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逐梦——高考
 
 
修改时间:[2018/06/11 13:07]    阅读次数:[422]    发表者:[起缘]
 

   考试,是历朝历代每个学子走向梦想的重要起点,近几十年来更是中国学子不可绕过的一道道“跨栏”,高考由是如此。

   今天又到了高考日,天气比往年要热一些。看到那些考生陆续地奔赴考场,相同的是紧张、忐忑,不同的还有谈笑风生、神情凝重……。家长们也不乏紧跟着自己的孩子顾这顾那,唯恐照顾不周:在考点附近订宾馆,找民房,做各种准备,简直是事必躬亲。

   看起来这些考生们虽然紧张,但也幸福,一家有多少人在为一个考生付出,吃的、喝的、用的;交通工具、住宿房间等等都在围绕着一个考生运作。

   我对他们既羡慕,又感到他们身上有极大的压力!来自老师的,学校的,家长的,社会的……。这时的我不由得想到自己那一年的高考。

   那是1977年,中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试时间在冬天,不受酷热之苦。参加考试的人数为570万,录取人数为27万,录取率为5%。不看其他的,单看录取率就让人感到压力很大。那一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是多种多样的,有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断几年学业的下乡知青、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民办教师等等。当时的人数可谓庞大、复杂,年龄悬殊也很大。

   那时参加高考的考生由于时代的原因,各科知识不系统,不完善,有的是蜻蜓点水,有的是断截。总之,知识比较贫乏,复*资料仅仅是几本内容及简单的课本,甚至课本也找不全。那时,我没学过地理、历史,复*资料仅买了一本《知识青年地图册》,老师油印了几张历史简史,然后就是靠找同学互通资料。

  那时,基本上没有老师系统的指导学*和复*,全靠自己的努力寻找和记忆;那时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切全靠自己的行动的自觉和理想的动力。

   考场很简陋,但很严格。我在考场上坐的还是农村那种小板凳,桌子是两个砖墩支个木板。家长是不管不问的,他们没有像现在的家长几乎包揽了考生除了学*的全部。相比之下,那时的考生没有什么压力,很单纯,虽然很多人想通过高考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科学家梦、甚至只想找一个“铁饭碗”,大多数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所以,学*很自觉、很认真、很努力。到了大学后,那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做笔记、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那是青春洋溢的一代!

   我们从艰苦中走了过来,很骄傲!因为我们靠自己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成就了自己的学业和理想。我们也很幸运!因为我们没有现在的那种“高压”:做不完的卷子,背不完的东西,排不完的名次,敲不尽的“响钟”。我们更为自豪!因为我们那一代高考生绝大多数成了国家各种建设的栋梁和主力军。

   现在的大学录取率很高,就拿2015年来说,考生942万,录取700万,录取率为74,3%。现实是,大学好上,好大学不好上。大学毕业后,工作好找,好工作不好找,而且现在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受家长和社会的影响,很物质、很现实,金钱成了唯一的追求,思想观念与我们那时截然不同。我真为这些考生感到学*的不易和担忧!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每个时期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制约这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能说哪个时期绝对的怎么样。我们可以体会到70年代的精神美好,也能领会到今天的物质文明,重要的是传承不能丢,努力去创新。人,不能只活在物质的层面上,更需要有精神的追求。

   正逢高考的今天,感慨很多,从高考中走过来的人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曾经,不能忘记当时的追求和理想,那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记录!