄劲,大开大合;而南方多水,南方人身材矮小,拳术也比较细腻。所以就有“南拳北腿”之说。还有以山脉河流划分的;有以姓氏或内外家划分的?也有按技术特点划分的。又有许多支派,各支派中某一套路又可能发展为新的支派,犹如满天繁星。而从拳术命名的角度也可以列出有关的拳种套路,可见中华武术纷繁浩瀚之一斑。

  《易经》开篇就有一句鼎鼎有名的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武林中人说那就是指的是中国功夫。其中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及“一阴一阳之谓道。知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几乎就是在传授功夫的精髓。

  宋朝以前就出现了陕西红拳,这是有史以来搏击技术的第一次出现。宋朝有了杭州长拳、明朝出现了四川梅花拳、清末民初,武当派、少林派的名称相继出现。也有了以来自河北沧洲的拳术和南拳技击为主的南北少林的出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武当派从来没有武术传承纪录,而是民国初年吴式太极传人许禹生说替袁世凯工作的宋书铭自称藏有远祖宋远桥的太极拳谱。少林派也没有武术传承的纪录。明代那些*武者曾经拜谒过少林,但是他们失望而归。嵩山少林寺于1928年军阀混战时全部被烧毁,少林寺主持妙兴和尚加入北洋军阀在舞阳一战中也阵亡了。1932年,金恩忠声称得到少林寺妙兴和尚秘传七十二绝技,谁知是真是假。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假莫辩,没什么值得显耀的。

  功夫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可是他不懂得这其中包含的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都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体现,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的独具民族风貌的一种武术文化体系。

  功夫除了讲究形体规范,又必须追求精神传意和内外合一。所谓内,就是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整体。懂得通过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也懂得攻与防、虚与实、刚与柔、开与合、快与慢、动与静、起与伏等交替变化形成的强烈的动感、均衡的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也曾经念念有词的告诉我:“动之如涛、静之如岳、起之如猿、轻之如叶、重之如铁、缓之如鹰、快之如风。”至今我仍然牢记在心。

  国家的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武术协会并不能和美国的截拳道、韩国的跆拳道、   泰国的泰拳、日本的空手道那样坚持自己的特色,却热衷于响应国际武术联合会把武术当作竞技体育的号召,主动的削足适履,按照人家编排的国际标准套路进行训练和比赛。因此之后的武术比赛被人批评为是表演“舞术”,毫无实用的技击性,只是花拳绣腿的体操而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推出的散打运动遭到了很多的批评,许多持否定态度者批评它是泰拳的腿法、拳击的拳法、加上一些四不像的跤法(因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跤法和它完全两样)。

  这就是中国功夫悲剧的开始。

  近年来,中国功夫越来越喜欢走出国门,去和国外选手进行较量,不管是声称横扫东南亚也好,少林第一人被美国警察分分钟就击滚在地也罢;不管是举行装模作样的挑战赛高奏凯歌也好,还是兵败泰国、无一胜绩也罢,在自我陶醉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功夫越来越在世界上成为健身的代名词,而在各项赛事里目前的惨淡战绩和困境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在泰国曼谷举行。在这场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决中,中国功夫1平3负,遭遇惨败,消息传来,舆论一片哗然。而在更早的陕西终极格斗赛中,中国选手被泰国拳手一拳击倒在台上昏迷不醒,中国选手对阵泰国选手的四场比赛中全部落败。更高级别的首届武搏会自由搏击比赛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令国人大跌眼镜的是,参赛的五名中国选手全军覆没,中方领队解释道:“中国没有专业的自由搏击选手。”这就是事实。

  我国的体育领导要么以“危险性高”拒绝参赛,要么那些选手在更为温和的综合格斗赛事中一败涂地。具备实战性和竞技性的中国选手究竟在哪里?民间有没有高手不敢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打职业比赛必须指望那种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队员。而我们的职业选手只要打好国内的比赛就行了,连他们自己也承认:“人家是挣钱来的,打起来很拼命。”而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专业选手根本输不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根本利益。

  中国功夫博大精深这是不争的事实,少林长拳、武当太极风靡全球也是不争的事实。走出国门,中国功夫已成特定的文化符号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近30年通过无数的影视作品和文学创作、以及越编越厉害的武林传说展示之后,中国功夫无形之中也逐渐走上了神坛,一直在扮演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角色。当传说中的中国功夫被拉回现实,人们也同样不能容许中国功夫有闪失、吃败仗。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单以中国功夫与泰拳的交锋而论,在几十年来的无数次较量中,中国功夫并不能占据上风,在与其他的对手用实力搏击的真正格斗的时候,也往往会处于劣势或者下风。

  其实,让中国功夫在现实对抗中走下神坛并非坏事。让中国功夫在传说与赞誉中“漂浮”了数十年之后恢复到真诚面对公众的时候更是一件好事,;而当中国功夫在寻求与世界搏击项目的合作和交流时,也就可以能有更为清醒的一种定位。千万不能还在为夺得亚运会、世锦赛的某些金牌沾沾自喜,而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不会展示自身魅力的话,那真是愧对中国功夫几千年来的淬炼与积淀。赢得起也输得起应该是中国功夫应有的气度。正如一位功夫大家所言:“输了点数,赢得包容,其实也是一种收获”。

  有记者直言:“比较而言,中国功夫较多运用借力打力,因势利导。而泰拳讲究的是真功夫,硬碰硬,比拼直接的杀伤力。”泰国有句俗话:“十个男人,九个打拳。”在强烈的民族风气和意识作用下,上至皇室下至平民,泰国男子很早就流行“*武卫国”的理念。而中国功夫的传统其实也不如日本那么深厚。我国的军事理念往往注重于整体的大兵团作业,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更突出个人的作用,所以才会有无数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宁死不屈的孤胆英雄的出现,也才有功夫高手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宁可选择狼一样的对手,也绝不要总挑软柿子捏,因为对手的强大才能凸显其胜利更具有含金量,功夫大国的地位才更值得人们尊重。一如当年泰森用91秒撂倒斯平克斯,让本是传奇人物的斯平克斯以负面形象为拳王的威名做了陪衬一样。在中国功夫整体丧失竞技力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各种邀请赛的所谓“强盛”战绩和武术天下第一的遐想之中,恐怕中国功夫最终将被世界pk掉,这当然绝不是危言耸听。(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